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回升何时来临?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1-10 08:24:00
2001年10月起,首先跌入衰退的美国制造业开始回升。股市在经历了"9·11"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后也出现反弹。当前,美国经济的主要困难在于消费减弱,失业增加,个人收入减少和产品库存偏高。权威学者一致认为,美国的经济衰退将持续到今年第一季度,从二季度开始恢复,但年内增长不会很强劲。美国目前的衰退导致其进口大幅下跌,但中国商品在尚有需求的商品类别中仍有一定优势。中国应主要依靠自身强劲的经济增长和加入WTO的机遇来吸引美国资本。
“9·11”事件给本已艰难挣扎的美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11月26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委员会宣布美国自2001年3月份正式进入衰退。11月30日,商务部将三季度GDP从首次估计的折年率负增长0.4%大幅从下调为负增长1.1%。12月11日,联储宣布2001年来第11次降息,降幅25个基本点,降至1.75%,为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最低水平。
“9·11”事件的沉重打击
“9·11”恐怖事件首先直接毁坏了美国和世界经济金融龙头地位的象征———曼哈顿下城,直接造成3000多人死亡和世贸中心、华尔街地带约2000万平方英尺办公楼的损失,冲击了航空、旅游、餐饮、零售、保险、飞机制造等一系列行业,造成失业激增。并在整个美国社会引起巨大不安。据初步估计,世贸中心的直接损失约400亿美元,整个纽约市损失约1050亿美元。航空业损失约240亿美元。保险理赔额将超过300亿美元。纽约市仅“9·11”后10天内商业损失就达150亿美元。
“9·11”的一个重大后果是企业裁员加剧,失业大幅上升。据劳工部公布的全国失业率数字,8月份是4.7%,9月份为4.9%,10月份5.4%,11月份5.7%。从2000年11月失业率最低点3.9%到2001年8月份,9个月共计上升0.8个百分点;9-11月份3个月共计上升1个百分点。“9·11”前9个月共增加失业50万人,“9·11”后3个月增加失业80万人。许多企业还在继续裁员或宣布将要裁员。
为了支撑经济,联储自“9·11”后连续4次降息,将联邦资金利率从3.5%降至1.75%,为1960年以来最低水平,2001年来共降息11次,合计4.75个百分点。远远超过前6次衰退期间平均1.8个百分点的降幅。
据蓝筹经济指示2001年12月份第一周对53名著名经济学家的调查,他们一致估计2001年四季度GDP将下降1.3%,2002年一季度再下降0.4%。其中70%的人认为经济将在4月份开始回升,但受失业居高和产能过剩抑制,回升将是缓慢的。
以制造业为主的回升征兆
从2001年10月份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回升征兆。主要表现在制造业领域订单迅速上升。据全国采购经理协会统计,虽然10月份工业生产下降了1.1%,2001年来累计下降5.6%,自2000年10月份以来已有12个月下降,表明生产过剩的消除尚未结束,但同月表明未来趋势的制造业指数从9月份的39.8上升到44.5,上升10.5%,系该指标建立以来最大升幅。耐用品订单,9月份下降11.4%,10月份则急升12.9%,系9年来最大升幅。工厂新订单,9月份下降6.5%,10月份上升7.1%。均“收复了失地”。当然10月份工厂新订单的增长中军工占了相当大部分,其绝对额从9月份的259亿美元增至1257亿美元,增长3.85倍h这主要是反恐战争引起国防订单大增的缘故。但剔除军工,民品订单也增长3.3%,为2000年5月以来最大增幅。
同样据全国采购经理协会统计,非制造业指数到11月份也出现惊人回升。10月份为42.7,11月份上升到51.3。
建筑开支在5至9月份连续5个月下降后,10月份较9月份上升1.9%,同比上升5.2%,为2001年1月份以来同比最大升幅。其中住宅建筑开支较9月份增长1.3%,非住宅建筑开支增长1.8%。
汽车销售10月份在9月份剧跌后急剧上升,全月达到折年率2150万辆,致使当月零售额猛升6.4%,其中汽车占了5.6个百分点。11月份继续达到折年率18000万辆,同比增长7.5%。
当前经济的主要困难
