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江苏2001年蚕业生产总结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2-18 08:48:00
    2001年江苏省由于省、市、县各级行业管理部门履行职能、强化管理,蚕业生产取得比较圆满的业绩。
  一、 蚕业生产概况
  1。全省各级蚕种生产任务超额完成,蚕种质量稳步提高。今年全省共生产估净母种0.56万蛾、原原种3.87万蛾、原种5万张、一代种325万张。各级蚕种生产分别比计划超21%、10%、7%和21%。全省平均一代种生产合格率98%。
  2。全省蚕茧生产稳步增长。全省现有桑园面积145万亩,其中投产桑130万亩。共饲养蚕种281万张,同比去年增加11.9%,其中春期饲养123万张,夏秋饲养158万张。今年全省产茧10.9万吨,同比去年增长14.3%,其中春茧5.4万吨,夏秋茧5.5万吨。全省全年蚕茧综合均价每50公斤827元,比去年下降14.4%,其中春茧平均870元,夏茧平均650元,秋茧平均785元,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0.7%、13.3%和25.2%。
  二、 蚕业生产特点
  1。引导蚕种质量竞争,规范蚕种产销行为。根据国办发[2001]44号文件精神,江苏省在蚕种管理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即强化蚕种质量管理,狠抓蚕种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强化蚕种基地建设,挖掘场内生产潜力;强化蚕种余缺调控,保障优质蚕种供应;强化蚕种价格管理,维护蚕种生产者、消费者利益;强化蚕种质量检验,促进茧丝绸业健康发展。全省蚕种业在2001年通过采取强化桑园病虫害防治、适当推迟收蚁、加强桑园肥培管理、桑园喷灌、全过程桑叶浸渍消毒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技术措施,取得今年全省场内生产蚕种218万张、场内生产比例65.5%、平均克蚁单产18.69张、平均公斤茧制种4.51张的较好成绩,保质保量完成了今年蚕种生产任务。
  2。推进茧丝绸产业化进程,提高江苏蚕业生产水平。要在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全球化经济中发挥茧丝绸传统产业的优势和活力,江苏蚕业在实践中探索了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经济为纽带的"公司+农户"等形式的蚕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涌现了海安、富安、东台、大丰、新沂等茧丝绸产业化龙头企业。 
  3。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提高茧丝绸市场竞争能力。国办发[2001]44号文件为我国茧丝绸业尽快适应全球化经济的市场竞争,发挥垄断产业的特殊作用指明了改革方向。文件颁发后江苏省经贸委、江苏省蚕种管理机构立即组织召开了多次座谈会,就蚕茧、蚕种流通体制改革、蚕茧收烘、蚕种生产和经营资格认定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省政府办公厅于10月21日发出了《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相信随着蚕茧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江苏茧丝绸将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健康、持续地发展。
  三、 蚕业管理工作的初步设想
  伴随着我国茧丝绸经营体制特别是蚕茧收烘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江苏蚕业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竞争与挑战的新形势。因此,我们应在坚持"巩固提高、稳步发展"的基础上,以国家法规、政策为依据、市场为导向、科技进步为依托、全心全意为行业服务为宗旨,针对江苏蚕业存在的制约行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诸如蚕业科技进步滞后、蚕业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不平衡、蚕种业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干部职工思想观念陈旧、蚕种场经营体制不活、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等等,在改革中寻求解决的方法。
  首先,要重视蚕业科技进步,增强茧丝绸发展后劲。其次,要进一步引导蚕业的产业化经营,依托科技进步,控制蚕桑生产发展规模,以加强桑园管理、提高单产和质量进而达到提高蚕业经济效益的目的。另外,要积极、稳妥引导蚕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并在改革中切实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蚕业生产的法制化建设、行业的自治自律问题、蚕种的流通体制改革和优质蚕种顺畅供求等问题,努力探索适合江苏蚕种行业特点的新的生产模式、管理模式、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