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复苏缓慢而曲折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1-14 12:40:00
岁末年初,舆论界对亚洲经济形势发表评论说,除中国内地外,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几乎都被严重的经济问题所困扰。与此同时,媒体还公布了一些相关的统计数字。
出口方面。去年一到三季度,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出口增长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6%,台湾地区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8.5%。亚洲开发银行曾预计,2001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20.8%滑到-5%,东南亚新兴国家的出口下降到-5.3%。
增长速度。去年前三个季度,印尼、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仅为2.5%,新加坡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已下降到-5.6%,台湾地区陷入衰退。亚洲开发银行认为,新世纪第一年亚洲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平均增长率从上一年的7%下降至3.4%,几个新兴工业体的增长率从去年的8.4%狂跌至0.1%,台湾地区和新加坡分别为-2%和-3%。
实力强大的日本经济形势一直不断恶化,第二、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负增长,去年经济实际增长率为-0.9%。目前日本工矿业生产下降,企业收益锐减,破产增加,失业率居高不下,各种经济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已经步入衰退。
经济界人士认为,亚洲许多国家经济再次步入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最暗淡的黑夜,主要是受美、日、欧等经济体同时降温的影响。美国经济去年初开始急剧降温,国内电子消费市场萎靡不振,日本和欧盟经济也不断下滑,“9·11”事件进一步加重了这种衰退的程度,导致世界贸易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据世贸组织预计,200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从上一年的12%下降到2%。长期以来,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依靠出口推动经济的发展,1997年金融危机后,亚洲经济就是依靠强劲的出口增长及新经济的带动逐步走出低谷并开始复苏,而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美、日两国关系密切,对这两国的出口约占其出口总额的40%,其中对美出口占25%。在一些国家的出口贸易中,电子产品所占比重高达60%。随着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下滑,世界电子产品市场也出现萎缩,使过度依赖出口,特别是电子产品出口的亚洲国家经济面临严重的困难,出口急剧下降,经济普遍走低,许多国家经济随即陷入了衰退的深渊。“9·11”恐怖袭击事件更加速了亚洲经济衰退的步伐。
另外,经济陷入困境,亚洲国家也有自身的因素。虽说1997年的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接受教训,对其经济结构进行了改革,但步子不大,措施也不够得力,长期依赖外部投资、高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体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银行坏账呆账继续攀升,财务状况持续恶化,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内部需求严重不足。据报道,亚洲国家和地区银行坏账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占亚洲国内生产总值的28%,泰国和马来西亚甚至超过本国GDP的40%。坏账的大幅上升导致通货紧缩进一步加剧;还有,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政治动荡及东南亚恐怖活动的猖獗也加剧了该地区金融市场的动荡,致使股市狂跌,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规模撤出,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展望未来,经济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专家指出,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和亚洲各国和地区政局趋于稳定,各国政府采取的强有力货币和财政政策逐渐发挥作用,亚洲经济在2002年有望实现复苏,但复苏进程是非常缓慢而曲折的。也有分析家认为,虽然美、欧等经济体今年中期以后可能开始反弹,但它的复苏本身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稳定因素。美国企业开支继续减少,失业率上升势头不减,消费者信心持续不足,经济刺激方案难以实施。另外,美国的反恐怖战争远没有结束,恐怖分子是否还会对美国发动袭击难以预料。此外,日元的持续贬值又给亚洲经济复苏增添了更多的压力,可能引发亚洲国家竞争性货币贬值,如果人民币被迫贬值必将引起地区性金融动荡,加剧该地区经济衰退程度,并可能进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再度爆发。
然而也有分析认为,近期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理由有二:一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后,经常项目收支转为赢余;二是亚洲各国外汇储备额增加,对外短期债务减少;同时,上次危机发生后,许多国家已向浮动汇率过渡,增加了日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而且区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缔结互惠信贷协议,金融结构得到进一步健全,从而减少了金融风险的发生。