消费减弱受“9·11”事件影响致使9月份零售贸易大减后,10月份零售及餐饮消费猛增6.4%,引起短暂的兴奋。但这主要是汽车零售商实行临时性零抵押贷款利率刺激汽车销售大增的结果。该月汽车零售额比9月猛增24%,达年率2110万辆。如扣除汽车,则零售额仅上升0.8%。11月份零售额及餐饮消费比10月份猛降3.7%。主要原因也是汽车销售比上月减少12%。除去汽车,则零售额仅下降0.5%,即仍略高于9月份水平。汽车一项,11月份比9月份仍高9.1%,比2000年11月份高7.5%。鉴于9月份是零售低谷,可以说至今没有明显好转。感恩节至圣诞节直至元旦的节日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零售季节,通常占全年零售额26%。另据专门机构估计,12月份即节日期主要销售月零售额将同比减少2%。由于私人消费占整个经济2/3左右,2001年上半年继续增长的私人消费勉强支撑着GDP的微弱正增长。“9·11”以后私人消费的减弱肯定会拖整个经济的后腿。
反映消费心气的大企业会议局消费者信心指数,在“9·11”前即8月份为91.5,9月份急跌至81.8,10月份回升到85.3,11月份则回跌到82.2,与9月份差不多。不过更带前瞻性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9-11月倒连续3个月上升,其中10月份为83.9,11月份为85.8。
失业和个人收入减少如前所述,“9·11”以来美国经济的一个主要下滑动力是失业的增加,到11月底,全国失业人数比一年前增加130万,而且还在继续增加。居高的失业显然减少了受影响的家庭收入。
受经济衰退影响,企业纷纷削减或取消年终奖金,减少调薪。鉴于2001年底工资奖金收入增长的停顿和失业人员收入的减少,2002年一季度消费开支前景不乐观。
库存水平依然偏高2001年来美国商业库存总量大幅减少了1261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季度减少。其中三季度减少601亿美元,并使该季GDP缩减了0.75个百分点,占三季度GDP折年率下降1.1%的2/3以上。10月份批发库存比9月份再剧减1%。尽管压缩库存如此猛烈,该月库存/销售比仍从上月的1.31个月上升到1.32。原因是销售减少得更多,达1.4%。库存过多现象仍未解决,生产的回升不具备可持续的基础。
股市形势
股市是“9·11”事件的一个重灾区。“9·11”事件后华尔街股市被迫关闭了4个交易日,创一战以来最长纪录。9.17日开始后渡过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周。道指下跌1369.7点,收盘为8235.81点,大大超过上次一周跌821.21点的纪录;一周跌幅达14.26%,是1940年以来最大跌幅。纳指跌破1500点大关,收盘为1423.19点,跌272.19点,跌幅16.05%。SP500千点大关失守,收965.8。如果不是联邦政府放宽了入市交易限制,大券商们联合进行“爱国抵制”抛售,还会下跌更多。但很快情况发生变化。9.23日开始股市强烈反弹。至10月11日纳指率先收复“9·11”后全部失地,11月11日道指收复全部失地。此后辗转起伏。12月4日因制造业和工厂新订单有力回升数字公布,市场对明年经济复苏希望增加,致使道指自8月份以来首重上万点,纳指重上2000点关口。到12月14日这一交易周结束时,道指收盘9811.15点,比“9·11”以前及9月10日的9605.51仅高2.14%。即尽管发生“9·11”这样空前惨烈的破坏,尽管经济衰退加深,道指仍然在上涨。这表明纽约证券交易所整个市场很可能业已见底,反恐战争和经济动态等一有风吹草动,股市马上敏感涨跌。这一时期,无论某日大涨或大跌,都不是基本趋势的反映。如果四季度经济衰退及企业盈利进一步恶化,可能还会下跌,但幅度不会大。如果经济及企业盈利好转,则会明显回升。纳指则不同,12月14日收盘水平达到1953.17,比“9·11”前水平已高出15.2%,表明很可能纳指见底时期已经过去,并已进入回升期,但还不是稳定的回升期。
对美国近期经济前景的估计
如前所述,权威的53名经济学家一致的看法是2001四季度GDP将再降1.3%,即大致保持或略加深三季度势头,2002年第一季度继续降0.4%,即差不多到底。普遍认为从4月份开始回升。笔者近日在缅因州波特兰听到国际贸易中心官员引述一知名经济学家看法,认为,当前这场经济衰退从2001年3月份开始,将历时15个月,即到2002年6月份到底,然后花18个月时期,即到2003年底回升到衰退前水平。即3年时间总计为零增长。也有乐观的。美国制造商协会认为2002年一季度经济就会回升,且折年率增长达1.7%之多。
