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也出现秋蚕中毒事件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9-14 10:43:00
继海宁袁花出现秋蚕中毒事件后,桐乡市高桥镇高桥村也发生了蚕宝宝大面积死亡的事。
高桥村潘家浜的老蚕农潘德明分别于8月22日和9月2日,在自家两亩多桑树地里喷施了名为“立打螨”的杀虫剂。9月8日,老潘发现蚕宝宝先是萎缩,然后死亡。接下来几天,蚕宝宝死得越来越多,差不多一张蚕种损失掉了。老潘发慌了,出门一打听,与自己有同样遭遇的还有高桥村80多户蚕农,高桥镇范围内也有许多蚕农有相同遭遇。
记者赶到高桥镇,“立打螨”杀虫剂药瓶的农民围了上来。据初步了解,通常蚕农们对杀虫剂品种的选择,都依赖镇农技推广站,用村民们的话来说,“用什么杀虫剂都听镇农技站的布置(指导)”。
今年8月,蚕农们像以前一样到镇农技站购买杀虫剂“立打螨”。村民们说,当时门市部的黑板上写着“安全期为9天”的提示,即按配方喷施该药后,过9天就可采摘桑叶喂蚕,但这一次蚕农照此办理后,却出现了蚕宝宝的大面积死亡。蚕农们相互一打听,才确定为是批号为0010816的“立打螨”杀虫剂惹的祸。据介绍,附近的同福镇蚕宝宝死得更多,因为那里的蚕农使用同一批号的“立打螨”的量要大得多。
据了解,“立打螨”杀虫剂对蚕农们来说,并不陌生。去年养殖春蚕时,他们根据镇农技站的“布置”就开始使用,而且效果不错;而如今这批“立打螨”杀虫剂何以“翻脸”害人?村民们认为,使用该药是镇农技站“布置”的,但高桥镇农技站于全江站长说,农技站是根据桐乡市蚕药公司提供的有关信息,从市农林局农技推广中心进的货,0010816批号的“立打螨”共进了两箱(每箱为80瓶),仅售出1箱。据了解,“立打螨”的销售渠道较多,连乡村杂货店里都有售。于站长认为,农药生产厂家应该对此事件负责。
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一名农妇拎着两个包装相似的“立打螨”空瓶,对记者提出了“假药”说。记者看到,两个包装基本相似,“南京苏杭农药有限公司总经销”和“江苏农药研究所南京农药厂生产”的字样完全相同,但经销商的地址、电话、传真号码却不一样;最明显的是前一批次的“立打螨”瓶盖上有清晰的电脑喷码,而出问题的这批“立打螨”的瓶盖却是白板一块。
高桥村潘家浜的老蚕农潘德明分别于8月22日和9月2日,在自家两亩多桑树地里喷施了名为“立打螨”的杀虫剂。9月8日,老潘发现蚕宝宝先是萎缩,然后死亡。接下来几天,蚕宝宝死得越来越多,差不多一张蚕种损失掉了。老潘发慌了,出门一打听,与自己有同样遭遇的还有高桥村80多户蚕农,高桥镇范围内也有许多蚕农有相同遭遇。
记者赶到高桥镇,“立打螨”杀虫剂药瓶的农民围了上来。据初步了解,通常蚕农们对杀虫剂品种的选择,都依赖镇农技推广站,用村民们的话来说,“用什么杀虫剂都听镇农技站的布置(指导)”。
今年8月,蚕农们像以前一样到镇农技站购买杀虫剂“立打螨”。村民们说,当时门市部的黑板上写着“安全期为9天”的提示,即按配方喷施该药后,过9天就可采摘桑叶喂蚕,但这一次蚕农照此办理后,却出现了蚕宝宝的大面积死亡。蚕农们相互一打听,才确定为是批号为0010816的“立打螨”杀虫剂惹的祸。据介绍,附近的同福镇蚕宝宝死得更多,因为那里的蚕农使用同一批号的“立打螨”的量要大得多。
据了解,“立打螨”杀虫剂对蚕农们来说,并不陌生。去年养殖春蚕时,他们根据镇农技站的“布置”就开始使用,而且效果不错;而如今这批“立打螨”杀虫剂何以“翻脸”害人?村民们认为,使用该药是镇农技站“布置”的,但高桥镇农技站于全江站长说,农技站是根据桐乡市蚕药公司提供的有关信息,从市农林局农技推广中心进的货,0010816批号的“立打螨”共进了两箱(每箱为80瓶),仅售出1箱。据了解,“立打螨”的销售渠道较多,连乡村杂货店里都有售。于站长认为,农药生产厂家应该对此事件负责。
令记者颇感意外的是,一名农妇拎着两个包装相似的“立打螨”空瓶,对记者提出了“假药”说。记者看到,两个包装基本相似,“南京苏杭农药有限公司总经销”和“江苏农药研究所南京农药厂生产”的字样完全相同,但经销商的地址、电话、传真号码却不一样;最明显的是前一批次的“立打螨”瓶盖上有清晰的电脑喷码,而出问题的这批“立打螨”的瓶盖却是白板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