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德、意等国外纺织厂商进军中国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1-09 08:56:00
纺织业被公认为我国入世后最有优势的行业,有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纺织品入世后每年可以增加5000万美元的出口机会。但是从日前召开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家用纺织品及辅料博览会”上,记者看到最多的仍是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的著名厂商纷纷携其最新产品有备而来,从中暗含着国外纺织厂商对我国纺织品市场的窥视。
国外的纺织厂商相当团结,他们多是以统一的姿态在中国亮相。以这次博览会为例,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厂商纷纷以国家展团的形式参加,韩国更是组织了50多家纺织厂商,在韩国时尚纺织协会的组织下,直接成为展会的“特别合作国”,占去了近1/4的展馆面积。就算是一些独立的纺织厂,可能本身就是跨国的知名企业。
取消配额以后,市场又将怎样切分?
记者发现,不管是国内厂商,还是国际厂商,对中国入世后纺织配额的取消都显得异常关注。中国纺织协会产业部副主任孙淮滨说,现在国内产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挪威、欧盟和土耳其,都要有配额,一年的配额量达到120亿美元,现在各家企业把很大精力都放在争取配额上,谁拿到了配额,实际上就相当于拿到了美金。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所有配额将全部取消,从而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
去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纺织业纤维加工量为12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4;出口520亿美元,占世界的13%。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劳动力成本低、原料供给充足等诸多优势,将让我国纺织业有更大发展。
但是也有专家指出,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弱化。入世后配额取消后,生态标签、原产地规则和反倾销等限制手段仍有可能成为纺织品出口壁垒。另一方面,国内8万户纺织企业,大部分都属于中小企业,没有一家屈指可数的国际知名的大企业,这种企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加入WTO的实质,更多地体现在拿到了一张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运作的入场券。
透过APEC上海会议看中美经贸前景
由于APEC在这里成功举行,上海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正值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危险的时刻,中国经济的表现出色、以及即将成为WTO的成员,使得中国成为本次APEC会场的最大热点。
美国衰退成定局 中国外贸寒意起
10月18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发表的演说中认为:“目前难于对未来几个月的美国经济前景作出预测,“9·11”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尚不确定,虽然美联储已经连续降息以刺激消费者的信心,但经济还是表现出明显的下滑。”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格林斯潘一直在努力为美国经济打气,美联储也在一个月之内两次降息。在这种情况下,格林斯潘还不得不作出美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的灰暗结论,这印证了在此之前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测--美国经济的衰退难以避免。
同样,美国经济的阴影也使中国经济感受到某种寒意。不久前,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高燕说,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一直十分严峻,特别是外贸出口,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和压力。美国经济衰退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9·11”事件的发生对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近期和中长期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根据海关统计,2001年1~6月,中美贸易额是375.4亿美元,中国出口250.3亿美元,进口125.1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9.7%、6%和17.9%。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中美双边贸易增长率下降16.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自美国进口增幅持平,而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率下滑将近20个百分点。
上述数字十分明显地反映出中美贸易增幅急剧下降的趋势,但还无法反映“9·11”事件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状况。有专家认为,美国的国内生产总价值(GDP)下降1%,全球GDP就可能下降0.4%,而如果全球GDP下降1%,中国的出口就将下降10%。以此推算,如果美国经济在四季度陷入0.5%的衰退,就有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2个百分点。
应该说,中国传统出口商品,如纺织品、箱包、鞋类等中低档消费品,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应该说不会太大。但是,资本类商品受经济衰退的冲击将会很大。根据2001年1~8月的海关统计,钢铁、煤炭、饲料、有色金属、动植物油脂等资本类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降幅最大。金工机械、动力机械、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品、摄影器材、光学物品以及钟表等商品的出口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投资领域是亮点 中美经贸关系前景看好
但是应该看到,“9·11”事件之后,中美双边贸易将会出现一些负面效应,但在整体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在中美经贸关系中,被普遍看好的最大亮点还在投资领域。在投资方面,美国自1997年开始已经连续4年成为对中国实际投资最多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美国对华投资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实际投资额高;二是单项投资额高;三是在制造业的投资比例大。从2000年开始,美国对华投资的项目数量、合同金额和实际投入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1~6月,美国对华投资项目1207个,同比增长20.22%,合同外资31.56亿美元,同比增长4.43%;实际投入13.69亿美元。2001年1~6月,美国对华投资项目1227个,合同金额37.15亿美元,实际投入20.5亿美元。2001年上半年,美国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虽然增加不多,但实际投入同期增长将近23%。
美国对华投资的强劲趋势,一方面来自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在世界经济普遍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了引人注目的高速增幅,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美国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新近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是我仍然看好的唯一大国” ?br> 另一方面,美国对华投资的增长也反映出对中国即将加入WTO后的良好预期。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开放的步伐必将大大加快,由此展开的市场空间具备无比的吸引力。美国《财富》杂志在分析中国入世的意义中写道:“……像卡特彼勒公司这样的美国公司正在算计日程,等待中国入世。中国现在是一个庞大的建筑工地,高速公路、大坝的工地到处可见,办公楼和住宅楼拔地而起。对卡特彼勒公司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梦寐以求的市场”。
本次APEC会议期间,80多位名列《财富》杂志全球500强的CEO都云集上海,其中包括微软、惠普、通用电器、通用汽车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总裁。他们在参加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同时纷纷在中国媒体露面,大谈企业经营之道和对华投资的前景。花费如此时间和精力向中国公众展示形象,对于这些精明的企业家来说,这番举动是煞费苦心。中国的“巨大的市场前景”是任何跨国公司都无法抗拒的。
国外的纺织厂商相当团结,他们多是以统一的姿态在中国亮相。以这次博览会为例,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等厂商纷纷以国家展团的形式参加,韩国更是组织了50多家纺织厂商,在韩国时尚纺织协会的组织下,直接成为展会的“特别合作国”,占去了近1/4的展馆面积。就算是一些独立的纺织厂,可能本身就是跨国的知名企业。
取消配额以后,市场又将怎样切分?
