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白的茧子进眼来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9-23 08:10:00
金秋,冒着绵绵细雨踏访四川冕宁县泸宁片区,无论是在巍峨锦屏山下,还是在滔滔雅砻江畔,尽显一派丰收的景象,特别入眼的是成堆成筐成袋的白花花的茧子。在跨江的吊桥上,在盘山的公路上,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或人背或车运或马驮着的全是茧子,背茧的人虽已汗流浃背却挂着丰收的喜悦。
成筐的茧子背起来。
洁白的茧子堆起来。
在锦屏茧站,坝子上,屋檐下,卖茧的,收茧的各自忙碌着各自的活,茧站站长穆林祥告诉笔者:整个泸宁片区共有两个茧站,采取就近卖茧的办法收茧,仅锦屏茧站就已收了5天,已收茧1万余公斤,估计秋茧就能突破3万公斤。他说,近年来,蚕农增加了养蚕科技含量,养蚕技术提高,单产提高,百姓增收,产茧呈递增趋势,一年比一年好。
正在选茧的棉沙湾乡罗家沟村的彝族农民马海古铁对笔者说:“我们养蚕时间已有几年,
每年都能收入四、五千元,养蚕是条收入的好路子,明年准备多栽几株桑,多养几张蚕,多得几个钱……”
成筐的茧子背起来。
洁白的茧子堆起来。
在锦屏茧站,坝子上,屋檐下,卖茧的,收茧的各自忙碌着各自的活,茧站站长穆林祥告诉笔者:整个泸宁片区共有两个茧站,采取就近卖茧的办法收茧,仅锦屏茧站就已收了5天,已收茧1万余公斤,估计秋茧就能突破3万公斤。他说,近年来,蚕农增加了养蚕科技含量,养蚕技术提高,单产提高,百姓增收,产茧呈递增趋势,一年比一年好。
正在选茧的棉沙湾乡罗家沟村的彝族农民马海古铁对笔者说:“我们养蚕时间已有几年,
每年都能收入四、五千元,养蚕是条收入的好路子,明年准备多栽几株桑,多养几张蚕,多得几个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