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亏损企业增亏额居高压力不减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7-16 09:12:00
告别下跌,结束暴涨,今年以来,我国茧丝价格重又回到了比较合理的价格水平,并平稳运行了半年多时间。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丝绸生产和出口形势继续向好,工业生产稳中有升,经济效益继续增加,亏损企业继续减少;虽然总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我国丝绸商品的出口金额同比有较大幅度增长,出口结构不断优化。1至5月份,我国真丝产品出口总额为11.5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20%。但是,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企业亏损面同比下降的情况下,丝绸行业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出口单价为何上行
中国丝绸协会有关人士分析,今年以来,一个可喜的变化是国内市场规格为20/22旦3A级生丝产品的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在16万元/吨左右的相对合理水平,上下波动不大,这种情况为茧丝绸生产经营企业合理进行生产布局创造了稳定的利益和发展空间。广大蚕农,缫丝企业,丝绸加工企业以及丝绸外贸企业(包括国外客商)均对现在的丝绸市场行情感到满意。
从出口看,1至5月份,由于附加值较高的深加工丝绸产品的出口比重继续呈上升之势,使丝绸商品的出口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有数据表明,无论是茧丝原料性商品还是绸缎、丝绸服装及制成品等深加工产品,其出口金额都有10%以上的增幅。从真丝商品出口构成看,茧丝等原料性商品的出口数量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而绸缎、丝绸服装及制成品等深加工产品的出口数量继续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各大类真丝产品的出口金额所占比重分别是丝绸服装及制成品占68.3%(上年为67%),绸缎占16.8%(上年为17%),茧丝原料占14.9%(上年为16%),
中国丝绸协会专家顾问陈亦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今年我国丝绸出口额出现较大幅度增长,除得益于出口结构优化、产品附加值提高以及世界经济好转等因素外,近期国内能源紧张及粮油等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也拉动了各大类丝绸商品出口平均价格的普遍上升。如丝类产品的出口数量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由于国内市场茧丝价格的回升,带动了出口金额及平均出口单价的较大幅度的上升,从而也扭转了出口价格持续多年下跌的非理性走势,呈现出量平价增的特点。丝绸服装及制成品的平均出口单价则上升了5.22%。
亏损总额缘何增长
关于1至5月份丝绸企业亏损面同比下降2.02个百分点,但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却同比增亏18.95%。陈亦庆说,这一问题主要集中反映在缫丝生产方面,目前很多缫丝企业都有较大的亏损。他认为,尽管各地情况不同,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三:一是去年秋茧价格太高,有些地区秋茧收购价甚至达到每担1000元以上,而且蚕茧质量总体不如往年。因此,上半年部分使用去年秋茧的丝厂,其吨丝茧本很高,有的甚至高达17万至18万元。然而上半年国内的丝价一般每吨在15.5万至16.5万元的水平上,从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价格倒挂。二是各地能源紧张,煤、电、油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价格大幅上涨,加大了生产成本,据反映,有的地区因上述原因每吨丝的生产成本要增加5000元至6000元。三是由于国家银根收紧,企业资金困难,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企业的管理和财务费用。
业界人士分析,今年春蚕茧产量比去年同期减少将近6000吨,降幅为2.74%,按20%的出丝率计,则相应地减少丝产量1200吨(一般春蚕茧的产量占全年的45%左右);1至5月进口蚕茧、废丝等绢纺原料4150吨,同比增加了1890吨,按80%的制成率计,则可产丝1512吨;1至5月丝出口减少40吨、绸缎出口增加1676万米折丝量为1676吨,丝绸服装及制品出口增加1893万件套折丝量为3786吨。三项合计出口增加折丝量为5422吨。因此,今年蚕茧原料供应将会偏紧,茧丝价格将会继续趋于坚挺而不会出现大幅下跌的走势。目前,真丝产品出口金额增幅达19.52%,比去年全年的8.82%有较大的增长幅度,即使考虑到去年上半年茧丝绸价格处于低谷运行以及下半年茧丝绸价格大幅回升的因素,今年下半年的出口金额增幅将会有所回落,但今年全年真丝产品出口金额的增长幅度将会超过10%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来源:国际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