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县禹越镇蚕丝被行业规模日益扩大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9-07 09:50:00
在德清县禹越镇天皇殿村洪顺丝棉加工厂,记者看到几名工人正在四台机器前忙碌着,一堆堆双宫茧经过开水浸泡、缫丝加工、高温烘烤等工序后,被他们做成了洁白柔软的丝棉。该厂负责人屠虹泉告诉记者,这些丝棉都是卖给被服厂的,被服厂把这些丝棉经过简单的加工,像棉花一样填充到被子里面,就做成了蚕丝被。他们现在有9名工人,年利润在三四十万左右。
在禹越镇,像洪顺这样的丝棉加工厂有几十家,他们都是奔着一个市场去的——蚕丝床上用品市场。屠虹泉告诉记者,以前的蚕茧好的都做成白厂丝出口,其它市场很小。现在新开发出来的被服市场,蕴涵着无限商机。蚕丝由无数蛋白质构成,吸湿性强,具有极高的保温性,因带电性小,含有多种氨基酸,因而对健康极其有益,所以蚕丝被成为“被中之王”。像禹越镇舒心被服厂生产的蚕丝被服产品,已经远销到欧美市场,而佳暖被服厂的产品则成为华东市场的抢手货。
禹越镇副镇长蔡晓荣说,这个行业规模是去年才形成的,现在已发展成为朝阳产业。目前,禹越镇已经形成了各类丝棉厂74家、年销售收入达到2.24亿元的大蚕业市场。如果算上其它外围蚕业,整个蚕业链的产值估计有近5亿元。
据统计,全镇蚕丝企业每年消耗蚕茧多达9000多吨。由于前几年受国际丝绸业市场低迷的冲击,禹越镇蚕饲养量由历史上最高2万多张下降到现在的1.2万张,蚕茧产量只有700多吨。面对原料市场的大空缺,一支新的专业收购队伍也正在形成。目前在禹越镇,有100多人专门做蚕茧收购生意,他们近在周边地区,远到广西、俄罗斯收购蚕茧。村里还有300多人外出收购旧丝棉,他们把旧丝棉卖到棉丝厂,经过加工处理成茧丝,然后用来做成被面。
禹越镇夏家村的周炳奎就是靠收购旧丝棉发的家。2000年,周炳奎开始做旧丝棉收购生意,到现在,不仅他自己收购,村里很多人也把外面收购来的旧丝棉卖给他。他现在有两个伙计,年收入好时可以达十几万。再过几天他就要造新房子了,新房子费用计划20万左右。周炳奎说以前光靠田里的收入,要造这样的房子是想也不敢想的。
新兴产业也盘活了传统蚕业市场。像养蚕大村天皇殿的农户徐荣泉,他白天在外面跑运输,晚上回来养蚕,儿子和儿媳妇则在家里搞家庭作坊,全家年收入有七八万。
从蚕的养殖,到蚕丝被的出厂,带动了农、工、商、贸的发展。新市场的兴起,最大的实惠就是农民——他们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信息来源:德清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