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县蚕业推陈出新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2-25 08:57:00
开县是重庆市的重要的蚕茧基地,茧丝品质闻名遐迩。一根悠长光润的闪闪银丝,一条拥抱世界的丝绸之路,在巴山峡江明月的辉映下,从7000年前的远古积淀到繁荣的今朝。暗香飘渺的滴翠桑园,染绿了沃野山岗;灿若云霞的绫罗锦缎,飞扬着金开县每个人的激情与畅想……
开县蚕业历史悠久,《唐志》记载表明至迟在距今1382年前的开州已盛产绸绢并作为贡品;元丰《九域志》录有“开州俱出丝、袖、绢”;到清咸丰年间,形成 “三门城廓双江上,百里农桑千岭中”的规模。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开县古老的蚕桑丝绸业展现出时代新风采。目前,开县涉及栽桑养蚕的有23个乡镇,283个村,2458个社,29916户,桑树总量2268万株;最高年养蚕76566张,收茧3万担,蚕农收入茧款1336万元,制蚕种3万张,两家制丝企业缫丝能力7200绪,织机260台,缫制生丝161.2T,织绸137.4万米,编织丝毯2400平方英尺,丝绸工业年产值6000万元,创外汇195万美元,上缴税金358万元。茧、丝、绸、绢、丝毯在国内畅销不衰,并远销欧美印巴,丝绸架起了通向五湖四海的桥梁。
当今西部大开发的宏图昭示美好未来。重庆市实施“百万担优质茧工程”,在三峡经济区“提速提档”的落实,使蚕农增收找到了新的着力点。绿色环保的生态蚕业年养蚕10万张、收茧3000T、蚕农收入茧款3000万元、缫丝350T、织绸460万米、丝绸工业实现总产值超亿元、创税收1000万元的规划蓝图正在付诸实施,重庆市开县“21世纪新丝绸之路”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
开县蚕业历史悠久,《唐志》记载表明至迟在距今1382年前的开州已盛产绸绢并作为贡品;元丰《九域志》录有“开州俱出丝、袖、绢”;到清咸丰年间,形成 “三门城廓双江上,百里农桑千岭中”的规模。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开县古老的蚕桑丝绸业展现出时代新风采。目前,开县涉及栽桑养蚕的有23个乡镇,283个村,2458个社,29916户,桑树总量2268万株;最高年养蚕76566张,收茧3万担,蚕农收入茧款1336万元,制蚕种3万张,两家制丝企业缫丝能力7200绪,织机260台,缫制生丝161.2T,织绸137.4万米,编织丝毯2400平方英尺,丝绸工业年产值6000万元,创外汇195万美元,上缴税金358万元。茧、丝、绸、绢、丝毯在国内畅销不衰,并远销欧美印巴,丝绸架起了通向五湖四海的桥梁。
当今西部大开发的宏图昭示美好未来。重庆市实施“百万担优质茧工程”,在三峡经济区“提速提档”的落实,使蚕农增收找到了新的着力点。绿色环保的生态蚕业年养蚕10万张、收茧3000T、蚕农收入茧款3000万元、缫丝350T、织绸460万米、丝绸工业实现总产值超亿元、创税收1000万元的规划蓝图正在付诸实施,重庆市开县“21世纪新丝绸之路”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