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蚕桑产业迎来艳阳天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1-13 08:46:00
眼下,虽然是冬季农闲时间,但在临安於潜镇上扶西村的田间地头,却是另一派热闹景象:村民们正忙着在自家菜地里栽下桑树苗。截止目前,该村已发展新桑园300亩,改造低产桑园100亩。和上扶西村村民一样,在我市一些蚕桑生产的传统产区,广大蚕农抓住当前发展桑园的有利时机,大力进行蚕桑新基地建设和规模养蚕示范点建设。一股种桑养蚕的热潮正在临安市兴起。
也许,大多数人对去年临安市蚕茧产业的惨淡经营还记忆犹新,为何仅仅过了一年,农民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又迅速高涨?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日前走访了市农业部门。据市农技推广中心经济作物站副站长洪群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茧丝绸行业在经历了数年的市场低迷后终于全面复苏,市场需求量明显上升,茧丝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特别是今年晚秋茧平均价格卖到了1020元/担,几乎是去年全市平均价格的两倍。如此好的市场行情,自然激发了广大农民种桑养蚕的热情。
蚕桑生产历来是临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该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临安市蚕桑生产在经历了开发农业、效益农业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初步形成了“东竹西果、南桑北菜”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新格局,已成为天目溪、昌化溪两溪流域部分乡镇的农业主导产业。去年,临安市在茧丝绸市场信息行情处于历史最低谷的情况下,仍发展高标准集中成片新桑基地8500余亩,使全市的桑园总面积达到了4.1万亩,蚕茧生产总量稳定在3000至3500吨,已跨入全省11个蚕桑生产重点县(市)行列。这为该市今年蚕桑产业的全面复苏奠定了基础。
今年年初,临安市还组建了全省首个县(市)级茧丝产业协会,并以协会为纽带,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积极开展“订单蚕业”试点示范工作,这标志着临安市茧丝产业化发展已正式启动。今年春、夏两期蚕茧生产也因为“订单蚕业”的推广,在全省普遍减产减收的情况下,出现了各项指标全面增长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全年桑茧总产值一举突破了7400万元大关,全年新增蚕桑产值2000余万元。
今年,该市还以桑蚕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大力开展优质茧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年初,在蚕桑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完成了《“天目山”牌蚕茧生产技术操作规范》(临安市地方标准)并在全市8个重点乡镇试行,为逐步实施蚕桑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战略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大力推广方格簇营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利用方格簇营茧的蚕种平均要比普通茧贵150元/担。
目前,临安市蚕桑生产正面临着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期。洪群告诉记者,随着全省蚕桑生产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重心势必向临安市等浙西南山区转移。此外,市委、市政府已把蚕桑业确立为今后重点扶持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为此,市农业部门专门制定了《临安市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明确了蚕桑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市政府还将出台《关于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扶持蚕桑产业发展。
临安市境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环境污染少,境内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发展蚕桑生产。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良好的产业化发展基础、较好政策环境和投入机制也为发展蚕桑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市蚕桑生产依然存在着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程度不高,部分乡镇桑园立地条件较差,桑地分散,蚕农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等制约因素。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要做大做强临安市蚕桑产业,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扬长避短,立足优质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
也许,大多数人对去年临安市蚕茧产业的惨淡经营还记忆犹新,为何仅仅过了一年,农民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又迅速高涨?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日前走访了市农业部门。据市农技推广中心经济作物站副站长洪群介绍,从今年年初开始,茧丝绸行业在经历了数年的市场低迷后终于全面复苏,市场需求量明显上升,茧丝价格出现大幅上涨。特别是今年晚秋茧平均价格卖到了1020元/担,几乎是去年全市平均价格的两倍。如此好的市场行情,自然激发了广大农民种桑养蚕的热情。
蚕桑生产历来是临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该市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临安市蚕桑生产在经历了开发农业、效益农业发展以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后,初步形成了“东竹西果、南桑北菜”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新格局,已成为天目溪、昌化溪两溪流域部分乡镇的农业主导产业。去年,临安市在茧丝绸市场信息行情处于历史最低谷的情况下,仍发展高标准集中成片新桑基地8500余亩,使全市的桑园总面积达到了4.1万亩,蚕茧生产总量稳定在3000至3500吨,已跨入全省11个蚕桑生产重点县(市)行列。这为该市今年蚕桑产业的全面复苏奠定了基础。
今年年初,临安市还组建了全省首个县(市)级茧丝产业协会,并以协会为纽带,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行模式,积极开展“订单蚕业”试点示范工作,这标志着临安市茧丝产业化发展已正式启动。今年春、夏两期蚕茧生产也因为“订单蚕业”的推广,在全省普遍减产减收的情况下,出现了各项指标全面增长的良好局面,从而使全年桑茧总产值一举突破了7400万元大关,全年新增蚕桑产值2000余万元。
今年,该市还以桑蚕标准化建设为目标,大力开展优质茧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年初,在蚕桑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完成了《“天目山”牌蚕茧生产技术操作规范》(临安市地方标准)并在全市8个重点乡镇试行,为逐步实施蚕桑标准化生产和品牌战略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大力推广方格簇营茧技术,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利用方格簇营茧的蚕种平均要比普通茧贵150元/担。
目前,临安市蚕桑生产正面临着极为有利的发展机遇期。洪群告诉记者,随着全省蚕桑生产战略性结构调整,发展重心势必向临安市等浙西南山区转移。此外,市委、市政府已把蚕桑业确立为今后重点扶持发展的八大产业之一。为此,市农业部门专门制定了《临安市蚕桑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明确了蚕桑产业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为保证规划顺利实施,市政府还将出台《关于加快蚕桑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扶持蚕桑产业发展。
临安市境内山清水秀,生态环境良好,环境污染少,境内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十分有利于发展蚕桑生产。完善的生产服务体系、良好的产业化发展基础、较好政策环境和投入机制也为发展蚕桑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我市蚕桑生产依然存在着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产业化程度不高,部分乡镇桑园立地条件较差,桑地分散,蚕农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等制约因素。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要做大做强临安市蚕桑产业,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扬长避短,立足优质茧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蚕桑产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