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清轻纺原料市场纱类价格近期全线回落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0-26 11:49:00
受下游面料出口订单不多,价格不高以及中国轻纺城面料销量从高峰回落的影响,近期钱清轻纺原料市场各纱类原料销量下降,统计测算数据显示,10月中旬(11日-20日)市场日平均成交量比 9月份减少20.5%。另市场动态显示,10月21日钱清市场纱类常规代表产品32S全棉纱、针织用纱50S纯涤纱、30S人棉纱、45S/2T/R 65/35中长股线市场中心报价依次在:16000元/吨、13200元/吨、15800元/吨、18800元/吨,与一周前10月14日的上述产品市场中心报价16500元/吨、13300元/吨、16000元/吨、19000元/吨相比,纱类各品种市场价位在不同程度上均有下跌,其中以全棉纱跌幅为最大,一周下来跌幅高达500元/吨。在纺织业传统黄金季节,纱类原料出现销量下降,价格下跌弱势格局,再次步入自去年以来第二次旺季不旺的销售怪圈,令人痛惜。下面结合一些相关的因素,对纱类近期动态剖析如下:
纺织企业资金紧张及新棉收购价的不断创新低。今年,国家首次不发放棉花收购专项贷款,各地传统棉花收购主渠道棉麻公司普遍感到资金紧张,一些纺织企业如河南某厂由于过去隶属于棉麻系统,棉花可以先拿过来不要钱,等加工成纱卖完再付,而今年却需要拿现钱购买棉花(企业在前两年纺织形势好时又扩纱锭20000锭),企业感到资金周转十分紧张。经营公司看到厂方降价,担心库存套牢,降价幅度更大,因此,全棉纱销售步入新一轮降价期。目前钱清市场全棉纱32S纺织用纱售价仅在15000元/吨左右。即使能上外单的32S针织用纱售价在16000元/吨左右。再看新棉收购价及到厂价虽然国家对今年棉花收购定了最低360元/担的保护价,但是由于收购主渠道棉麻公司资金紧张,加之今年棉花总量大于去年,一些个体商贩趁机压价,江苏盐城等地新籽棉收购价仅为340元/担,与国家规定的360元/担保护价相差甚远。如此价格的出现,业内人士肯定会明白今年新棉到纺织厂的价格不会高,而事实上各地新棉标准棉到厂价由上周的9000元/吨下滑至本周的8800元/吨,由于新棉收购价的屡创新低,因此本来资金就十分紧张的纺织企业对购买棉花异常谨慎,预计全棉纱市场价格的下跌的还将继续。
粘胶短纤及涤纶短纤价格下跌的牵引。近期市场人棉纱及纯涤纱市场价格下跌除了下游需求减少外,前道原料粘胶短纤及涤纶短纤近期价格下跌也是主要原因。目前涤纶短纤(1.4D×38cm直纺大化纤)江浙沪到厂中心价在8200元/吨,最高价在8300元/吨,与上周相比有100元/吨的下跌。粘胶短纤(1.5D×38MM)目前国内市场中心价在12100元/吨,相比上周也有200元/吨的下跌,其下跌原因一方面是棉花的比价制约,另一方面是进口粘胶短纤到厂价仅在11700元/吨左右的低价影响,而从下游来看,纯涤纱21S、32S外单的结束使得近期市场该类品种销量大幅下降,50S纯涤纱因衬衫布内销不畅,出口订单不多,市场报价从高位回落,销量也有近三成减少。45S不包色用纯涤纱下游需求较大,但由于订单价格不高,对原料的承受价仅在12000元/吨,纺织企业对此品种兴趣不大。
品种定位成为关键。在纱类常规产品全线回落的情况下,纺织企业亏损面加大在所难免,若对生产品种准确定位,企业仍能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取得较好效益。如某北方纺织企业根据钱清市场办事处人员的信息反馈,避开大路货拼杀,积极生产一些织造企业急需产品,在目前阳粘二合一、三合一销量下降的情况下,根据客户需求,适时调整生产品质好的T/R32S/2、45S/2股线,售价分别为:17000元/吨、19000元/吨,该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均选择国内优等原料,所用粘胶短纤均从吉林化纤采购。其效益明显高于生产同规格的其它T/C及纯棉及纯涤品种,目前该企业还积极开发远红外线、超细短纤等新型原料。可见,创新是企业生存之路。
