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十年扩张终结 世界经济将进入较长衰退期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2-18 08:27:00
   过去十年是世界经济迅速增长的十年,但是,自2000年第四季度以来,美国经济急剧降温,世界经济增速也随之放缓。2001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宣布,2001年的世界经济增速仅为2.6%,2002年的世界经济增速将回升到3.5%。但仅过了一个多月,IMF就把2001年世界经济的增速下调至2.4%。与此同时,世界银行经济政策与远景小组(EPPG)公布了一份更为悲观的预测结果。根据这一预测,2001年世界经济增速为1.3%,大大低于2000年的3.8%。其中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仅为0.9%,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速则为2.9%。2002年世界经济增速仅为1.6%,其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将分别为1%和3.7%。各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可能已告别90年代以来的高速增长,而进入所谓增长衰退期。换言之,在较长一段时期,世界经济的增速可能将只能维持2.5%以下。 
    美国经济处于“泡沫崩溃”阶段 
    2000年底,当美国经济的增速显著放缓时,大部分经济学家都认为,美国不会出现衰退。美国经济的放缓将在2001年第三季度结束。但事实证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美国经济不但没有在2001年下半年恢复增长,反而陷入了衰退。11月30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美国2001年第三季度GDP的增长速度为负1.1%。而不是在10份所宣布的负0.4%,(美国前两个季度的增长速度分别为1.3%和0.3%)。换句话说,美国的经济形势比人们所预想的要严重得多。现在经济学家普遍认为,在第四季度美国的经济增速还将进一步下降。按照传统说法,美国经济衰退的起始和截止期是由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经济周期日期委员会确定的。2001年11月26日,该委员会宣布,2001年3月美国经济的活动水平达到最高峰。这一最高峰标志着美国经济扩张的结束和衰退的开始。而9.11前美国经济就已开始迅速滑向衰退。9.11事件只不过是把从斜坡上下滑的美国经济重重地推了一把。 
    在过去六次衰退中,工业产值和就业分别平均下降了4.6%和1.1%。美国工业生产在2000年9月达到顶峰,在此后的12个月内持续下降,累计下降6个百分点,大大超过了过去六个次衰退的平均水平。从2001年3月就业开始下降,到11月份累积下降是0.7个百分点,为过去六次衰退就业下降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实际制造和贸易销售从2000年11月就已开始下跌。但是,美国人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到目前为止依然在增加。NBER认为,工业生产是经济周期的可靠前导指标。累积就业下降已接近1个百分点。尽管实际收入还在上升,历史经验显示,同期他指标相比,实际收入的下降往往要滞后相当一段时间,而且作为衰退的指示器不如失业率上升可靠,故NBER认为,目前的统计数值已足以使委员会做出衰退已于2001年3月开始的判断。关于美国经济的衰退将会拖延多长,不同的经济指标提供了不同的信息。从消极面来观察,公司利润继续急剧下跌,同上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2.2%,创下了1947年政府开始统计公司利润以来的最差记录。为了恢复赢利,公司还将会继续压缩生产、裁减员工。就业形势的持续恶化必将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这是支撑经济的主要力量),从而使经济衰退进一步恶化。从积极面来看,在第三季度,企业库存压缩量为601亿美元,是80年代初期以来相对GDP而言季下降幅度最大的。正是企业的这种努力则使经济学家们相信,在2002年经济将能较快地恢复增长。此外,在第三季度,消费的增长速度为1.1%,好于人们的预期。投资支出在第三季度下降了9.3%,但下降幅度小于第二季度的14.6%。所有这些消息都使一些经济学家相信,美国经济可以在2002年下半年恢复增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比较合理的判断是,美国目前正处在泡沫经济崩溃的阶段。由于IT革命导致的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被严重夸大。