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裕镇依靠科技因地制宜调结构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1-29 08:19:00
近年来,四川资阳雁江区丰裕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注重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鼓起了农民的钱包。今年,该镇方山村10社利用80多亩桑园,养蚕177张,产茧7500公斤,实现总产值72800元,户平收入1544元,成为闻名全区的“养蚕示范社”。社员陈志清种桑5000余株,三季养蚕8.3张,总收入超过4150元,被称为“养蚕大王”。
该镇抓蚕桑发展突出三个“结合”:一是调整结构与扩大规模相结合。作为栽桑养蚕试点的方山村10社党员干部,按照“退耕还桑,养蚕富民”思路,积极引导农民成片栽桑,克服过去“小打小闹”局限,两年来共种植和改造各类桑树13.2万株。目前70%的旱地实现了桑园化,基本形成“桑进粮退”格局。二是依靠科技与提高单产相结合。区农业局蚕桑站、镇农技站科技人员经常深入该社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目前90%的蚕农已掌握了桑树嫁接、良桑引种、蚕前消毒、眠起处理等技术难题,今年正秋蚕,蚕茧产量达到44公斤/张,产值430元/张,创造了历史纪录。三是强化管理与突出效益相结合。坚持一年春、夏、秋三季施肥,抓好育苗栽桑、养蚕消毒、上簇售茧中的每个关键,建立护桑制度,合理利用桑源,初步形成了“种桑养蚕———蚕粪壮桑———售茧赚钱”的良性循环。全社今年养蚕7张以上,总收入超过3000元的农户就有4户,占总户数的10%。预计到2006年,进入丰产期时,全社总养蚕可达460张,实现收入超过2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将达1200元。
该镇抓蚕桑发展突出三个“结合”:一是调整结构与扩大规模相结合。作为栽桑养蚕试点的方山村10社党员干部,按照“退耕还桑,养蚕富民”思路,积极引导农民成片栽桑,克服过去“小打小闹”局限,两年来共种植和改造各类桑树13.2万株。目前70%的旱地实现了桑园化,基本形成“桑进粮退”格局。二是依靠科技与提高单产相结合。区农业局蚕桑站、镇农技站科技人员经常深入该社开展技术培训指导,目前90%的蚕农已掌握了桑树嫁接、良桑引种、蚕前消毒、眠起处理等技术难题,今年正秋蚕,蚕茧产量达到44公斤/张,产值430元/张,创造了历史纪录。三是强化管理与突出效益相结合。坚持一年春、夏、秋三季施肥,抓好育苗栽桑、养蚕消毒、上簇售茧中的每个关键,建立护桑制度,合理利用桑源,初步形成了“种桑养蚕———蚕粪壮桑———售茧赚钱”的良性循环。全社今年养蚕7张以上,总收入超过3000元的农户就有4户,占总户数的10%。预计到2006年,进入丰产期时,全社总养蚕可达460张,实现收入超过20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将达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