美国经济当前这场衰退,从历史标准看,并不很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经济的回升即将来临。估计2001年四季度GDP仍然是负增长。幅度可能超过1个百分点。2002年一季度可能继续下降,当然幅度缩小,但不排除正增长的可能。如不出现新的反复,二季度开始将出现可持续的回升。但至少在2002年内,回升不会很强劲。
这次经济衰退的基本性质是投资过度引起的社会总供给超过社会总需求,从而进行收缩。“9·11”的影响固然不可低估,但毕竟是暂时的。纽约损失的办公楼面积仅占全市商业楼宇营业面积的3%左右。华尔街虽遭受重创,但证券交易很快恢复且股市很快恢复到“9·11”前水平。整个经济损失合计约1000亿美元,只占GDP1%。它的主要连锁反应在恐怖袭击引起的社会不安。随着反恐战争的顺利进展,这一因素会逐渐基本消除。另一个在一系列行业的裁员引起的需要萎缩。这一经济因素会持续更长时间。除非出现新的重大恐怖袭击,否则这一影响的高潮应已大体过去。表明6个月后经济景气状态的先行指标,继8、9两个月分别下降0.1%和0.5%后,10月份上升了0.3%。
对不利经济指标要具体分析。2001年三季度GDP减少1.1%,其中0.75个百分点是压缩库存,这表明消除供给过剩的努力极有利于经济早日触底回长。11月份消费开支的减少,一部分是对10月份强劲反弹的自然调整。如同8月份比,还略有增长。而且11月份消费物价增长是负数,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下跌。加上商店普遍打折,实际消费量是增长的。而且11月份连锁百货商店的销售水平比去年同期高出2%。失业虽然居高,但12月初的一周,初次求职数出现了18年来最大的下跌,减少了8.6万人,为394万,首次低于“9·11”前水平。当然一周数字不足为据,还要继续连续观察。但至少可看出一些积极因素。
经济回升不会很快的主要理由是:一般说来,只要经济增长年率不超过2%,就不会有足够的增加就业的机会,失业率就很难开始下降。从而不会带来个人收入的显著增加,不会产生有力的消费增长。继尔需求没有显著增加,生产也不会大幅回升。由于美国目前设备利用率只有74%左右,大规模投资高潮尚不具备条件。因此,中国一方面应注意经济回升的任何征兆,以便充分利用;另方面也应充分估计到这次衰退后回升的缓慢性,对今年的不利影响有充分准备。
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美国经济衰退对进口产生了直接影响。2001年一季度货物进口同比尚增长4.85%;二季度转为下降3.65%,三季度加快到下降10.91%。其中9月份货物出口773亿美元,同比下降8.5%;货物进口959.9亿美元,同比下降14%。历年统计的大致规律是:美国GDP增长每减少一个百分点,进口将减少2-4个百分点,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5至10个百分点。2001年美国GDP增长率比2000年的4.1%,要低出4-5%个百分点,从而对中国影响是严重的。
但同时应看到,不同商品类别的情况相差很大。去年11月份美国零售额分主要行业同比增减情况是;制成品减1.1%,除食品和能源外增0.9%,中间品减2.9%,原材料减18.4%。这表明衰退主要影响原材料和设备,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销售仍然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据东京三菱银行对77家主要连锁店2001年10月份销售情况分析,沃马特比上月增长4.3%,TAR-GET增长11.4%,KOHLS增长25.9%;这些都是价格较廉且打折较多的店。BEST BUY三季度增长1.6%;GAP减少1%。应该说,中国商品在尚有增长的类别中有一定优势和机会。
对利用美资的影响
“9·11”事件并没有带来美国资本外逃,更没有出现流向中国寻找“避风港”的现象。据中国银行美国地区分行总经理郑柏林研究报告,“9·11”后两周,共有108.1亿美元流入股市共同基金,有818.12亿美元流入货币市场共同基金,11.7亿美元流入债券市场。即当时的“避风港”是风险较低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特别是政府债券。纽约市场财政部30年期债券利率,“9·11”前夕是5.44%,9月21日是5.59%,10月11日是5.4%(当日纳指回到“9·11”前水平),也回到“9·11”前水平。同时中国B股股市并未出现大量美资流入情况。9月10日到10月5日,上海证交所B股共下跌10.38%,深圳证交所B股下跌17.29%。主要原因是美国资本市场仍是世界最完善、最集中的市场,是资本交易最有信用的市场之一。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是AAA,而中国是BBB。因此,寄希望于美国资本大量外逃到中国是不现实的。
