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茧丝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成为国际市场的优势产业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10-28 10:40:00
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和历史文化象征的茧丝绸行业在我国正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涉及种桑养蚕农户近2000万户,产业工人100万人,丝绸工业年产值900亿元,茧丝产量占世界的70%以上,茧丝年出口量占世界茧丝贸易总额的80%以上,丝绸年出口额超过40亿美元,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产业。
10月27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召开的全国茧丝绸工作座谈会上提供资料显示,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茧丝绸生产国。建国以来,茧丝绸行业在国家支持和全行业的努力下用30年的时间恢复和发展生产,实现了茧丝产量跃居世界第一。通过改革开放,全行业用20年的时间,使茧丝产量和丝绸贸易量占据世界的70%——80%,实现了可主导世界茧丝绸市场的全球第一大丝绸原料国。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茧丝绸行业改革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巩固丝绸原料生产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的优势地位,已经为实现全面提升茧丝绸产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通过积极推进茧丝绸贸工农一体化和茧丝流通体制改革,从体制上初步解决了茧丝绸行业贸工农分割、产供销脱节的状况,从源头上杜绝了蚕茧大战发生的体制诱因,有效地保护了农民利益,基本实现了茧丝绸经营管理方式由多头、分散向统一、协调、有序的方向转变,为茧丝绸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
二是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制定茧丝绸行业发展规划及茧丝生产指导性计划,引导生产的平稳发展。实行厂丝储备及出口最低限价、配额有偿使用等政策措施,有效保证了行业平稳运行,避免了丝绸产业的大起大落,营造出平等竞争、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
三是积极推动结构调整。丝绸工业通过兼并破产及压缩落后生产能力,行业率先扭亏为盈,经济效益大幅提升,由1996年亏损26亿元转变为2002年盈利21.5亿元,并形成了以民营经济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农业生产启动了东桑西移工程,浙桑入滇、退耕种桑,生态与经济兼顾,促进东西部地区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四是狠抓农业基础科研、科技推广。1996年以来,国家茧丝绸发展风险基金投入8000多万元,用于农业的科学开发和技术推广,微粒子病及桑蚕品种老化问题得到有效控制,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蚕桑新品种和新技术得到开发和应用,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
今年以来,我国丝绸行业积极开拓市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加大企业改组力度,挖掘内部潜力,使全行业继续朝好的方向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对2241家丝绸生产企业统计,今年1至9月,丝绸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8.92%。产品销售收入为75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1.4%。实现利润为25.2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40.67%。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为丝绸产业提供了机遇,中国将努力把茧丝绸业建设成为生产数量居国际优势、贸易金额位居世界前列、技术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质量品牌全球知名的丝绸强国,使中国茧丝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农村奔小康和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特色优势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