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丝绸业效益大增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8-06 14:20:00
在全国丝绸工业总体低迷的形势下,海盐丝绸行业通过企业改制和结构调整,率先走出困境。今年上半年,海盐丝绸行业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亿元,创利税2950万元,其中利润1387万元,同比增长97%。
几年前,海盐县丝绸公司就联合海盐丝厂等4家单位,组建三环丝绸(集团)公司,并筹措资金与外商合作成立了两家合资企业,对两家乡镇丝厂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盘活存量资产,增强了企业活力。在此基础上,海盐县又在国内率先进行丝绸行业贸工农一体化改革,积极用工业利润反哺农业,每年拿出一定资金补贴茧站改造和农民种桑养蚕,推广蚕桑优良品种和秋种春养、方格簇饲养等技术,提高蚕桑生产质量。同时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经营优势,稳定蚕茧收购秩序,给丝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海盐丝绸业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大刀阔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近几年,该县淘汰所有立缫,全部改成自动缫;将10家缫丝企业调整为5家,白厂丝产值增加近1倍;实施无梭机改造,引进平网印花机、溢流染色机等先进设备,全县丝绸工业从单一的缫丝、织造发展成缫丝、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生产。海盐绢纺实业公司累计投入69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拓展市场,去年绢丝产量达1027吨,实现利税1555万元,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绢纺生产企业。靠丝织起家的金达创业股份公司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搞技改,形成了丝织、精炼、印花、染整和服装一条龙生产,全面提高了真丝、印染和各档面料的质量,打响了“臣臣”丝绸服装品牌,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该公司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创利税2500万元。
几年前,海盐县丝绸公司就联合海盐丝厂等4家单位,组建三环丝绸(集团)公司,并筹措资金与外商合作成立了两家合资企业,对两家乡镇丝厂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盘活存量资产,增强了企业活力。在此基础上,海盐县又在国内率先进行丝绸行业贸工农一体化改革,积极用工业利润反哺农业,每年拿出一定资金补贴茧站改造和农民种桑养蚕,推广蚕桑优良品种和秋种春养、方格簇饲养等技术,提高蚕桑生产质量。同时充分发挥当地资源和经营优势,稳定蚕茧收购秩序,给丝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海盐丝绸业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大刀阔斧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着力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近几年,该县淘汰所有立缫,全部改成自动缫;将10家缫丝企业调整为5家,白厂丝产值增加近1倍;实施无梭机改造,引进平网印花机、溢流染色机等先进设备,全县丝绸工业从单一的缫丝、织造发展成缫丝、织造、印染、服装一条龙生产。海盐绢纺实业公司累计投入6900多万元进行技术改造,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拓展市场,去年绢丝产量达1027吨,实现利税1555万元,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绢纺生产企业。靠丝织起家的金达创业股份公司先后投入7000多万元搞技改,形成了丝织、精炼、印花、染整和服装一条龙生产,全面提高了真丝、印染和各档面料的质量,打响了“臣臣”丝绸服装品牌,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该公司预计今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元,创利税2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