中国对美国资金的主要吸引力是经济继续保持7%左右的增长,与整个世界经济严重滑坡形成鲜明对照。加入WTO是吸引美国公司来直接投资的好机会。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入WTO后的承诺和法律体系,投资的法律保障,需要做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
“9·11”事件给本已艰难挣扎的美国经济带来沉重打击。11月26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委员会宣布美国自2001年3月份正式进入衰退。11月30日,商务部将三季度GDP从首次估计的折年率负增长0.4%大幅从下调为负增长1.1%。12月11日,联储宣布2001年来第11次降息,降幅25个基本点,降至1.75%,为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最低水平。
“9·11”事件的沉重打击
“9·11”恐怖事件首先直接毁坏了美国和世界经济金融龙头地位的象征———曼哈顿下城,直接造成3000多人死亡和世贸中心、华尔街地带约2000万平方英尺办公楼的损失,冲击了航空、旅游、餐饮、零售、保险、飞机制造等一系列行业,造成失业激增。并在整个美国社会引起巨大不安。据初步估计,世贸中心的直接损失约400亿美元,整个纽约市损失约1050亿美元。航空业损失约240亿美元。保险理赔额将超过300亿美元。纽约市仅“9·11”后10天内商业损失就达150亿美元。
“9·11”的一个重大后果是企业裁员加剧,失业大幅上升。据劳工部公布的全国失业率数字,8月份是4.7%,9月份为4.9%,10月份5.4%,11月份5.7%。从2000年11月失业率最低点3.9%到2001年8月份,9个月共计上升0.8个百分点;9-11月份3个月共计上升1个百分点。“9·11”前9个月共增加失业50万人,“9·11”后3个月增加失业80万人。许多企业还在继续裁员或宣布将要裁员。
为了支撑经济,联储自“9·11”后连续4次降息,将联邦资金利率从3.5%降至1.75%,为1960年以来最低水平,2001年来共降息11次,合计4.75个百分点。远远超过前6次衰退期间平均1.8个百分点的降幅。
据蓝筹经济指示2001年12月份第一周对53名著名经济学家的调查,他们一致估计2001年四季度GDP将下降1.3%,2002年一季度再下降0.4%。其中70%的人认为经济将在4月份开始回升,但受失业居高和产能过剩抑制,回升将是缓慢的。
以制造业为主的回升征兆
从2001年10月份开始,美国经济出现了回升征兆。主要表现在制造业领域订单迅速上升。据全国采购经理协会统计,虽然10月份工业生产下降了1.1%,2001年来累计下降5.6%,自2000年10月份以来已有12个月下降,表明生产过剩的消除尚未结束,但同月表明未来趋势的制造业指数从9月份的39.8上升到44.5,上升10.5%,系该指标建立以来最大升幅。耐用品订单,9月份下降11.4%,10月份则急升12.9%,系9年来最大升幅。工厂新订单,9月份下降6.5%,10月份上升7.1%。均“收复了失地”。当然10月份工厂新订单的增长中军工占了相当大部分,其绝对额从9月份的259亿美元增至1257亿美元,增长3.85倍h这主要是反恐战争引起国防订单大增的缘故。但剔除军工,民品订单也增长3.3%,为2000年5月以来最大增幅。
同样据全国采购经理协会统计,非制造业指数到11月份也出现惊人回升。10月份为42.7,11月份上升到51.3。
建筑开支在5至9月份连续5个月下降后,10月份较9月份上升1.9%,同比上升5.2%,为2001年1月份以来同比最大升幅。其中住宅建筑开支较9月份增长1.3%,非住宅建筑开支增长1.8%。
汽车销售10月份在9月份剧跌后急剧上升,全月达到折年率2150万辆,致使当月零售额猛升6.4%,其中汽车占了5.6个百分点。11月份继续达到折年率18000万辆,同比增长7.5%。
当前经济的主要困难
