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非自由贸易区前途堪忧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2-26 08:33:00
近日,肯尼亚报纸发表题为《Comesa:谁在愚弄谁?与自由贸易区玩捉迷藏》的文章。文章指出,一年前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共有20个成员国)的9个成员国在卢萨卡签署自由贸易区(FTA)协定时,大家都欢欣鼓舞,似乎找到了非洲经济一体化以至经济发展和减除贫困的正确道路,但时至今日,大多数成员国都拒绝执行FTA协定的几乎所有条款,使FTA陷入名存实亡的窘境。根据Com esa的FTA协定,签字国之间应实行零关税,但许多成员国在执行零关税政策时并未做到言行一致,它们纷纷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其国内产业,如采用配额、征收税费、强化进口标准、增加进口手续等办法来限制进口。要真正实现FTA协定实现完全自由贸易的目标尚需时日。
文章称,埃及、苏丹和乌干达在限制肯尼亚产品方面最为突出。埃及作为Comesa内最大最强的经济体,其GDP占其他所有Comesa成员国GDP总和的近50%,但仍担心肯尼亚产品会冲击其国内市场,动辄对肯产品征收惩罚性高关税,挑起与肯的贸易战。埃及也经常与其他成员国发生贸易摩擦,最近还禁止进口Comesa成员国的纺织品,已被视为“最不愿意执行FTA规则的成员国”。对此,其他成员国正准备采取对等行动,以报复埃及非关税壁垒的“敌意”行为。苏丹则要求肯出口商必须提供肯政府的“不反对”的证明,并在原产地问题上反复纠缠,目的只是为了拖延进口时间,增加海关仓储费、保险费等进口成本,使肯产品在价格上失去竞争力。乌干达对肯出口商没能给予国民待遇,继续对大部分肯产品征收10%的消费税,高于对其国内厂家的征税标准,还以卫生安全为由禁止进口肯牛肉和猪肉产品。此外,其他成员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贸易保护现象,没有大幅度减免关税。肯商界呼吁Comesa促使卢旺达和布隆迪减税60%-100%,科摩罗、厄立特里亚和乌干达减税80%-100%,刚果(金)减税70%-80%。文章指出,碍于FTA协定,各成员国不好再提高或征收进口关税,但许多变相的消费税、临时附加税和各种手续费用,则变本加厉地损害了区内的正常贸易,而且破坏了人们对非洲一体化的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该文章完全维护肯尼亚的立场,事实上,肯尼亚在实行零关税方面的表现也实在差强人意。虽然肯政府已宣布对另8个FTA签字国实行零关税,但又附加了所谓“对等原则”的条件,即,政府已签字并获议会批准的国际协定并不具备最终效力,而是要以肯政府对形势的评估来决定采取何种贸易政策。例如:肯以保护国内产业为名,对从苏丹、津巴布韦等Com esa成员国进口的糖实行配额限制;对埃及的许多产品以“涉嫌非原产地”等借口进行立案调查,暂时征收高关税,并屡次派调查小组赴埃及取证,往返耗时、结论难定,以阻碍埃及产品的进口;虽然肯市场牛奶供不应求,但对乌干达等国牛奶进口的限制仍未完全解除;肯海关和标准局本就办事拖拉、效率低下,还经常以技术标准的壁垒限制进口产品。肯制造商协会、雇主联盟等机构,乃至肯政府贸工部,都经常发出贸易保护主义的论调。如果说肯对别国贸易保护的指责有一定的理由,那也仅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综上所述,Comesa自由贸易区实在是前途堪忧。非洲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大陆,也是拥有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最多的大陆,一度多达16个以上。但如果非洲国家不排除历史恩怨、部族矛盾、个别利益的干扰,不改变对国际协定的普遍不尊重态度,不真诚合作并付出切实的努力,那么再多的一体化组织也难以奏效,非洲仍将是一盘散沙,在全球经济中也不可能形成统一的力量。至于自由贸易区协定,非洲国家可以签了一个又一个,但何时能真正实行尚是未知数。从Comesa到FTA到新近成立的“非洲发展新型伙伴计划”(Nepad),或是仿造欧盟的样式,或是效法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但形式上的东西好学,而真正取得实效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驻肯尼亚使馆经商处 傅浩)
文章称,埃及、苏丹和乌干达在限制肯尼亚产品方面最为突出。埃及作为Comesa内最大最强的经济体,其GDP占其他所有Comesa成员国GDP总和的近50%,但仍担心肯尼亚产品会冲击其国内市场,动辄对肯产品征收惩罚性高关税,挑起与肯的贸易战。埃及也经常与其他成员国发生贸易摩擦,最近还禁止进口Comesa成员国的纺织品,已被视为“最不愿意执行FTA规则的成员国”。对此,其他成员国正准备采取对等行动,以报复埃及非关税壁垒的“敌意”行为。苏丹则要求肯出口商必须提供肯政府的“不反对”的证明,并在原产地问题上反复纠缠,目的只是为了拖延进口时间,增加海关仓储费、保险费等进口成本,使肯产品在价格上失去竞争力。乌干达对肯出口商没能给予国民待遇,继续对大部分肯产品征收10%的消费税,高于对其国内厂家的征税标准,还以卫生安全为由禁止进口肯牛肉和猪肉产品。此外,其他成员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贸易保护现象,没有大幅度减免关税。肯商界呼吁Comesa促使卢旺达和布隆迪减税60%-100%,科摩罗、厄立特里亚和乌干达减税80%-100%,刚果(金)减税70%-80%。文章指出,碍于FTA协定,各成员国不好再提高或征收进口关税,但许多变相的消费税、临时附加税和各种手续费用,则变本加厉地损害了区内的正常贸易,而且破坏了人们对非洲一体化的信心。
需要指出的是,该文章完全维护肯尼亚的立场,事实上,肯尼亚在实行零关税方面的表现也实在差强人意。虽然肯政府已宣布对另8个FTA签字国实行零关税,但又附加了所谓“对等原则”的条件,即,政府已签字并获议会批准的国际协定并不具备最终效力,而是要以肯政府对形势的评估来决定采取何种贸易政策。例如:肯以保护国内产业为名,对从苏丹、津巴布韦等Com esa成员国进口的糖实行配额限制;对埃及的许多产品以“涉嫌非原产地”等借口进行立案调查,暂时征收高关税,并屡次派调查小组赴埃及取证,往返耗时、结论难定,以阻碍埃及产品的进口;虽然肯市场牛奶供不应求,但对乌干达等国牛奶进口的限制仍未完全解除;肯海关和标准局本就办事拖拉、效率低下,还经常以技术标准的壁垒限制进口产品。肯制造商协会、雇主联盟等机构,乃至肯政府贸工部,都经常发出贸易保护主义的论调。如果说肯对别国贸易保护的指责有一定的理由,那也仅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综上所述,Comesa自由贸易区实在是前途堪忧。非洲是全世界最贫穷的大陆,也是拥有地区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最多的大陆,一度多达16个以上。但如果非洲国家不排除历史恩怨、部族矛盾、个别利益的干扰,不改变对国际协定的普遍不尊重态度,不真诚合作并付出切实的努力,那么再多的一体化组织也难以奏效,非洲仍将是一盘散沙,在全球经济中也不可能形成统一的力量。至于自由贸易区协定,非洲国家可以签了一个又一个,但何时能真正实行尚是未知数。从Comesa到FTA到新近成立的“非洲发展新型伙伴计划”(Nepad),或是仿造欧盟的样式,或是效法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但形式上的东西好学,而真正取得实效则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驻肯尼亚使馆经商处 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