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江苏奋力拼搏,维护蚕业稳定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5-25 14:07:00
    江苏省今春共出库蚕种127.8万张,同比2002年减少3%。面临错综复杂的严峻形势,江苏蚕业界将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综合分析江苏蚕业发展态势,把提高蚕业产品质量、推进蚕业产业化经营作为稳定江苏蚕桑生产基础的重点工作抓紧抓好。
    一、在继承中求创新 进一步提高江苏蚕种质量
    1、竞争是提高蚕种生产水平的有效激励机制。近年江苏蚕种生产水平的提高主要得益于引进“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使蚕种生产者增强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质量意识,并狠抓关键措施,实施标准化生产,蚕种生产连续多年取得不俗的骄人业绩。
    2、管理是提高蚕种质量的重要手段。由于全省蚕种业紧紧抓住质量这个中心任务,强化桑园肥培管理和叶面浸渍消毒等技术措施,并加强蚕种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使江苏蚕种的质量不断提高。2002年,全省生产的1825批347万张蚕种经法定检验:全省母蛾微粒子病检验合格率99.52%;蚁蚕微粒子病检验合格率100%;2003年,全省841批春用种平均杂交率99.47%,全省无淘汰批次;平均孵化率98.37%;平均良卵率99.89%;2002年全省出库的300万张蚕种,未发生蚕种质量事故……
    3、稳定是江苏蚕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江苏的桑园面积基本稳定,全省现有桑园面积150万亩(包括新栽桑),养蚕农户110余万户。2002年,饲养蚕种300万张,产茧11.45万吨,目前蚕茧生产量居全国前位。
江苏省今年养蚕生产布局基本稳定。根据江苏特点,目前江苏蚕茧生产以春蚕(46%)和中、晚秋蚕(52%)为主,夏、早秋蚕饲养量甚微。其中以苏北蚕区为主,蚕茧生产量占全省约90%。同时,蚕品种也趋向多元化结构。春期以菁松×皓月为主;中、晚秋以苏菊×明虎等为主。
    4、创新是江苏蚕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桑、蚕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为江苏蚕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活力。2002年,江苏又一次实现了新蚕品种的更新,以苏菊×明虎为代表的新蚕品种推广量占全省总量的51.5%。日前中日合作新蚕品种“苏豪×钟烨”又通过江苏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二、 在竞争中求发展  进一步稳定蚕茧生产基础
2003年是江苏蚕业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既面临茧丝绸市场行情长期低迷导致蚕农养蚕积极性受挫的严峻考验,也面临蚕种场改革的严峻考验,更面临经济快速发展中如何稳定江苏茧丝绸的严峻考验。
    首先,要认清江苏蚕种业改革的新形势。为积极、稳妥推进江苏省蚕种流通体制改革,确保江苏蚕业可持续发展,江苏省的蚕种生产、经营严格实行国办发(2001)44号文件及江苏省经贸委1119号《江苏省蚕种生产、经营资格认定细则》规定的资格认定制度。2003年,经江苏省经贸委核准的江苏蚕种生产单位有25家(其中年合同生产任务20万张以上的场6家,10—20万张的场6家,合计生产量占总量66%),江苏蚕种经营单位4家,由此标志着江苏省的蚕种生产正朝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方向发展。与此同时,蚕种场的改革正在推进,各蚕种生产单位正积极参与改革,并希望通过改革尽快解决目前制约江苏蚕种业发展,诸如蚕种生产供大于求的矛盾、经济包袱沉重、经营机制不活、思想观念陈旧及蚕种场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等瓶颈问题。
    其次,要通过体制创新、技术改造、布局优化和产业升级向蚕业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加强蚕茧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提高蚕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要加强蚕业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蚕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三、 在实践中求完善  进一步促进江苏蚕业的发展
    由于2002年江苏蚕茧收购价的较大幅度下调(全年实际统茧均价597元/50kg,同比2001年827元下降28%,比2000年966元下降38%),蚕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大多数蚕农呈观望、期待心态,因此2003年春茧价格是关键。目前全省蚕业科技工作者在切实加强“非典”预防工作的同时,丝毫不放松经济工作,并力争克服种种困难,加强春蚕生产的技术服务与指导,确保春蚕生产的优质高产。
    1、狠抓关键措施,圆满完成春蚕种生产任务。
由于市场行情变幻莫测,为控制蚕种生产总量,春期计划生产蚕种250万张,并通过加强桑园的“肥、水、虫、草”管理,提高蚕种内在质量;重视桑叶的“采、运、储、消”,保证良好的叶质条件;突出生产期间的“消、养、选、检”, 加强生产过程的质量监控;重视对职工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等措施,力求使蚕种质量再上新台阶。目前,全省订购蚕种产销合同312万张。
    2、引导蚕业产业化经营,增强茧丝绸发展后劲
江苏蚕茧生产的区域化结构特点明显,为蚕业产业化经营奠定了基础。富安等产业化经营的成功经验已向全省辐射。在新的一年江苏蚕业生产要以市场为导向、以蚕农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一体化、管理企业化将蚕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分散的千家万户蚕农通过提高蚕茧质量、提高经营效益最终走向提高蚕农经济效益的健康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