消费减弱受“9·11”事件影响致使9月份零售贸易大减后,10月份零售及餐饮消费猛增6.4%,引起短暂的兴奋。但这主要是汽车零售商实行临时性零抵押贷款利率刺激汽车销售大增的结果。该月汽车零售额比9月猛增24%,达年率2110万辆。如扣除汽车,则零售额仅上升0.8%。11月份零售额及餐饮消费比10月份猛降3.7%。主要原因也是汽车销售比上月减少12%。除去汽车,则零售额仅下降0.5%,即仍略高于9月份水平。汽车一项,11月份比9月份仍高9.1%,比2000年11月份高7.5%。鉴于9月份是零售低谷,可以说至今没有明显好转。感恩节至圣诞节直至元旦的节日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零售季节,通常占全年零售额26%。另据专门机构估计,12月份即节日期主要销售月零售额将同比减少2%。由于私人消费占整个经济2/3左右,2001年上半年继续增长的私人消费勉强支撑着GDP的微弱正增长。“9·11”以后私人消费的减弱肯定会拖整个经济的后腿。
反映消费心气的大企业会议局消费者信心指数,在“9·11”前即8月份为91.5,9月份急跌至81.8,10月份回升到85.3,11月份则回跌到82.2,与9月份差不多。不过更带前瞻性的密歇根大学消费者信心指数,9-11月倒连续3个月上升,其中10月份为83.9,11月份为85.8。
失业和个人收入减少如前所述,“9·11”以来美国经济的一个主要下滑动力是失业的增加,到11月底,全国失业人数比一年前增加130万,而且还在继续增加。居高的失业显然减少了受影响的家庭收入。
受经济衰退影响,企业纷纷削减或取消年终奖金,减少调薪。鉴于2001年底工资奖金收入增长的停顿和失业人员收入的减少,2002年一季度消费开支前景不乐观。
库存水平依然偏高2001年来美国商业库存总量大幅减少了1261亿美元,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季度减少。其中三季度减少601亿美元,并使该季GDP缩减了0.75个百分点,占三季度GDP折年率下降1.1%的2/3以上。10月份批发库存比9月份再剧减1%。尽管压缩库存如此猛烈,该月库存/销售比仍从上月的1.31个月上升到1.32。原因是销售减少得更多,达1.4%。库存过多现象仍未解决,生产的回升不具备可持续的基础。
股市形势
股市是“9·11”事件的一个重灾区。“9·11”事件后华尔街股市被迫关闭了4个交易日,创一战以来最长纪录。9.17日开始后渡过了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周。道指下跌1369.7点,收盘为8235.81点,大大超过上次一周跌821.21点的纪录;一周跌幅达14.26%,是1940年以来最大跌幅。纳指跌破1500点大关,收盘为1423.19点,跌272.19点,跌幅16.05%。SP500千点大关失守,收965.8。如果不是联邦政府放宽了入市交易限制,大券商们联合进行“爱国抵制”抛售,还会下跌更多。但很快情况发生变化。9.23日开始股市强烈反弹。至10月11日纳指率先收复“9·11”后全部失地,11月11日道指收复全部失地。此后辗转起伏。12月4日因制造业和工厂新订单有力回升数字公布,市场对明年经济复苏希望增加,致使道指自8月份以来首重上万点,纳指重上2000点关口。到12月14日这一交易周结束时,道指收盘9811.15点,比“9·11”以前及9月10日的9605.51仅高2.14%。即尽管发生“9·11”这样空前惨烈的破坏,尽管经济衰退加深,道指仍然在上涨。这表明纽约证券交易所整个市场很可能业已见底,反恐战争和经济动态等一有风吹草动,股市马上敏感涨跌。这一时期,无论某日大涨或大跌,都不是基本趋势的反映。如果四季度经济衰退及企业盈利进一步恶化,可能还会下跌,但幅度不会大。如果经济及企业盈利好转,则会明显回升。纳指则不同,12月14日收盘水平达到1953.17,比“9·11”前水平已高出15.2%,表明很可能纳指见底时期已经过去,并已进入回升期,但还不是稳定的回升期。
对美国近期经济前景的估计
如前所述,权威的53名经济学家一致的看法是2001四季度GDP将再降1.3%,即大致保持或略加深三季度势头,2002年第一季度继续降0.4%,即差不多到底。普遍认为从4月份开始回升。笔者近日在缅因州波特兰听到国际贸易中心官员引述一知名经济学家看法,认为,当前这场经济衰退从2001年3月份开始,将历时15个月,即到2002年6月份到底,然后花18个月时期,即到2003年底回升到衰退前水平。即3年时间总计为零增长。也有乐观的。美国制造商协会认为2002年一季度经济就会回升,且折年率增长达1.7%之多。
美国经济当前这场衰退,从历史标准看,并不很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经济的回升即将来临。估计2001年四季度GDP仍然是负增长。幅度可能超过1个百分点。2002年一季度可能继续下降,当然幅度缩小,但不排除正增长的可能。如不出现新的反复,二季度开始将出现可持续的回升。但至少在2002年内,回升不会很强劲。
