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浙江海宁三桑农韩国传绝技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5-12 08:12:00
5月3日,当地时间12时30分,海宁桑农孙建祥、孙李明和张江兴从韩国光州的机场起飞,只过了1小时20分钟,就到了上海浦东机场。这次跨越东海的飞行,能让江南传统的蚕桑技术在韩国的土地上生根,3位地道的桑农露出了朴实的微笑。
桑苗情
  今年40多岁的孙建祥,是海宁市周王庙镇博士桥村的农民,家里世代种桑养蚕。几年前,颇有经营头脑的孙建祥做起了桑苗生意,两年前结识了韩国桑苗协会的会长李七雨,并且开始有业务来往。今年初,两人刚做了笔大买卖,通过李七雨,孙建祥向韩国出口桑苗56万株。李七雨托孙建祥培育的2万株“青日桑”苗,还种在孙建祥的地里,今年冬天就可以移栽到韩国去了。
  有了这段桑苗情,李七雨才有机会认识到地道的海宁蚕桑技艺,并深深为之折服。
  在韩国,桑苗的嫁接还在用传统的“芽接法”,即将桑树根底的皮切开,把桑树芽贴上去,用线包扎好。“芽接法”既麻烦,成活率又低,桑苗成长速度慢。孙建祥嫁接桑苗时用的是“袋接法”,他说,这种祖辈留下来的手艺,没想到韩国人如此感兴趣。“袋接法”即将一段三四厘米长的嫁接条,接到普通桑树的根部,再用土覆盖。用这种方法嫁接的桑苗,一般个把月就可以移栽,快的几天时间就可以移栽。
  李七雨决定要请海宁桑农到韩国去传授技艺。4月3日,孙建祥、孙李明和张江兴3位桑农从浦东机场起飞,到韩国光州。勤传授
  孙建祥一行3人分别在韩国的光州、全州和全北3个地方传授技艺。这是他们第一次出国,更是第一次出国当老师。一到韩国,第一印象就是车多人少,农场里一般都是机械化操作了。
  韩国桑苗协会每天组织当地的桑农、农场主和农技人员来拜师学艺,孙建祥觉得最大的障碍还是语言的交流,开始几天还有翻译跟着,他们说一句,翻译一句。可不到一个星期,翻译回去了,他们只得靠手势交流。碰到交流有障碍,他们还得打电话给翻译,让他在电话里翻译。没想到韩国徒弟也学会了汉语“你好”、“谢谢”,对中国老师非常尊敬。有时连续教了几遍,韩国徒弟还不会,孙建祥他们忍不住要用中国话训几句,韩国徒弟连连说“OK”。
  4月下旬开始,孙建祥他们带着韩国徒弟到桑地里进行实际操作演示,一个月下来,他们先后带了40多名韩国徒弟。
差异性
  孙建祥他们有时住宾馆,有时住韩国普通的农宅,与当地农民一起生活,但感受到两国人民生活习性上的差异。他们住的一户农民家里,只有几间简陋的平房,并不起眼,但家里能开出三四辆轿车来。一走进屋子里,孙建祥他们按照当地习俗光着脚进去,主人是睡地板上的,屋内有供暖设备,孙建祥他们也睡了三四晚地板。主人考虑到中国的习俗,后来让他们改睡床了。
  最让孙建祥他们不习惯的还是饮食方面。吃饭要学着主人那样盘腿坐在地板上,一坐就是两三小时,直到坐得腰酸腿麻,不得不起身松松筋骨,实在吃不消时干脆一屁股坐在地板上算了。韩国菜很多是生吃的,有腌制品、生菜、生鱼片等,有一次,孙建祥看到厚厚一叠腌制的东西放在跟前,一看,原来是桑树的叶子。最让孙建祥感到吃惊的是,韩国人竟然吃蚕宝宝,虽然经过加工后的蚕宝宝韩国朋友吃得津津有味,但孙建祥他们没胆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