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入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筹建将为该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国内地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和巨大市场潜力将使过多依靠向韩国和日本出口的东南亚国家加大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促进区域间贸易的发展,从而带动该地区经济走出困境。 《市场报》 (2002年01月14日第四版)
出口方面。去年一到三季度,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的出口增长率比上年同期下降了8.6%,台湾地区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8.5%。亚洲开发银行曾预计,2001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出口增长率将从2000年的20.8%滑到-5%,东南亚新兴国家的出口下降到-5.3%。
增长速度。去年前三个季度,印尼、马来西亚、韩国、菲律宾和泰国等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率仅为2.5%,新加坡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已下降到-5.6%,台湾地区陷入衰退。亚洲开发银行认为,新世纪第一年亚洲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平均增长率从上一年的7%下降至3.4%,几个新兴工业体的增长率从去年的8.4%狂跌至0.1%,台湾地区和新加坡分别为-2%和-3%。
实力强大的日本经济形势一直不断恶化,第二、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连续负增长,去年经济实际增长率为-0.9%。目前日本工矿业生产下降,企业收益锐减,破产增加,失业率居高不下,各种经济数据显示日本经济已经步入衰退。
经济界人士认为,亚洲许多国家经济再次步入1997年金融危机以来最暗淡的黑夜,主要是受美、日、欧等经济体同时降温的影响。美国经济去年初开始急剧降温,国内电子消费市场萎靡不振,日本和欧盟经济也不断下滑,“9·11”事件进一步加重了这种衰退的程度,导致世界贸易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据世贸组织预计,2001年世界贸易增长率从上一年的12%下降到2%。长期以来,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一直依靠出口推动经济的发展,1997年金融危机后,亚洲经济就是依靠强劲的出口增长及新经济的带动逐步走出低谷并开始复苏,而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发展与美、日两国关系密切,对这两国的出口约占其出口总额的40%,其中对美出口占25%。在一些国家的出口贸易中,电子产品所占比重高达60%。随着以美国为首的世界经济下滑,世界电子产品市场也出现萎缩,使过度依赖出口,特别是电子产品出口的亚洲国家经济面临严重的困难,出口急剧下降,经济普遍走低,许多国家经济随即陷入了衰退的深渊。“9·11”恐怖袭击事件更加速了亚洲经济衰退的步伐。
另外,经济陷入困境,亚洲国家也有自身的因素。虽说1997年的金融危机后,一些国家接受教训,对其经济结构进行了改革,但步子不大,措施也不够得力,长期依赖外部投资、高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体制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银行坏账呆账继续攀升,财务状况持续恶化,企业经营困难重重,内部需求严重不足。据报道,亚洲国家和地区银行坏账总额超过2万亿美元,占亚洲国内生产总值的28%,泰国和马来西亚甚至超过本国GDP的40%。坏账的大幅上升导致通货紧缩进一步加剧;还有,印尼、菲律宾等国家的政治动荡及东南亚恐怖活动的猖獗也加剧了该地区金融市场的动荡,致使股市狂跌,投资者信心受挫,外资大规模撤出,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
展望未来,经济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专家指出,随着美、欧等主要经济体的复苏和亚洲各国和地区政局趋于稳定,各国政府采取的强有力货币和财政政策逐渐发挥作用,亚洲经济在2002年有望实现复苏,但复苏进程是非常缓慢而曲折的。也有分析家认为,虽然美、欧等经济体今年中期以后可能开始反弹,但它的复苏本身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不稳定因素。美国企业开支继续减少,失业率上升势头不减,消费者信心持续不足,经济刺激方案难以实施。另外,美国的反恐怖战争远没有结束,恐怖分子是否还会对美国发动袭击难以预料。此外,日元的持续贬值又给亚洲经济复苏增添了更多的压力,可能引发亚洲国家竞争性货币贬值,如果人民币被迫贬值必将引起地区性金融动荡,加剧该地区经济衰退程度,并可能进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再度爆发。
然而也有分析认为,近期爆发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较小。理由有二:一是1997年的金融危机后,经常项目收支转为赢余;二是亚洲各国外汇储备额增加,对外短期债务减少;同时,上次危机发生后,许多国家已向浮动汇率过渡,增加了日元在外汇储备中的份额,而且区内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缔结互惠信贷协议,金融结构得到进一步健全,从而减少了金融风险的发生。
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中国入世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筹建将为该地区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中国内地经济的高速稳定增长和巨大市场潜力将使过多依靠向韩国和日本出口的东南亚国家加大与中国的经贸合作,促进区域间贸易的发展,从而带动该地区经济走出困境。 《市场报》 (2002年01月14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