记者发现,不管是国内厂商,还是国际厂商,对中国入世后纺织配额的取消都显得异常关注。中国纺织协会产业部副主任孙淮滨说,现在国内产品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挪威、欧盟和土耳其,都要有配额,一年的配额量达到120亿美元,现在各家企业把很大精力都放在争取配额上,谁拿到了配额,实际上就相当于拿到了美金。根据世贸组织的有关规定,从2005年1月1日起,所有配额将全部取消,从而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
去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纺织业纤维加工量为1200万吨,占世界总量的1/4;出口520亿美元,占世界的13%。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劳动力成本低、原料供给充足等诸多优势,将让我国纺织业有更大发展。
但是也有专家指出,这种优势正在逐渐弱化。入世后配额取消后,生态标签、原产地规则和反倾销等限制手段仍有可能成为纺织品出口壁垒。另一方面,国内8万户纺织企业,大部分都属于中小企业,没有一家屈指可数的国际知名的大企业,这种企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加入WTO的实质,更多地体现在拿到了一张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运作的入场券。
透过APEC上海会议看中美经贸前景
由于APEC在这里成功举行,上海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正值美国遭遇“9·11”恐怖袭击、全球经济面临衰退危险的时刻,中国经济的表现出色、以及即将成为WTO的成员,使得中国成为本次APEC会场的最大热点。
美国衰退成定局 中国外贸寒意起
10月18日,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发表的演说中认为:“目前难于对未来几个月的美国经济前景作出预测,“9·11”事件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尚不确定,虽然美联储已经连续降息以刺激消费者的信心,但经济还是表现出明显的下滑。”自“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格林斯潘一直在努力为美国经济打气,美联储也在一个月之内两次降息。在这种情况下,格林斯潘还不得不作出美国经济前景“不容乐观”的灰暗结论,这印证了在此之前很多经济学家的预测--美国经济的衰退难以避免。
同样,美国经济的阴影也使中国经济感受到某种寒意。不久前,外经贸部新闻发言人高燕说,今年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形势一直十分严峻,特别是外贸出口,面临相当大的困难和压力。美国经济衰退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9·11”事件的发生对于美国经济和世界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在近期和中长期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根据海关统计,2001年1~6月,中美贸易额是375.4亿美元,中国出口250.3亿美元,进口125.1亿美元,增长率分别为9.7%、6%和17.9%。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中美双边贸易增长率下降16.6个百分点,其中中国自美国进口增幅持平,而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率下滑将近20个百分点。
上述数字十分明显地反映出中美贸易增幅急剧下降的趋势,但还无法反映“9·11”事件对双边贸易的影响状况。有专家认为,美国的国内生产总价值(GDP)下降1%,全球GDP就可能下降0.4%,而如果全球GDP下降1%,中国的出口就将下降10%。以此推算,如果美国经济在四季度陷入0.5%的衰退,就有可能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下降2个百分点。
应该说,中国传统出口商品,如纺织品、箱包、鞋类等中低档消费品,受经济衰退的影响应该说不会太大。但是,资本类商品受经济衰退的冲击将会很大。根据2001年1~8月的海关统计,钢铁、煤炭、饲料、有色金属、动植物油脂等资本类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降幅最大。金工机械、动力机械、旅行用品、手提包及类似品、摄影器材、光学物品以及钟表等商品的出口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
投资领域是亮点 中美经贸关系前景看好
但是应该看到,“9·11”事件之后,中美双边贸易将会出现一些负面效应,但在整体仍然能够保持稳定。在中美经贸关系中,被普遍看好的最大亮点还在投资领域。在投资方面,美国自1997年开始已经连续4年成为对中国实际投资最多的国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美国对华投资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实际投资额高;二是单项投资额高;三是在制造业的投资比例大。从2000年开始,美国对华投资的项目数量、合同金额和实际投入都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1~6月,美国对华投资项目1207个,同比增长20.22%,合同外资31.56亿美元,同比增长4.43%;实际投入13.69亿美元。2001年1~6月,美国对华投资项目1227个,合同金额37.15亿美元,实际投入20.5亿美元。2001年上半年,美国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虽然增加不多,但实际投入同期增长将近23%。
美国对华投资的强劲趋势,一方面来自中国巨大的市场空间、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在世界经济普遍面临衰退的情况下,中国经济保持了引人注目的高速增幅,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美国摩根斯坦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在新近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全球经济体系中,中国是我仍然看好的唯一大国” ?br> 另一方面,美国对华投资的增长也反映出对中国即将加入WTO后的良好预期。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外开放的步伐必将大大加快,由此展开的市场空间具备无比的吸引力。美国《财富》杂志在分析中国入世的意义中写道:“……像卡特彼勒公司这样的美国公司正在算计日程,等待中国入世。中国现在是一个庞大的建筑工地,高速公路、大坝的工地到处可见,办公楼和住宅楼拔地而起。对卡特彼勒公司来说,这应该是一个梦寐以求的市场”。
本次APEC会议期间,80多位名列《财富》杂志全球500强的CEO都云集上海,其中包括微软、惠普、通用电器、通用汽车等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总裁。他们在参加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的同时纷纷在中国媒体露面,大谈企业经营之道和对华投资的前景。花费如此时间和精力向中国公众展示形象,对于这些精明的企业家来说,这番举动是煞费苦心。中国的“巨大的市场前景”是任何跨国公司都无法抗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