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日本经济滑至临界点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1-09 12:58:00
     日本的结构改革所带来的“阵痛”,已经真真切切地摆在了日本国民的面前:继7、8两个月份的完全失业率跃上了5%的台阶以后,9月份的完全失业率又攀升到了5.3%,达到了5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种种迹象表明,日本经济已经到达临界点,日本的“雇佣神话”将受到严重冲击。 
  “终身雇佣制”已开始动摇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确实已经到达历史的分水岭,裁员企业的范围在扩大,从汽车、电机、钢铁等制造业,到流通、金融、运输等行业,几乎全都以万人单位进行裁员瘦身,说明日本企业裁员已经到了非不得已的阶段。 
  日本松下电器产业公司是日本企业界公认的“终身雇佣制鼻祖”。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下令说,决不解雇任何一个“松下人”。但在目前的严峻形势下,松下公司也不得不宣布实行提前退休制度,同时表示今后将告别“终身雇佣制”,松下公司的每一个职员的未来将由职员自己来负担。此后,富士通、NEC、索尼等各家电子公司也相继宣布各自的裁员计划。 
  另据日本厚生劳动省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接受调查的591家企业中,只有9.5%的企业表示坚持“终身雇佣制”,而38.3%的企业表示“终身雇佣制”已经不需要。为此,一些经济人士分析指出,不管日本企业愿意还是不愿意,打破“终身雇佣制”已经是一个无法阻挡的趋势。 
  再就业市场尚不够完备 
  缩减结构性失业,就必须增加有吸引力的新的就业机会,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被抱以厚望的福利单位等服务部门也成不了失业者的港湾。由于日本的再就业市场尚不够完备,尽管日本经济财政咨询会议预测,今后五年在服务行业将有可能新增530万人的就业机会,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将扩大保育、护理、环境保护等行业的就业,但日本政府目前尚不能完善各种相关的环境,比如增加必要资金、促进企业参与、采取保护消费者的措施等等。 
  在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有必要采取鼓励人才流动的相关措施。比如健全就业信息的提供体制、完善职业中介体制、政府还应该充实对失业人员的生活补助体制等等。但若实现上述目标,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目前日本正处于下决心大胆改革就业政策的时刻,一些正在实施的就业鼓励措施的内容也有必要进行重新研讨。此外,对老年就业补贴政策的实施等,也有必要加强监督。 
  势必要与“改革”发生碰撞 
  日本首相小泉多次强调将坚定不移地推行结构改革,“伴随改革出现失业是不得已的事情”。可以预见,随着日本结构改革进程的加快,将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失业者大军。因此,小泉提出的与淘汰亏损企业相关的不良债权的最终处理问题,正与抵制“小泉改革”的国民情绪发生着碰撞。 
  小泉内阁的财务相盐川正十郎在内阁会议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对东芝、富士通等大型电器公司接连推出的大规模重组调整政策表示了自己的忧虑不安。他认为,“追求利益固然重要,但企业也承担着社会责任。由政府来给企业敲响警钟是很关键的。”东芝社长冈村正则认为,“为寻求产品竞争力而扩大海外生产,削减国内人员”已成为一种趋势,要想逆转这种趋势谈何容易。 
  日本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而裁员,为寻找新的出路而转移生产基地,这是生死存亡的挣扎,同时也激化了日本的失业问题。有关分析人士认为,这仅仅是就业危机的开始。由于小泉政府号称要加速经济结构改革,处理银行的不良债权,所以,官方估计失业人数还会进一步增加。 
  权宜之计难解燃眉之急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导致了目前的失业率进入迄今为止的最差状态,就业和生活方面的不安愈发加重,公司职员和中小企业经营者中广泛存在着焦躁和无力感。政府和产业界一时也难以提出较为有效的对策。有些人开始表示:企业为了维持国际竞争力和职工就业,只有采取下调工资的办法。 
  一位大型能源公司领导表示:“把工资全部降低五成,同时将生活费用也下调。不这样做的话,日本的竞争力就难以恢复。”产业界开始出现一种呼声认为,为了维持就业水平,只有依靠大胆的工资调整来压缩生产费用,也就是“工资紧缩”方法。大阪大学社会经济研究所的大竹文雄教授认为:下调工资“作为一种方法也是可以考虑的。”他还指出:“这十年工资毫无疑问没有下降。特别在一部分制造业、建筑和房地产业水准偏高。”他分析认为:“这样的工资差距势必导致向计时工转换,造成失业率的进一步上升。 
  工资调整将带来很大的危险性,那就是会加速整个社会的消费紧缩倾向。因此有人提出建议表示:“在就业情况不改变的前提下,引进工作分配机制可能更加有效果。”但是,部分企业管理层认为这种方法没有什么优点,最终能否成为解决结构性失业的最后王牌还是个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