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聚焦蚕茧收购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5-11 08:39:00

南充日报报道:
  随着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家对蚕茧收购政策进行了调整,南充市蚕茧收购主体随之增多。这是否会导致“蚕茧大战”、降低蚕茧质量、影响蚕茧价格,广大蚕农、丝绸企业和各级相关部门近来极为关注———

  聚焦蚕茧收购

  农民关心:今年蚕茧价格如何?

  业内人士:相对稳定波动不大

  去年,生丝价格先抑后扬,蚕茧价格也随之波动,秋季比春季收购价平均高出45%,全年全市正茧均价9.76元/公斤。今年春季蚕茧价格走势如何?市茧丝绸行办副主任李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预计今年春、秋两季正茧均价将维持在每公斤10元以上,且不会出现较大波动。

  随着生丝价格大幅回升,我市丝绸企业生丝质量、销售、效益三项指标呈直线上升趋势,这将有利于激发农民栽桑养蚕的积极性,提高蚕茧质量和产量。业内人士指出,今年全市收购鲜茧将在去年558.53万公斤的基础上增长15%至20%。

  企业担心:是否重现“蚕茧大战”?主管部门:强化监管规范秩序

  随着蚕茧收购市场逐步放开,今年新增一批收购主体,这将进一步导致茧源竞争的加剧,局部地方“蚕茧大战”随时可能发生。同时,企业私设收购站点及串证、跨区域收购鲜茧的现象将有所抬头。我市著名高级制丝工程师张启化认为:“蚕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缫丝、织绸等后道工序的质量。因此,必须杜绝‘蚕茧大战’。”

  怎样从源头上规范蚕茧收购秩序,记者在市茧丝绸行办了解到,我市今年加大了对蚕茧经营资格的监督管理力度,对不具备蚕茧收购条件的单位,一律不发放蚕茧经营资格证;对跨区域收购或设立流通收购点的,要吊销资格认证;协调不同收购主体之间收购价格的质量标准,避免因抢购引发市场混乱。同时合理调整收购区域布局,在同一个乡(镇)内原则上要避免有两个以上的收购主体。适当减少收购主体,可减少收购过程中的无序恶性竞争,从根本上保护蚕农和企业的利益。

  基层忧心:蚕业经济如何做强?

  专家观点:发展与收购并举

  作为蚕茧和丝绸总量位居全省第一的南充,去年已成功完成蚕茧收购企业和丝绸生产企业的“四个百分之百”的产权改革,茧丝绸企业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怎样才能做强蚕业经济,这是基层特别是蚕茧基地乡镇干部和蚕农关心的一大焦点。专家建议各地要在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和完善蚕桑生产的激励机制。建立以利益为纽带、优势互补的合作机制,同时,丝绸企业要以工补农,对蚕桑基地在技术上、资金上给予扶持。为了避免蚕农重果轻桑和毁桑现象再度发生,今年要坚持“优茧优价,劣茧低价”的原则,坚决杜绝抬级抬价和压级压价。保证质价相符,力求公正、公平。坚决不收“毛脚茧”、过潮茧和石灰茧,堵住劣质茧源混入正常茧的途径,为丝绸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原料,真正使我市丝绸企业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