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我国涤纶市场调整与长远发展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8-09 11:13:00
从去年10月份至今,我国涤纶市场出现了持续调整行情,需求萎缩,成交量下滑,产品价格大幅下跌,企业库存与日俱增。市场出现低迷在短期内当然对涤纶行业十分不利,但用长远的和全局的眼光来看,本次调整对我国化纤行业的长期发展有利。
  近年来,我国涤纶工业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1995年全国涤纶抽丝能力为112万吨,到2000年底涤纶抽丝能力为450万吨,到2001年5月底全国抽丝能力为505万吨,短短5年多时间,抽丝能力增长了393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涤纶生产国。
  但我们也应看到,这几年涤纶工业的大发展走的是重复建设、低水平延伸的发展道路,成就主要表现在产量的巨幅增长。但是,这种低水平的延伸也给我国涤纶工业带来明显的弱点:
  一、产能增长失控,常规产品严重供大于求。1999年、2000年,受国家打击走私、启动内需以及纺织品出口增长等因素的带动,国内化纤产品价格上扬,企业获利增加。受利益驱使,投资者蜂   拥而入,导致产能急剧膨胀。新增产能大多集中在涤纶常规品种上,起点不高,规模不大,产品单一,形成目前常规品种严重供大于求的局面。
   二、企业开发创新能力弱,尽管国内常规产品已供过于求,但高品质化纤产品却仍大量依赖进口。目前我国化纤企业的差别化率尚不到30%,与化纤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国际上流行的多组分纤维、复合纤维、改性纤维、高仿真纤维、特殊功能纤维等新产品,国内化纤企业尚未形成自已的研究开发机制、专有技术和一定的生产规模,出口高档纺织品所需的高品质涤纶产品国内很少能够生产。
  三、企业规模普遍偏小,集中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难以发挥规模优势。
  四、衣着用化纤产品所占比例过大。据《纺织工业"十五"规划》指出,2000年我国化纤产品衣着用、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的比重为67%、20%、13%。而1998年美国为41%、22%、37%,日本为29%、42%、29%。这说明我国化纤产品在三大应用领域的比重不合理,装饰用、产业用方面尚有发展空间。
  五、与下游产业的衔接不力,不能形成上下游一体化运作,造成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
  上述弊端,致使我国涤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优势,对外出口数量极少,但却是世界最大的涤纶产品及化纤原料进口国,因此,虽然我国已是涤纶生产大国,但还不是涤纶生产强国。
  市场有无形的力量,它能有效的调节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自从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涤纶市场全面进入了调整期。这次调整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对我国化纤工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有益的影响:
  一、制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减轻产能过度增长给市场带来的压力。随着市场的持续低迷,不少品种市价已跌入成本线,很多企业已陷入亏损。在这种情况下,投资热将得以化解,产能增长将得以有效控制。
  二、淘汰一批工艺过时、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成本高、竞争力弱的企业,净化市场,使优势企业得以成长。
  三、使涤纶企业经受市场风浪的考验,提高生存能力,通过行业整合和战略重组,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大企业集团,以应对世界范围内的竞争。
  四、引导企业走技术创新之路,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促使产业升级。
  五、引导企业开发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市常我国涤纶工业必须改变过去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发展模式,转而走集约化、科技化、多元化之路,提高综合竞争力,才能使我国涤纶工业在世界性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