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重庆市召开百万担优质蚕茧工程暨茧丝绸行业工作会议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4-13 10:52:00
    重庆市于3月25日至26日在永川召开百万担优质蚕茧工程暨茧丝绸行业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18个优质茧基地的分管县(市)长,各区县(市)茧丝办主任、茧丝绸公司经理、丝绸企业厂长、蚕桑站长、蚕种场长,市茧丝绸行业协会、市属企业的负责人,共150余人。市科委、市林业局、市扶贫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纤检所、西南农业大学蚕丝学院的领导参会并讲话。会议由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学斯主持,副市长陈际瓦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市外经贸委副主任、市茧丝办主任宋晓国作了“负重自强,开拓创新,促进茧丝绸行业健康发展”的报告。会议围绕以抓好优质茧百万担工程,调整行业结构,提高茧丝绸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等为主题,总结了2002年全市茧丝绸工作,提出了2003年茧丝绸工作意见。市外经贸委党组书记、主任李建春同志作了大会总结。
    一、2002年全市茧丝绸工作
    2002年茧丝绸行业在困难的形势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优质茧百万担工程蚕桑基础布局到位,鲜茧流通、春、夏、正晚秋茧收购秩序井然,丝类商品出口实现了恢复性增长,茧丝绸行业平台搭建已具雏型。全市新栽桑31万亩,发放蚕种111万张,蚕茧产量57.7万担,丝绸工业完成总产值59582万元,同比增长19%,生产生丝3262吨,同比增长24.4%,平均品位为2A89,同比上升0.51个等级,生产丝织品433万米,丝绸企业出口3244.2万美元,其中丝绸产品出口2195.4万美元,同比增长110%。但重庆茧丝绸行业的现实必须充分认识到:一是实施“百万担优质茧产业化工程”,必须坚持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推行“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二是提高重庆茧丝产品质量,建立良性的产业链,必须整合丝绸工业资源,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三是解放重庆丝绸发展的生产力,必须在流通领域内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四是提升重庆茧丝绸整体水平,必须抓住制约发展的质量瓶颈。五是协调工农关系,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必须搭建好行业大平台。
    二、2003年茧丝绸工作
    2003年茧丝绸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贯彻以质取胜战略;稳固提升蚕业基础;规范蚕茧流通秩序;整合丝绸工业资源,壮大丝绸工业企业;大力培育丝绸出口主体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蚕业生产完成生产合格原种3万张,普种130万张,发种120万张,产茧60万担,改造桑树3.9亿株。
工业总产值达到65000万元,丝类产品3500吨以上,丝织品480万米,白厂丝商检平均等级3A级。
丝类产品出口2000吨,丝织品出口500万米,丝绸产品出口创汇达到3000万美元以上。
    (一)坚持以质取胜不动摇,千方百计提高丝绸产品的质量。一是以贯彻《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为契机,与市技监局联手启动“2003年茧丝绸质量行动方案”适时制订各类质量标准,开展行业质量大检查,技术大培训。二是引导扶持业内有实力的企业对部分蚕品种性状退化,蚕茧质量主要指标偏低,丝类产品品位低的问题进行质量攻关。力争两年内推荐鉴定2—3对适合重庆气候特点的春夏家蚕品种。三是创立各类丝绸品牌,在扩大“凤宇”双宫丝品牌、“乌江”蚕茧品牌、“嘉陵20号”桑品种的知名度基础上。新扶持培育1—2个知名品牌。
    (二)、稳固优化蚕业基础,为茧丝绸加工提供优质原料。1、蚕桑发展要实现“三个转移”,从大育苗、大栽桑转移到良桑嫁接改造、优良蚕桑品种试验试繁上来;从粗放式的养蚕手段转移到养蚕设施设备改造、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集约化经营上来;从一家一户栽桑养蚕转移到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上来。2、对18个百万工程基地区县和相应的龙头企业要开展动态考核,建立准入机制和退出机制。3、加快蚕种业改革步伐,促进蚕种资源优化配置。打破地区封锁,允许蚕种跨地区流通,建立健全蚕种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实行蚕种全程控制。
    (三)、规范鲜茧流通秩序,坚持市场准入。一是坚持“谁发展,谁收购”和“总量控制,有序放开”的原则,重点赋予有实力的、与蚕农结成利益共同体的贸工农一体化公司(工厂)的鲜茧收购资格;二是加大规范鲜茧流通秩序的力度,工商部门要依法取缔无证收购单位,质检部门要坚决查处违反质量标准的收购单位;三是严格鲜茧收购资格的审批条件和程序,对不符合条件的单位、对未签订边界协议的站点、对违反边界协议的站点一律不审批资格;四是改革鲜茧收购管理,①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市场进行调节。②采取科学有效的鲜茧质量检验收购手段,体现优质优价。五是区县丝绸公司必须加快企业的改制步伐。①尽快实行政企分开,集中精力抓好生产;②改革企业的产权制度,形成有工厂、其他民营企业参加的多元投资的贸工农一体化的公司,解决利益和机制问题;③收缩蚕业战线,主动放弃一些“散、少、差”的蚕桑乡镇,集中培育有规模的乡镇。
四、培育丝绸工业大公司、大集团,拓展丝绸出口国际市场。今年重点培育3—5户有丝类产品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对“十佳企业”实施政策项目支持,促使尽快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