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白城市桑蚕办为“瀚海桑田”工程建设服务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9-27 08:30:00
“瀚海桑田”工程是白城市委、市政府规划的一项富民工程。该工程规划100万亩,建设期从2002年到2010年。其中:养蚕桑园30万亩,年养蚕30万张,年产值可实现3亿元。配套建设的缫丝厂等企业,年产值可实现5亿元;饲料桑园50万亩,可建设年产饲料50万吨、实现产值4亿元的加工厂。年可饲养奶牛5万头、羊25万只,实现产值5.5亿元;桑树生态林20万亩,可收到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00万亩桑树生态林建设成功后,能使30万农村人口脱贫,还可解决3000人就业问题。可以说,“瀚海桑田”工程是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项目,也是生态和产业结合最好的项目。
“瀚海桑田”工程自2002年启动以来,已建成养蚕桑园6.5万亩,饲料和生态桑园13.5万亩,累计养蚕4000余张,实现产值近400万元。这一成果的取得,除各级领导重视、下大力气抓外,处于基层、一线的建设者——市、县两级桑蚕办的工作人员功不可没。为了“瀚海桑田”工程建设成功,他们耗费了大量的心血。
由于以前白城从未植过桑、养过蚕,人们对植桑养蚕缺乏认识不说,而且不懂技术,这就给工程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了加速工程建设进程,市、县两级桑蚕办的工作人员不仅要苦口婆心地做宣传工作,而且还要负责技术指导。从嫁接、育苗、栽植到抚育管理和养蚕等每个环节都要跟踪指导。从春到夏、从秋到冬,这些人几乎常年奔波在野外。这些年来,他们几乎没人休过节假日,在他们的头脑中也没有节假日这个概念。工作这么辛苦,可他们从未报销过下乡补助费。
洮北区桑蚕办的王振生兢兢业业,全身心地投入到桑蚕业的开发中。镇赉县桑蚕办的张尔卓常年骑摩托车跑乡镇村屯,一次风大,他竟然被刮到了沟里。通榆县桑蚕办的张殿武和洮南市桑蚕办的张志宝潜心钻研,认真总结,摸索出了适合本地的经验和办法。大这市桑蚕办的杜凤文,一个女同志不辞辛苦,栽植季节在乡下一蹲就是一个星期。
在这里值得特书一笔的是,市桑蚕办和蚕业服务中心的两位主任。几年来,他们2人始终以服务为己任,热心为蚕农、为“瀚海桑田”工程建设服务。市桑蚕办主任初广武与市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编制了项目可研报告,并多次与领导上省进京。通过不懈的努力,100万亩的总体规划省已经批复。在技术服务方面,他带领办公室全体人员组织举办了30多期技术培训班,编写了2000册技术资料手册,制作了1000张光盘。为了给蚕农的蚕茧找销路,蚕业服务中心主任陈赞华花费400多元将蚕茧样品邮往外地。之后,又积极与山东昌邑县赛奥丝绸有限公司联系,与该公司建立了协作关系,该公司已将白城作为其原料基地。今年该公司先后选派了15名技术人员驻在白城市进行技术指导,不仅不收任何费用,而且炊具和伙食费用全部自己解决。蚕茧成熟后,他们又以每公斤23元的高价将部分蚕农的蚕茧收走,并且保证以后也要高价收购。
辛勤的付出,换回的是丰硕的成果。可以说,市、县两级桑蚕办工作人员的汗没白流,心血没白费。经过4年来的精心运作,白城市的桑蚕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其结果是,技术懂了,经验有了,市场来了,蚕农乐了。9月4日第三次蚕茧出售后,镇赉县黑鱼泡镇的20多户蚕农非要集体宴请市桑蚕办和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看到好的效益,蚕农们植桑养蚕的积极性更高了。蚕农们都表示,今年一定要多植桑养蚕的积极性更高了。蚕农们都表示,今后一定要多植桑、多养蚕,而且要像持弄庄稼一样侍弄桑树,争取获得更高的收益,力争早日过上富裕生活。
信息来源:白城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