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四季为三季 省投资增效益 莒县成功改革蚕业生产方式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1-10 08:35:00
山东莒县改革传统的蚕业生产方式,将养四季蚕改为养三季蚕后,不仅节约了投资,而且为蚕农增加了收益。
每年从5月底到10月分别养春、夏、中秋、晚秋四季蚕,是山东省蚕农的传统养蚕方式。随着“高产高效”及规模化复合式经营蚕业生产的发展,传统的蚕业生产方式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养蚕有时与其他农活相冲突造成蚕农劳力紧张,不利于养蚕与养桑相结合;春蚕放养时桑叶刚开始生长,此时大量采桑不利于桑树生长;而晚秋蚕放养结束后,由于大量桑叶已被采了养蚕,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桑叶进行光合作用供桑树储备养料过冬。这种过度采桑养蚕的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了桑树的健康生长,导致近年桑园病虫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莒县丝绸部门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县16处养蚕乡镇中的7处进行改全年养四季蚕为养三季蚕试点。其具体措施是,将春、夏蚕放养时间拖后,把中、晚秋两季蚕合并为一季,放养时间较往年的中秋拖后,比往年的晚秋提前。这样不仅在时间上避开了农忙,而且使蚕农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别的种养殖生产。同时由于少养一季蚕就少投入一季的生产成本,再加上维护了桑树的正常生长,桑叶充足,可加大每季蚕的放养量,这样,虽然少养了一季蚕,但总产量和收入不仅没有减少,蚕农还取得了降低成本、增产增收的效果,受到全县蚕农的欢迎。据统计,这7处乡镇去年三季共养蚕51214张,产茧总量181.39万公斤,蚕农收入茧款2828.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3.6%和6.8%。由于节省了投资,增加了效益,今年莒县将在全部16处养蚕乡镇推广三季养蚕。
每年从5月底到10月分别养春、夏、中秋、晚秋四季蚕,是山东省蚕农的传统养蚕方式。随着“高产高效”及规模化复合式经营蚕业生产的发展,传统的蚕业生产方式暴露出了一些弊端。养蚕有时与其他农活相冲突造成蚕农劳力紧张,不利于养蚕与养桑相结合;春蚕放养时桑叶刚开始生长,此时大量采桑不利于桑树生长;而晚秋蚕放养结束后,由于大量桑叶已被采了养蚕,无法保证有足够的桑叶进行光合作用供桑树储备养料过冬。这种过度采桑养蚕的生产方式,严重影响了桑树的健康生长,导致近年桑园病虫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健康发展。针对这种情况,莒县丝绸部门积极探索新的生产方式,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县16处养蚕乡镇中的7处进行改全年养四季蚕为养三季蚕试点。其具体措施是,将春、夏蚕放养时间拖后,把中、晚秋两季蚕合并为一季,放养时间较往年的中秋拖后,比往年的晚秋提前。这样不仅在时间上避开了农忙,而且使蚕农有了更多的时间从事别的种养殖生产。同时由于少养一季蚕就少投入一季的生产成本,再加上维护了桑树的正常生长,桑叶充足,可加大每季蚕的放养量,这样,虽然少养了一季蚕,但总产量和收入不仅没有减少,蚕农还取得了降低成本、增产增收的效果,受到全县蚕农的欢迎。据统计,这7处乡镇去年三季共养蚕51214张,产茧总量181.39万公斤,蚕农收入茧款2828.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13.6%和6.8%。由于节省了投资,增加了效益,今年莒县将在全部16处养蚕乡镇推广三季养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