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纺织品市场概况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2-14 08:58:00
纺织品
纺织工业是乌克兰独立以来生产规模萎缩最为严重的行业,1999年纺织工业产值仅相当于1990年的4%。
棗纺织原料:除亚麻和羊毛外,乌克兰的蚕丝、棉花、合成纤维等纺织原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近年来亚麻和羊毛持续大幅度减产。1999年乌产亚麻5500吨,比1998年下降60%。同年羊毛产量为3746吨,比1998年减少17.8%。
棗纺织面料:1999年乌克兰生产各种布匹4910万平方米,比1998年减少45.1%。其中生产棉布2610万平方米、毛料490万平方米、亚麻布520万平方米、丝绸560万平方米。棗纺织品:目前乌服装生产企业基本依靠境外来料加工维持生存,来料加工出口纺织品占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95%。1999年乌生产大衣、短大衣、风衣、西服、裤子、上衣、裙子、衬衫共计1781.8万件,出口纺织品4.54亿美元。为供应国内市场,1999年乌进口纺织品4.689亿美元,产品主要来自美国、中国、意大利、土耳其。
乌克兰不具备毛巾制品和床上用品的生产能力,每年该商品输美、欧盟配额基本作废,衬衣、工作服、女裤、睡衣、羊毛衫及风衣等配额使用率也很低。
针织品:乌主要生产针织内衣、外衣,1999年针织品产量为762万件,人均0.15件,另外生产袜子3520万双,人均0.7双。同年乌自德国、意大利、中国、美国等进口针织品1.2亿美元。
合成纤维
乌克兰的合成纤维生产历史较久,主要利用本国原料生产聚酰胺纤维,其在该领域的三大骨干企业是:基辅化纤厂(占全国总产量的77%),切尔尼戈夫化纤厂(占13%)和日托米尔化纤厂(占10%)。1991年乌生产聚酰胺纤维1.325万吨,为历史最高年份。因乌生产合成纤维产品品种单一,聚醚纤维、腈伦和聚丙烯纤维等纺织工业原料均需由国外提供。
苏联时期,乌合成纤维市场的年需求量基本稳定在10万吨左右。乌独立后,因轻纺企业生产持续下滑,服装加工基本以境外来料加工形式为主,故合成纤维的年需求量已不足3000吨。目前乌每年进口合成纤维在1000美元以下,该进口商品供应毛纺织企业25.9%,棉纺厂22.9%,丝绸厂26.6%,针织厂7.9%,麻纺厂7.8%。德国和日本是乌克兰合成纤维产品的最大供应国。
因乌克兰不产棉花,可以替代棉纤维的聚丙烯纤维将在乌进口合成纤维中占绝对大的比重。
纺织工业是乌克兰独立以来生产规模萎缩最为严重的行业,1999年纺织工业产值仅相当于1990年的4%。
棗纺织原料:除亚麻和羊毛外,乌克兰的蚕丝、棉花、合成纤维等纺织原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近年来亚麻和羊毛持续大幅度减产。1999年乌产亚麻5500吨,比1998年下降60%。同年羊毛产量为3746吨,比1998年减少17.8%。
棗纺织面料:1999年乌克兰生产各种布匹4910万平方米,比1998年减少45.1%。其中生产棉布2610万平方米、毛料490万平方米、亚麻布520万平方米、丝绸560万平方米。棗纺织品:目前乌服装生产企业基本依靠境外来料加工维持生存,来料加工出口纺织品占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95%。1999年乌生产大衣、短大衣、风衣、西服、裤子、上衣、裙子、衬衫共计1781.8万件,出口纺织品4.54亿美元。为供应国内市场,1999年乌进口纺织品4.689亿美元,产品主要来自美国、中国、意大利、土耳其。
乌克兰不具备毛巾制品和床上用品的生产能力,每年该商品输美、欧盟配额基本作废,衬衣、工作服、女裤、睡衣、羊毛衫及风衣等配额使用率也很低。
针织品:乌主要生产针织内衣、外衣,1999年针织品产量为762万件,人均0.15件,另外生产袜子3520万双,人均0.7双。同年乌自德国、意大利、中国、美国等进口针织品1.2亿美元。
合成纤维
乌克兰的合成纤维生产历史较久,主要利用本国原料生产聚酰胺纤维,其在该领域的三大骨干企业是:基辅化纤厂(占全国总产量的77%),切尔尼戈夫化纤厂(占13%)和日托米尔化纤厂(占10%)。1991年乌生产聚酰胺纤维1.325万吨,为历史最高年份。因乌生产合成纤维产品品种单一,聚醚纤维、腈伦和聚丙烯纤维等纺织工业原料均需由国外提供。
苏联时期,乌合成纤维市场的年需求量基本稳定在10万吨左右。乌独立后,因轻纺企业生产持续下滑,服装加工基本以境外来料加工形式为主,故合成纤维的年需求量已不足3000吨。目前乌每年进口合成纤维在1000美元以下,该进口商品供应毛纺织企业25.9%,棉纺厂22.9%,丝绸厂26.6%,针织厂7.9%,麻纺厂7.8%。德国和日本是乌克兰合成纤维产品的最大供应国。
因乌克兰不产棉花,可以替代棉纤维的聚丙烯纤维将在乌进口合成纤维中占绝对大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