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蚕茧大战”再起狼烟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7-13 08:25:00
去年以来,四川南充市蚕茧流通环节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原有蚕茧收购管理体系被打破。这一措施的本意是要促使该市的蚕茧收购向有序方向发展。然而,今年蚕茧收购过程中凸现的诸多矛盾,却让相关部门和企业始料不及。
6月21日,记者来到“蚕茧大战”最为严重的仪陇、南部交界地。在南部县楠木镇柴井乡柴井蚕业站记者了解到,今年该乡至少应收6.4万公斤春茧,但自6月13日开秤以来只收了0.9万公斤。记者随后赶往与柴井乡相邻的仪陇县新政镇,途中发现有数十名柴井乡蚕农每人背着10多公斤重的蚕茧,顶着烈日徒步向新政方向赶路。其中一位50多岁的大爷张福民告诉记者:“柴井蚕业站的春茧收购价只有每公斤13.2元,而新政那边的茧贩不管质量好坏,价格均是每公斤15元,我们多走10多公里路,就是为了多卖点钱。”
不仅仅是南部、仪陇,全市的春茧收购都遇到了这种情况。顺庆丝绸公司经理张波说,各地茧站在养蚕期要投入资金做大量的工作,如讲授养蚕技术、防治病害等,并且每卖1公斤干茧要向国家交税3.2元。而茧贩前期不仅无丝毫投入,而且还将收购的蚕茧秘密卖给浙江收购商及本地丝厂,逃脱税费。因此,即使茧贩的价格再高,其利润空间也大大超过了茧站。今年顺庆丝绸公司的5个茧站和10个收购点预计收春茧8万公斤,但只收了2万公斤。茧贩的价格比茧站的最高价格每公斤15元还要高0.3元至0.5元。全市春茧收购情况较好的阆中市也受到了茧贩的冲击,原本该收45万公斤也只收了38万公斤。
“蚕茧大战”的又一个恶果是蚕茧质量严重下降。据市蚕桑站站长唐华能说,今年春茧质量大幅度下降,除了光照较少,脓病、僵病等蚕病严重外,主要还是因为茧贩哄抬价格,让蚕农人为缩短蚕茧上簇期,大量使用脱皮、催老激素等蚕药,售混合茧、“毛脚茧”。
春茧收购直接影响全市丝绸行业的有序发展。市茧丝绸行办主任李伟告诉记者,今年该市丝绸企业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9.48亿元,同比增长25%,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收到足够的优质蚕茧。为了避免“蚕茧大战”,确保蚕茧收购顺利进行,政府部门应当搭建一个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竞争平台。各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要成立工作组,加强对辖区内蚕茧收购市场检查和控制。工商、税务、质监、公安、监察应当实行联动,确保蚕茧收购市场有序,防止税收流失。同时,各蚕茧收购部门要主动配合生产部门做好蚕期饲养的技术服务和指导,正确宣传茧价政策,培养养蚕大户,指导蚕农分采分售,特别是对蚕茧质量较好的养蚕大户给予拉开质价差,调动其养好蚕、卖好茧的积极性,维护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来源:南充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