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与东亚地区贸易关系日益密切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1-10 08:19:00
自80年代中期日元升值以后,日本对外贸易的重心从美国转移到东亚。目前美国虽然仍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国,但以地区而言,东亚已成为日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一、日本对外贸易特征1.进出口额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日本1998年对外贸易出现战后最严重的情况,进出口均出现衰退。经过两年的调整,2000年对外贸易已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就各地区分别来看,对美国和欧盟的进出口仍未超过以往最高水平,但对东亚地区贸易中,对亚洲四小龙及中国大陆的进出口均创最高纪录,其中对中国大陆贸易比重更高达10%。
2.下半年增势明显减弱2000年日本对外贸易金额虽与过去最高水平持平,但以数量比较,出口较上年增加9.4%,进口则增加11.0%。从各季度情况来看,2000年下半年增长率大幅减缓,其中对欧美出口自第三季度起转为负增长,对亚洲四小龙出口前三季度维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第四季度也降至5.9%。
二、日本与东亚地区贸易结构发生变化2000年日本对外贸易的恢复离不开其对东亚地区贸易的大幅增长。其原因是日本企业大量赴东亚地区投资、生产,不但扩大了从日本采购原材料及零部件,也增加了返销日本的机会。在这种循环下,自80年代后期起日本顺利扩大对东亚地区的贸易。但是近年来这一结构出现一些变化,例如自1994年起,日本在电脑及其周边设备贸易方面收支顺差日益缩小,其中对东亚地区甚至呈赤字状态,2000年逆差额达1万亿日元左右,较上年增加58.7%。另外,包括通讯设备及半导体在内的IT贸易,日本自东亚地区的进口激增,显示出对这一地区的依赖程度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如下:
1.日本未掌握成长性商品的主导权日本的电子企业在家电等产品方面掌握着世界贸易主导权,但在带动世界贸易增长的个人电脑及移动电话方面却未能握有主动权,如个人电脑的流通被具有世界品牌的美国企业掌控,在生产方面则由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及美国、加拿大的EMS企业取得优势,日本仅在HDD、CDROM等周边设备方面取得一席之地。
2.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急起直追据日本经济新闻社所做的国际竞争力调查显示,在21世纪的21项重要技术范畴中,日本虽仍可在机器人、二次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维持竞争力,但目前中国台湾地区及韩国在半导体生产技术上将差距扩大,即便在液晶等大型超薄显示器方面,日本在竞争力上也隐现危机。另外,以目前和5年后技术比较,日本现阶段具竞争优势的新一代电脑技术、精密陶瓷、二次电池等也将被中国台湾地区及韩国迎头赶上。
3.中国大陆生产力提高2000年中国大陆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IT产品生产国。DVD生产量达1000万台,较上年剧增5倍。在家电方面,彩色电视机产量占世界的1/4,VTR占20%,空调机占40%,是世界最大生产国。近来美国个人电脑市场不景气,发达国家需求趋于低迷,但中国大陆市场仍有高增长之势。受此影响,日本对东亚地区贸易将逐渐集中到中国大陆,最后将整编在东亚生产体制,缩小东盟生产基地。
三、2001年日本主要产业外贸动向1.电子零部件出口增长减少据《世界半导体市场统计(WSTS)》2000年10月的预测,1999年世界半导体市场增长率虽然不及上年的39.2%,但2001年仍可维持20.3%的高增长。不过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IT相关产品需求显著衰退,加上电子零部件库存偏高,因此,日本电子企业预测,出口较上年将仅增长5%。
2.机床及半导体出口2001年机床及半导体设备出口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美国IT产业需求动向;(2)1999年日元升值,欧元贬值后对欧出口减少动向;(3)韩国汽车产业及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设备投资动向等。尤其美国需求减退,不仅对销往美国IT相关产品的东亚企业设备投资产生影响,对供应东亚机床及半导体生产装置的日本企业影响也很大。
3.从中国台湾地区增加进口笔记本型电脑
2000年日本进口电脑及周边设备共达2.86万亿日元,较上年增加29.3%。其中笔记本型电脑进口201万台,增加114%,主要原因是世界个人电脑价格下滑,NEC、东芝及富士通等日本企业相继增加委托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台湾地区企业生产。
4.休闲车在美国持续畅旺2000年美国新车销售共达1740万辆,较上年增加2.6%,并创过去最高纪录,下半年美国市场销售虽明显下滑,但日资企业主力产品的小型休闲车(SUV)无论从日本销美或在当地生产,均维持增长势头。因此2001年美国新车销售虽减少,但因小型SUV销售形势喜人,不致对日资企业产生太大影响。
5.钢铁出口减少1999年,日本对东亚地区钢铁外销共达1.11万亿日元,较上年增加9.5%,对美国则减少13.1%,以致全年外销仅增长4.4%。预计2001年全球粗钢产量仍较去年增加2.9%,但日本钢铁出口工会却预估其外销数量将减少14.3%,主要原因是美国等外销市场经济出现减速、东亚各国钢铁产量提高及美国钢铁保护动向再度兴起等因素。