纱类整体格局旺季不旺价格全线下跌,给业内人士尤其是市场人士的打击较大,且后市社会资金对纱类领域的介入将会进一步减少,可以预计,纱类后市弱势格局仍将继续。
纺织企业资金紧张及新棉收购价的不断创新低。今年,国家首次不发放棉花收购专项贷款,各地传统棉花收购主渠道棉麻公司普遍感到资金紧张,一些纺织企业如河南某厂由于过去隶属于棉麻系统,棉花可以先拿过来不要钱,等加工成纱卖完再付,而今年却需要拿现钱购买棉花(企业在前两年纺织形势好时又扩纱锭20000锭),企业感到资金周转十分紧张。经营公司看到厂方降价,担心库存套牢,降价幅度更大,因此,全棉纱销售步入新一轮降价期。目前钱清市场全棉纱32S纺织用纱售价仅在15000元/吨左右。即使能上外单的32S针织用纱售价在16000元/吨左右。再看新棉收购价及到厂价虽然国家对今年棉花收购定了最低360元/担的保护价,但是由于收购主渠道棉麻公司资金紧张,加之今年棉花总量大于去年,一些个体商贩趁机压价,江苏盐城等地新籽棉收购价仅为340元/担,与国家规定的360元/担保护价相差甚远。如此价格的出现,业内人士肯定会明白今年新棉到纺织厂的价格不会高,而事实上各地新棉标准棉到厂价由上周的9000元/吨下滑至本周的8800元/吨,由于新棉收购价的屡创新低,因此本来资金就十分紧张的纺织企业对购买棉花异常谨慎,预计全棉纱市场价格的下跌的还将继续。
粘胶短纤及涤纶短纤价格下跌的牵引。近期市场人棉纱及纯涤纱市场价格下跌除了下游需求减少外,前道原料粘胶短纤及涤纶短纤近期价格下跌也是主要原因。目前涤纶短纤(1.4D×38cm直纺大化纤)江浙沪到厂中心价在8200元/吨,最高价在8300元/吨,与上周相比有100元/吨的下跌。粘胶短纤(1.5D×38MM)目前国内市场中心价在12100元/吨,相比上周也有200元/吨的下跌,其下跌原因一方面是棉花的比价制约,另一方面是进口粘胶短纤到厂价仅在11700元/吨左右的低价影响,而从下游来看,纯涤纱21S、32S外单的结束使得近期市场该类品种销量大幅下降,50S纯涤纱因衬衫布内销不畅,出口订单不多,市场报价从高位回落,销量也有近三成减少。45S不包色用纯涤纱下游需求较大,但由于订单价格不高,对原料的承受价仅在12000元/吨,纺织企业对此品种兴趣不大。
品种定位成为关键。在纱类常规产品全线回落的情况下,纺织企业亏损面加大在所难免,若对生产品种准确定位,企业仍能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取得较好效益。如某北方纺织企业根据钱清市场办事处人员的信息反馈,避开大路货拼杀,积极生产一些织造企业急需产品,在目前阳粘二合一、三合一销量下降的情况下,根据客户需求,适时调整生产品质好的T/R32S/2、45S/2股线,售价分别为:17000元/吨、19000元/吨,该企业在组织生产时均选择国内优等原料,所用粘胶短纤均从吉林化纤采购。其效益明显高于生产同规格的其它T/C及纯棉及纯涤品种,目前该企业还积极开发远红外线、超细短纤等新型原料。可见,创新是企业生存之路。
纱类整体格局旺季不旺价格全线下跌,给业内人士尤其是市场人士的打击较大,且后市社会资金对纱类领域的介入将会进一步减少,可以预计,纱类后市弱势格局仍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