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降息空间还有多大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2-10 12:04:00
自从美联储今年第十次下调美元存款利率以后,欧洲央行也纷纷降息,这是自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波之后全球掀起的又一轮降息浪潮。此时,不仅国内关于降息的种种议论不断见诸媒体,11月27日发行的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国债,经投标确定的票面利率仅为2.86%,已接近银行同期储蓄利率,这也表明商业银行对利率走势的预期。人们由此做出判断,降息是大势所趋。那么,人民币降息的空间究竟有多大?
市场的期待
我国最后一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已有两年多,1999年6月10日是人民银行连续七次降息的最后一次,降息对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近年来央行一直采取低利率的政策,但利率下调的空间依然存在。今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势头较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月末余额为7.18万亿元,增长13.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7.3个百分点。而银行贷款增速却出现少有的减缓趋势,10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0.9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1.4%。尽管贷款增速减缓有多种原因,但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专家认为,由于目前我国银行存贷差已经很大,企业对降低贷款利率的呼声很高,而通过降息,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还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让资本市场更加活跃,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高息的压力
有专家分析,当前人民币降息有利于保证金融安全,现在国内人民币存款利率1年期为2.25%,不久前调整后的一年期美元定期存款利率为2%。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利差有可能诱使外来资本通过各种方式流入国内套利,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构成威胁。而从贷款的角度看,美元贷款利率低于同期人民币贷款利率,这会使企业增加外汇贷款而减少人民币贷款,对商业银行产生一定的压力。同时,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也不利于扩大出口。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9·11”事件后给国内经济带来的滞后影响明年将会更加明显,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国内市场需求必然进一步萎缩,这会加大明年上半年我国的出口难度。此外,由于“9·11”事件后,各主要工业国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以减轻事件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这也会给我国利率的总体水平带来向下的压力。
降息的可能
从国内经济运行情况看,人们一直担心的通胀并未有明显迹象,企业商品价格持续下降,而导致物价走低的主要是市场需求不振,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据国家经贸委最新预测,今年下半年全国603种主要商品中500种商品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状况。若今年秋粮收成较好,将会阻止粮价上涨;随着工业生产增速的回落,投资品价格也会平稳下降。因此,物价低迷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因此,降息不会对价格带来更大的影响。由此人们不难判断,既然降息对我国有益无害,国际上降息又给我们施加了压力,那么降息也就顺理成章。
存在的阻力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存贷款利差一直是经营利润的重要来源,一旦利率下调之后,利差减少,将对商业银行带来不利影响。尽管社会上对降息呼声甚高,但官方至今未做表态。10月份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透露了这样的信息:当前要继续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基本稳定,同时密切注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协调好本外币利率政策。货币政策委员会认为,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不大,第四季度货币政策要继续坚持稳健原则,贯彻扩大内需为主的方针,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继续支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防止经济出现进一步减缓趋势。
很多人注意到,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强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基本稳定的同时,还提出要协调本外币利率政策,而当前下调人民币利率则是协调本外币利率政策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尽管对利率问题人们有着各种判断,但降息与否仍然是个未知数,毕竟这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来源:《经济日报》12月10日/徐涵)
市场的期待
我国最后一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已有两年多,1999年6月10日是人民银行连续七次降息的最后一次,降息对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近年来央行一直采取低利率的政策,但利率下调的空间依然存在。今年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增长势头较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0月末余额为7.18万亿元,增长13.8%,增幅比去年同期高7.3个百分点。而银行贷款增速却出现少有的减缓趋势,10月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0.9万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11.4%。尽管贷款增速减缓有多种原因,但企业融资成本较高仍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专家认为,由于目前我国银行存贷差已经很大,企业对降低贷款利率的呼声很高,而通过降息,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还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让资本市场更加活跃,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高息的压力
有专家分析,当前人民币降息有利于保证金融安全,现在国内人民币存款利率1年期为2.25%,不久前调整后的一年期美元定期存款利率为2%。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利差有可能诱使外来资本通过各种方式流入国内套利,对我国的金融安全构成威胁。而从贷款的角度看,美元贷款利率低于同期人民币贷款利率,这会使企业增加外汇贷款而减少人民币贷款,对商业银行产生一定的压力。同时,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也不利于扩大出口。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上看,“9·11”事件后给国内经济带来的滞后影响明年将会更加明显,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国内市场需求必然进一步萎缩,这会加大明年上半年我国的出口难度。此外,由于“9·11”事件后,各主要工业国家纷纷表示要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以减轻事件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这也会给我国利率的总体水平带来向下的压力。
降息的可能
从国内经济运行情况看,人们一直担心的通胀并未有明显迹象,企业商品价格持续下降,而导致物价走低的主要是市场需求不振,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据国家经贸委最新预测,今年下半年全国603种主要商品中500种商品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状况。若今年秋粮收成较好,将会阻止粮价上涨;随着工业生产增速的回落,投资品价格也会平稳下降。因此,物价低迷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扭转,因此,降息不会对价格带来更大的影响。由此人们不难判断,既然降息对我国有益无害,国际上降息又给我们施加了压力,那么降息也就顺理成章。
存在的阻力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存贷款利差一直是经营利润的重要来源,一旦利率下调之后,利差减少,将对商业银行带来不利影响。尽管社会上对降息呼声甚高,但官方至今未做表态。10月份召开的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透露了这样的信息:当前要继续保持人民币存贷款利率的基本稳定,同时密切注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协调好本外币利率政策。货币政策委员会认为,当前通货膨胀压力不大,第四季度货币政策要继续坚持稳健原则,贯彻扩大内需为主的方针,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供应量的适度增长,继续支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防止经济出现进一步减缓趋势。
很多人注意到,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强调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基本稳定的同时,还提出要协调本外币利率政策,而当前下调人民币利率则是协调本外币利率政策的一个有效途径。然而,尽管对利率问题人们有着各种判断,但降息与否仍然是个未知数,毕竟这是国家的一项重要货币政策。(来源:《经济日报》12月10日/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