人们把由于周期性因素导致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企业利润水平和收益率的提高都归结为IT革命,因而产生了对经济增长前景的盲目乐观。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这种乐观情绪在股市得到充分表现。股票价格的狂升使企业(特别是IT产业)的筹资成本大大下降,从而为企业的过度投资提供了资金条件。股票价格的狂升还通过财富效应使消费需求大大增加。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急剧增加所导致的GDP和企业收入的迅速增加导致利润水平和收益率超常提高。而后者反过来又进一步推动了泡沫经济的发展。泡沫经济的发展可以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掩盖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限度,使收入水平和收益率不断提高。但是,投资的过度增长必然导致生产过剩,并最终导致利润水平和收益率的下降。当企业发现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利润水平增长速度下降和收益率下降之后边会减少生产、压缩库存和减少投资。与此同时,企业还将解雇工人,缩短工作时间。其次,企业还将减少投资。投资需求的减少又迫使更多企业压缩生产,解雇工人。就业状况的恶化、收入的减少必将导致居民消费需求的减少。在实物经济处于收缩状态的同时,股市价格因经济状况恶化而出现爆跌。股市爆跌通过财富效应和成本效应对消费需求和投资希需求状况进一步造成巨大冲击。整个经济出现加速爆跌的恶性循环。实物经济的危机往往还将伴随以金融危机的出现,从而使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美国是一个高负债的国家。在泡沫经济期间,大量居民借债消费,公司也大举借债投资。据报道,到2001年7月份为止,美国消费者的债务余额为1.6万亿美元,比10年前增长了一倍(7830亿美元)。在2001年,在1美元的可支配收入中,14.35美分要用于支付利息。而在1995年,相应数字为12.35美分。与此同时,美国公司的债务/股东权益比已由1995年的73%上升到2001年的77%。到8月份为止高收益债券的悔约率为9.6%超过了1990年的8.7%。到8月初为止债务悔约额为560亿美元,是2000年两倍。尽管美国公司的资本结构还是稳健的,还未出现众多公司陷入债务危机的状况,但许多公司的资信等级已经被降低。因此,此次美国高科技股经济泡沫破灭和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对不良债权,从而对美国金融体系将造成什么影响仍是一个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问题。 
    欧盟经济还未陷入衰退 
    在1999年和2000年欧盟(欧元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2.7%和3.4%。在2001年欧元区经济还差强人意。但到第二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便开始显著放缓。一般认为,欧洲经济能够避免衰退,但前景不容乐观。 
    在2001年前三个季度,欧盟15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分别为2.5%、1.7%和1.4%。欧元区12国的相应数字为2.5%、1.7%和1.3%。欧盟经济增速下降可归结于以下诸原因:在过去几年高技术领域投资过度和世界贸易速度的下降,贸易条件的恶化使实际收入下降,从而导致消费需求的疲软。高技术领域特别是电讯领域的过度投资,通过利润的减少和股市的下跌同时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造成不利影响。此外,尽管欧盟区内贸易的比重很高,全球性贸易增长速度的下降对欧盟经济增长仍然是有重要影响的。ECB的官员认为,出口贸易增长速度的降低是导致欧洲经济增长速度显著放慢的最主要原因。自1997年以来欧盟地区的失业率一直在稳步下降,但欧盟地区的失业率依然远远高于美国(欧盟的失业率目前仍高于8%)。最后,欧盟地区的通货膨胀率自1998年以来一直呈上升趋势,在2001年始终高于欧洲中央银行所设定的2%的通货膨胀目标。欧盟地区各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并不平衡。欧盟地区的三个最重要国家,德国、意大利和法国在2001年的经济状况都很不理想。特别是德国,由于投资需求急剧下降,经济增长率在2001年大概只能达到0.8%,大大低于2000年3%的水平。其他国家的增长率也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欧洲国家在过去数年中并未出现美国式的泡沫经济,因而经济、金融形势都较稳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欧盟经济还没有陷入衰退的危险。 
    “结构改革”洗礼日本经济 