这次经济衰退的基本性质是投资过度引起的社会总供给超过社会总需求,从而进行收缩。“9·11”的影响固然不可低估,但毕竟是暂时的。纽约损失的办公楼面积仅占全市商业楼宇营业面积的3%左右。华尔街虽遭受重创,但证券交易很快恢复且股市很快恢复到“9·11”前水平。整个经济损失合计约1000亿美元,只占GDP1%。它的主要连锁反应在恐怖袭击引起的社会不安。随着反恐战争的顺利进展,这一因素会逐渐基本消除。另一个在一系列行业的裁员引起的需要萎缩。这一经济因素会持续更长时间。除非出现新的重大恐怖袭击,否则这一影响的高潮应已大体过去。表明6个月后经济景气状态的先行指标,继8、9两个月分别下降0.1%和0.5%后,10月份上升了0.3%。
对不利经济指标要具体分析。2001年三季度GDP减少1.1%,其中0.75个百分点是压缩库存,这表明消除供给过剩的努力极有利于经济早日触底回长。11月份消费开支的减少,一部分是对10月份强劲反弹的自然调整。如同8月份比,还略有增长。而且11月份消费物价增长是负数,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下跌。加上商店普遍打折,实际消费量是增长的。而且11月份连锁百货商店的销售水平比去年同期高出2%。失业虽然居高,但12月初的一周,初次求职数出现了18年来最大的下跌,减少了8.6万人,为394万,首次低于“9·11”前水平。当然一周数字不足为据,还要继续连续观察。但至少可看出一些积极因素。
经济回升不会很快的主要理由是:一般说来,只要经济增长年率不超过2%,就不会有足够的增加就业的机会,失业率就很难开始下降。从而不会带来个人收入的显著增加,不会产生有力的消费增长。继尔需求没有显著增加,生产也不会大幅回升。由于美国目前设备利用率只有74%左右,大规模投资高潮尚不具备条件。因此,中国一方面应注意经济回升的任何征兆,以便充分利用;另方面也应充分估计到这次衰退后回升的缓慢性,对今年的不利影响有充分准备。
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美国经济衰退对进口产生了直接影响。2001年一季度货物进口同比尚增长4.85%;二季度转为下降3.65%,三季度加快到下降10.91%。其中9月份货物出口773亿美元,同比下降8.5%;货物进口959.9亿美元,同比下降14%。历年统计的大致规律是:美国GDP增长每减少一个百分点,进口将减少2-4个百分点,影响中国对美国出口5至10个百分点。2001年美国GDP增长率比2000年的4.1%,要低出4-5%个百分点,从而对中国影响是严重的。
但同时应看到,不同商品类别的情况相差很大。去年11月份美国零售额分主要行业同比增减情况是;制成品减1.1%,除食品和能源外增0.9%,中间品减2.9%,原材料减18.4%。这表明衰退主要影响原材料和设备,人民日常生活必需品销售仍然保持稳定或略有增长。据东京三菱银行对77家主要连锁店2001年10月份销售情况分析,沃马特比上月增长4.3%,TAR-GET增长11.4%,KOHLS增长25.9%;这些都是价格较廉且打折较多的店。BEST BUY三季度增长1.6%;GAP减少1%。应该说,中国商品在尚有增长的类别中有一定优势和机会。
对利用美资的影响
“9·11”事件并没有带来美国资本外逃,更没有出现流向中国寻找“避风港”的现象。据中国银行美国地区分行总经理郑柏林研究报告,“9·11”后两周,共有108.1亿美元流入股市共同基金,有818.12亿美元流入货币市场共同基金,11.7亿美元流入债券市场。即当时的“避风港”是风险较低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特别是政府债券。纽约市场财政部30年期债券利率,“9·11”前夕是5.44%,9月21日是5.59%,10月11日是5.4%(当日纳指回到“9·11”前水平),也回到“9·11”前水平。同时中国B股股市并未出现大量美资流入情况。9月10日到10月5日,上海证交所B股共下跌10.38%,深圳证交所B股下跌17.29%。主要原因是美国资本市场仍是世界最完善、最集中的市场,是资本交易最有信用的市场之一。美国主权信用评级是AAA,而中国是BBB。因此,寄希望于美国资本大量外逃到中国是不现实的。
中国对美国资金的主要吸引力是经济继续保持7%左右的增长,与整个世界经济严重滑坡形成鲜明对照。加入WTO是吸引美国公司来直接投资的好机会。让他们了解中国的投资环境,特别是加入WTO后的承诺和法律体系,投资的法律保障,需要做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