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实施“东桑西移”加快陕南蚕桑基地建设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6-11-15 14:08:00

  商务部决定“十一五”期间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并于7月末批准将陕西省石泉县、千阳县、紫阳县、镇安县列入2006年国家支持的50个蚕桑基地县建设项目中。日前,省商务厅会同有关部门报经省政府同意,启动了省上支持的陕南蚕桑基地建设。最近,不断有读者询问这方面的情况和有关政策,为此,记者就读者关心的几个主要问题采访了省商务厅副厅长兼省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任贾明德。

  记者:东部地区是传统的蚕桑产区,为什么商务部要实施“东桑西移”工程?

  贾明德:茧丝绸业是我国传统的优势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但随着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飞速发展,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种桑养蚕在东部地区已逐步失去优势,出现明显的滑坡趋势。而包括我省在内的西部省区地域辽阔,人力资源丰富,且桑树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性,生长周期短,容易成林,不仅可绿化环境,固沙防风,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收到良好的生态效应,还可以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据了解,安康市种桑养蚕一般亩收入是种粮的3.5倍。因此,从发挥区域经济优势的客观需要看,实施“东桑西移”是我国茧丝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有利于推动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我国茧丝绸业继续保持大国地位并向现代丝绸强国迈进。

  记者:我省实施“东桑西移”工程的基本思路和总体目标是什么?

  贾明德:我省从陕南到陕北,种桑养蚕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年安康、汉中、商洛3市蚕茧产量占到全省的90%左右,有种桑养蚕的传统习惯和较好的生产基础。因此,在努力推动关中和陕北适宜地区发展蚕桑生产的同时,配合商务部实施“东桑西移”工程,除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蚕桑基地建设项目外,我们会同省财政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提出省上支持建设陕南蚕桑基地,通过国家产业政策引导,省上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带动,进而推进茧丝绸科技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使蚕桑产业在陕南成为带动农民增收和绿色产业突破发展的支柱产业,成为国家重要的茧丝生产基地。

  “十一五”期间陕南蚕桑基地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在安康、汉中、商洛3市建设10个国家级和15个省级生产技术先进、市场服务网络体系健全、万亩以上的蚕桑基地,新增(改造)25万亩优质桑园和25万担以上蚕茧产量,在基地区域内实现蚕农年户均增收3000元;培育发展10个以上“公司+农户”为主要形式、有一定实力的贸工农一体化龙头企业,改造升级一批初级茧丝绸加工企业;将基地区域内现有烘茧灶全部改造为环保节能型烘茧设备;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建立国际营销网络的国内外知名品牌。

  记者:省上对陕南蚕桑基地建设有哪些支持政策?

  贾明德:省政府领导对实施“东桑西移”工程和加快建设陕南蚕桑基地十分重视,袁纯清代省长亲自深入陕南3市调查研究,先后两次作出明确批示,同意从陕南发展资金中每年切块安排1000万元用于陕南蚕桑基地建设,从今年起连续安排3年。经有关部门研究确定,每年850万元用于支持建设5个蚕桑基地县项目;150万元用于支持茧丝绸行业科研使用技术的研发推广,为陕南蚕桑基地建设和巩固发展提供支撑。所有支持资金均在项目完成验收通过后,由财政部门按规定程序拨付项目承担单位。

  记者:申请省上支持建设的陕南蚕桑基地项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贾明德:申请省上支持建设的陕南蚕桑基地项目,除了自然生态环境外,要符合省上和本市茧丝绸行业发展规划,项目所在地政府大力倡导、农民自愿养蚕并有种桑养蚕的基础和较高积极性,茧丝管理体制健全,市场收烘秩序良好,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具备。蚕桑基地项目建设规定由比较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承担。有关项目申报的文件和实施规范,已在省商务厅网站上公开发布,欢迎有关单位和个人查阅,也可与当地县以上商务主管部门联系。

信息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