    在过去的十年中,为了摆脱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不景气,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刺激经济。1999年4月以后日本经济出现了缓慢回升,但从2000年8月开始重新出现滑坡。特别是从2001年年初起,受美国经济减速和石油价格上升的影响,日本出口和设备投资减退,个人消费低迷,物价持续下跌。2月份,日本CPI的增速为-0.6%,达到199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3月16日日本政府宣布日本经济已陷入战后以来从未出现过的通货紧缩状况。日本经济在2001年第二季度收缩了3.2%,从而宣告日本经济在十年中第四次进入了衰退。目前,日本经济所面临的问题依然;内需不足,不良债权居高不下,股市持续爆跌,财政状况继续恶化。自2000年第4季度,占GDP60%的私人消费需求出现负增长。进入2001年由于对经济情景看法悲观,日本私人消费需求始终处于十分疲软的状态。日本企业的设备投资自1999年开始增加,成为支撑景气回升的重要因素。但在2001年设备投资的增长十分也疲软。2000年度日本的经济增长率为1.2%。各重要国际经济组织和私人机构都预测在2001年度日本经济将收缩0.5%左右。由于美国经济减速,欧元贬值,日本对美、欧出口趋减。另外,受到美国经济的影响亚洲出现经济滑坡,引起日本对亚洲的出口也相应减少。日本贸易顺差减少也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日本9月份公布的数字显示,在7月份,日本的经常项目顺差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8%,从而使人们对日本经济的前景更为悲观。日本出口的30%依赖美国市场,而出口对GDP的比重为11%。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必将对日本经济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经济不振导致了失业形势的不断恶化,失业率上升到5%的历史最高水平。由于对经济前景的悲观情绪,日经指数则从2000年3月开始直线下跌,到2001年3月16日跌至16年来的最低点(在3月底是12999.7点),在一年间下跌幅度达36%。9月12日,日经指数跌破10000点,回到了1984年1月9日的水平。据计算,对于日本的16家主要商业银行来说,持有股票的损益平衡点是13000以上。股票价格的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二级资本金的减少,从而使银行冲销不良债权的能力下降。目前,一度有所好转的不良债权问题重新恶化。自1992年到2000年前半年,日本的主要银行已经核销了56万亿不良债权。与此同时,日本主要银行的经营利润仅为30万亿。在2001年4月下旬,日首次全面公布不良资产数据,截至2001年3月底,日本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总额为150.922万亿日元,占日本金融机构贷款额的22%。不良债权再次成为日本经济健康发展的最严重障碍。为了防止日本经济再次陷入衰退,日本政府采取了极度的扩张性货币政策。许多日本经济学家指出,日本的经济问题已无法通过宏观经济管理来解决了。不经过痛苦的结构改革日本经济是无法恢复健康增长的。2001年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形势也十分严峻。东亚地区经济普遍放缓,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陷入了衰退。例如,新加坡由于美国IT产品市场的不景气而陷入衰退。我国台湾省也由于类似原因陷入了自5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衰退。马来西亚、泰国和韩国等国家已经或正在进入。 
    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状况也十分令人担忧。阿根廷随时可能发生金融危机(这一危机目前正在恶化之中,并很可能对美国银行造成重大影响),巴西等国的经济也遇到严重困难。在2001年,除中国和印度外,几乎所有国家都同时陷入严重困难。 
    至今为止的所有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周期性波动中发展的。在一段繁荣之后总是伴随着一段衰退和停滞,任何技术革命都不曾改变这一规律。在20年代的美国和80年代的日本,人们都曾普遍相信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已经不复存在。但极度繁荣之后随之而来的是长期衰退。现在,美国经济已进入衰退。尽管这次衰退的性质到底如何还有待观察,但由于美国经济增长势头减弱,世界经济将可能进入一个较长的增长性衰退时期。 
    余永定:牛津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中心主任。(《中国证券报》余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