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宜宾市2008年蚕业生产意见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7-12-17 14:09:00
宜宾市农业局
关于抓好2008年蚕业生产的意见
2007年,我市蚕业生产在茧丝绸市场低迷和自然气候比较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仍取得了“增产增收增效” 的可喜成绩,全年发种37.58万张,产茧22.7万担,分别比上年增长12.7%、18.7%;蚕农收入1.75亿元,比上年增收1900万元,成效十分显著。2008年,是我市蚕业生产实施蚕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年,全行业必须抓住机遇,狠抓落实,努力完成2008年蚕业生产目标任务,加快促进全市蚕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抓好2008年度蚕业生产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蚕农增收为重点,以蚕桑专业示范村建设为切入点,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不断推进蚕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做特我市蚕业产业。
二、目标任务
1、育苗栽桑:全年“一步成园”栽桑40000亩。
2、发种产茧:全年发放蚕种39万张,产茧23.5万担,单产30公斤。
3、科技指标:小蚕共育面达60%;新推广纸板方格族200万片;新推广省力化蚕台8000套。
4、蚕种生产:全年制合格普蚕种10万张。
5、蚕农收入:全市蚕农养蚕收入1.8亿元。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科技推广,努力提高蚕业生产科技水平。要坚定科技兴蚕不动摇,继续主推实用技术。重点落实栽桑“一步成园”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上簇纸板方格簇化等关键技术的推广,确保单产、质量稳步提高。同时,要加快全市新桑、蚕品种的推广,促进品种优良化,实现良种良法,并要加快桑园的综合开发推广力度,提高栽桑养蚕综合效益,增强比较优势。各业务部门(包括行业管理部门和丝绸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生产技术服务,完善服务队伍,健全服务机制,确保蚕业科技的普及提高。
(二)进一步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大力发展蚕桑专业示范村和专重大户。要继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镇乡成规摸”的原则,建设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蚕桑专业区域,努力推进蚕桑基地建设的区域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并要加大培植和发展专重大户,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和支持,形成激励机制,搞好典型引路,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同时,要以多种方式放活桑园和桑树使用权,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大户租赁、承包等方式,实行蚕业生产规模经营。这也是解决目前农村劳力外流、弃桑无人管现象的有效办法。
(三)努力培育壮大蚕业生产龙头企业,不断推进蚕业产业化经营。蚕业产业化,龙头是关键。各区县要用好用够有关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加速培育龙头企业,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同时,各企业要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模式与蚕农形成紧密共同体,不断健全和完善与蚕农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生产、科技投入,稳定蚕桑生产基础,加快推进蚕业生产的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四)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维护好生产发展环境。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行业管理,加大蚕种、蚕桑执法力度,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为全市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强化对持证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依法从业意识,自觉履行为蚕农服务的义务。同时,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增强企业间的诚信意识,为宜宾蚕业生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加大生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蚕业产业持续发展。各区县要把蚕业发展纳入整个“三农”工作统筹发展,用好、用足、用活、用够国家产业倾斜政策,享受扶持发展的优惠措施;利用各类项目资金,实行捆绑、综合配套使用,扶持蚕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可探讨提取生产、科技发展费和风险基金,以确保生产科技投入和蚕农利益的长期稳定,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附:宜宾市二00八年蚕业生产科技任务表
二00七年十二月六日

信息来源:宜宾农业局
关于抓好2008年蚕业生产的意见
2007年,我市蚕业生产在茧丝绸市场低迷和自然气候比较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仍取得了“增产增收增效” 的可喜成绩,全年发种37.58万张,产茧22.7万担,分别比上年增长12.7%、18.7%;蚕农收入1.75亿元,比上年增收1900万元,成效十分显著。2008年,是我市蚕业生产实施蚕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年,全行业必须抓住机遇,狠抓落实,努力完成2008年蚕业生产目标任务,加快促进全市蚕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现就抓好2008年度蚕业生产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蚕茧单产、质量和蚕农增收为重点,以蚕桑专业示范村建设为切入点,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不断推进蚕业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做特我市蚕业产业。
二、目标任务
1、育苗栽桑:全年“一步成园”栽桑40000亩。
2、发种产茧:全年发放蚕种39万张,产茧23.5万担,单产30公斤。
3、科技指标:小蚕共育面达60%;新推广纸板方格族200万片;新推广省力化蚕台8000套。
4、蚕种生产:全年制合格普蚕种10万张。
5、蚕农收入:全市蚕农养蚕收入1.8亿元。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科技推广,努力提高蚕业生产科技水平。要坚定科技兴蚕不动摇,继续主推实用技术。重点落实栽桑“一步成园”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上簇纸板方格簇化等关键技术的推广,确保单产、质量稳步提高。同时,要加快全市新桑、蚕品种的推广,促进品种优良化,实现良种良法,并要加快桑园的综合开发推广力度,提高栽桑养蚕综合效益,增强比较优势。各业务部门(包括行业管理部门和丝绸企业)要进一步加强生产技术服务,完善服务队伍,健全服务机制,确保蚕业科技的普及提高。
(二)进一步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大力发展蚕桑专业示范村和专重大户。要继续推进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户成园、组成片、村成带、镇乡成规摸”的原则,建设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蚕桑专业区域,努力推进蚕桑基地建设的区域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并要加大培植和发展专重大户,要从政策、资金、技术、物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和支持,形成激励机制,搞好典型引路,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同时,要以多种方式放活桑园和桑树使用权,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大户租赁、承包等方式,实行蚕业生产规模经营。这也是解决目前农村劳力外流、弃桑无人管现象的有效办法。
(三)努力培育壮大蚕业生产龙头企业,不断推进蚕业产业化经营。蚕业产业化,龙头是关键。各区县要用好用够有关扶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加速培育龙头企业,要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同时,各企业要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户”等多种模式与蚕农形成紧密共同体,不断健全和完善与蚕农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强生产、科技投入,稳定蚕桑生产基础,加快推进蚕业生产的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四)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完善行业自律机制,维护好生产发展环境。各行业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四川省蚕种管理条例》、《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强化行业管理,加大蚕种、蚕桑执法力度,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行为,为全市蚕桑生产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要强化对持证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依法从业意识,自觉履行为蚕农服务的义务。同时,行业协会要进一步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增强企业间的诚信意识,为宜宾蚕业生产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五)加大生产科技投入力度,促进蚕业产业持续发展。各区县要把蚕业发展纳入整个“三农”工作统筹发展,用好、用足、用活、用够国家产业倾斜政策,享受扶持发展的优惠措施;利用各类项目资金,实行捆绑、综合配套使用,扶持蚕业的发展。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企业可探讨提取生产、科技发展费和风险基金,以确保生产科技投入和蚕农利益的长期稳定,促进蚕桑产业持续发展。
附:宜宾市二00八年蚕业生产科技任务表
二00七年十二月六日

信息来源:宜宾农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