6.自中国大陆纺织品进口增加2000年日本进口纺织产品共达2.75万亿日元,较上年增加10.6%,其中从中国大陆进口1.8万亿日元,增加20.7%。由于进口增幅较高,占日本进口比率已由1994年的46%增至2000年的66.2%。主要原因是外资企业委托加工,加上当地企业产量大幅提高。
过去,日资企业委托加工,其纺织、染整等上游工作仍在东盟国家处理,下游缝制工作委托中国大陆生产。但近年中国大陆染整等技术也渐成熟,有能力发展整套生产体系,因此日本企业虽酝酿发动防卫措施,但其国内竞争激烈,2001年扩大委托中国大陆生产的企业仍不在少数。
一、日本对外贸易特征1.进出口额恢复到金融危机前水平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日本1998年对外贸易出现战后最严重的情况,进出口均出现衰退。经过两年的调整,2000年对外贸易已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就各地区分别来看,对美国和欧盟的进出口仍未超过以往最高水平,但对东亚地区贸易中,对亚洲四小龙及中国大陆的进出口均创最高纪录,其中对中国大陆贸易比重更高达10%。
2.下半年增势明显减弱2000年日本对外贸易金额虽与过去最高水平持平,但以数量比较,出口较上年增加9.4%,进口则增加11.0%。从各季度情况来看,2000年下半年增长率大幅减缓,其中对欧美出口自第三季度起转为负增长,对亚洲四小龙出口前三季度维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第四季度也降至5.9%。
二、日本与东亚地区贸易结构发生变化2000年日本对外贸易的恢复离不开其对东亚地区贸易的大幅增长。其原因是日本企业大量赴东亚地区投资、生产,不但扩大了从日本采购原材料及零部件,也增加了返销日本的机会。在这种循环下,自80年代后期起日本顺利扩大对东亚地区的贸易。但是近年来这一结构出现一些变化,例如自1994年起,日本在电脑及其周边设备贸易方面收支顺差日益缩小,其中对东亚地区甚至呈赤字状态,2000年逆差额达1万亿日元左右,较上年增加58.7%。另外,包括通讯设备及半导体在内的IT贸易,日本自东亚地区的进口激增,显示出对这一地区的依赖程度迅速提高,其主要原因如下:
1.日本未掌握成长性商品的主导权日本的电子企业在家电等产品方面掌握着世界贸易主导权,但在带动世界贸易增长的个人电脑及移动电话方面却未能握有主动权,如个人电脑的流通被具有世界品牌的美国企业掌控,在生产方面则由中国台湾地区企业及美国、加拿大的EMS企业取得优势,日本仅在HDD、CDROM等周边设备方面取得一席之地。
2.韩国、中国台湾地区急起直追据日本经济新闻社所做的国际竞争力调查显示,在21世纪的21项重要技术范畴中,日本虽仍可在机器人、二次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方面维持竞争力,但目前中国台湾地区及韩国在半导体生产技术上将差距扩大,即便在液晶等大型超薄显示器方面,日本在竞争力上也隐现危机。另外,以目前和5年后技术比较,日本现阶段具竞争优势的新一代电脑技术、精密陶瓷、二次电池等也将被中国台湾地区及韩国迎头赶上。
3.中国大陆生产力提高2000年中国大陆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第三大IT产品生产国。DVD生产量达1000万台,较上年剧增5倍。在家电方面,彩色电视机产量占世界的1/4,VTR占20%,空调机占40%,是世界最大生产国。近来美国个人电脑市场不景气,发达国家需求趋于低迷,但中国大陆市场仍有高增长之势。受此影响,日本对东亚地区贸易将逐渐集中到中国大陆,最后将整编在东亚生产体制,缩小东盟生产基地。
三、2001年日本主要产业外贸动向1.电子零部件出口增长减少据《世界半导体市场统计(WSTS)》2000年10月的预测,1999年世界半导体市场增长率虽然不及上年的39.2%,但2001年仍可维持20.3%的高增长。不过自1999年下半年以来,IT相关产品需求显著衰退,加上电子零部件库存偏高,因此,日本电子企业预测,出口较上年将仅增长5%。
2.机床及半导体出口2001年机床及半导体设备出口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1)美国IT产业需求动向;(2)1999年日元升值,欧元贬值后对欧出口减少动向;(3)韩国汽车产业及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产业设备投资动向等。尤其美国需求减退,不仅对销往美国IT相关产品的东亚企业设备投资产生影响,对供应东亚机床及半导体生产装置的日本企业影响也很大。
3.从中国台湾地区增加进口笔记本型电脑
2000年日本进口电脑及周边设备共达2.86万亿日元,较上年增加29.3%。其中笔记本型电脑进口201万台,增加114%,主要原因是世界个人电脑价格下滑,NEC、东芝及富士通等日本企业相继增加委托具有竞争力的中国台湾地区企业生产。
4.休闲车在美国持续畅旺2000年美国新车销售共达1740万辆,较上年增加2.6%,并创过去最高纪录,下半年美国市场销售虽明显下滑,但日资企业主力产品的小型休闲车(SUV)无论从日本销美或在当地生产,均维持增长势头。因此2001年美国新车销售虽减少,但因小型SUV销售形势喜人,不致对日资企业产生太大影响。
5.钢铁出口减少1999年,日本对东亚地区钢铁外销共达1.11万亿日元,较上年增加9.5%,对美国则减少13.1%,以致全年外销仅增长4.4%。预计2001年全球粗钢产量仍较去年增加2.9%,但日本钢铁出口工会却预估其外销数量将减少14.3%,主要原因是美国等外销市场经济出现减速、东亚各国钢铁产量提高及美国钢铁保护动向再度兴起等因素。
6.自中国大陆纺织品进口增加2000年日本进口纺织产品共达2.75万亿日元,较上年增加10.6%,其中从中国大陆进口1.8万亿日元,增加20.7%。由于进口增幅较高,占日本进口比率已由1994年的46%增至2000年的66.2%。主要原因是外资企业委托加工,加上当地企业产量大幅提高。
过去,日资企业委托加工,其纺织、染整等上游工作仍在东盟国家处理,下游缝制工作委托中国大陆生产。但近年中国大陆染整等技术也渐成熟,有能力发展整套生产体系,因此日本企业虽酝酿发动防卫措施,但其国内竞争激烈,2001年扩大委托中国大陆生产的企业仍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