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丝绸业内,有这么一家企业,凭借超前的眼光和持续创新的精神,如集邮般获得一系列国家级认定和奖项——丝绸行业第一个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八部委认定)、第一个国家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认定)、第一个且是行业内唯一的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部批准),丝绸业内唯一的全国茧丝绸服装家纺知名品脾创建示范区(质检总局认定)、唯一的全国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示范企业(工信部表彰)、唯一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领军全业(农业部表彰)、唯一的中国质量奖提名奖获奖企业……这就是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本刊编辑来到江苏海安市,采访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储呈平大师。
“三转”改革——促进转型升级
“我们鑫缘得到如此广泛的认可,因为我们拥有国内丝绸行业最长的产业链,横跨一二三产业。但是,企业高质量发展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时刻踩者深化改革的鼓点”,当我们询问成功秘籍时,储呈平如是说。目前,鑫缘集团已形成蚕种繁育、裁桑养蚕、蚕茧收烘、缫丝、丝织、绢丝、数码印花、丝绸服饰、蚕丝被、丝绸家纺、丝绸文创以及桑蚕资源综合利用,包括养生产品、护肤化收品、蚕丝骨钉医疗用品等延伸开发,产业涉及农业、工业、贸易、科研等领城,成为全国纺织行业竞争力百握企业。而鑫缘集团从2002年营业收入不足3亿元到目前超过百亿元,源于储呈平大力推动的一场“三转”改革。
2002年8月,储呈平从海安西场镇党委书记调到江苏海安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鑫缘集团前身)任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他一到企业就“沉”到基层调查摸底,发现当时公司业务仅限于蚕茧收购,行情好时赚一笔,行情不好时就亏损,过了收购季节一部分人还没事可干。储呈平意识到“企业不把产业链条拉长,不向深加工等方向拓展,要不了几年就有被市场淘汰的可能”,经过思考,他提出了通过“企业转制、产业转型、从业转舵”的“三转”改革把企业做大做强的思路。
“企业转制是激发企业活力,增强内生动力;产业转型是打造鑫缘品牌,实行产业化经营;从业转舵是拉长产业链条,形成精深加工创造可持续发展效应”。储呈平的想法得到了当时海安县委、县政府的全力支持。2004年4月16日,鑫缘茧丝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企业改制全面走向市场;紧接着,产业转型、从业转舵逐步展开。2008年,鑫缘茧丝绸工业园建成;2009年,鑫缘物流园开始建设;2011年,鑫缘蚕丝被入选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60周年“国礼”之一,受到了国家部委和西藏各界好评;在鑫缘拥有的120件商标中,国际商标有30件,中国驰名商标有1件,中国名牌有3个……
延伸茧丝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协调好蚕农与企业这一对命运共同体关系是关键。“建场、组社、联农”是储呈平根据时代发展提出的创新措施,即由养蚕大户牵头流转土地或以托管方式获得连片土地,自建或与鑫缘合作建设蚕业农场,实施规模化养蚕,与鑫缘签订生产承包、技术服务和蚕茧销售合同,推广实施养蚕等复合经营。在储呈平的策划下,鑫缘迅速构建起以龙头企业为核心、鑫缘茧丝绸产业园为载体,“一产往后延、二三产连两头”的运营模式,进而打出了“政策+技术+服务+金融”的组合拳,推进蚕业家庭农场建设。经了解,蚕业农场实施规模化经营后,亩桑收益超过6000元,带动了蚕农增收以及桑园和当地缫丝企业发展,也为鑫缘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就此,鑫缘通过转型升级形成了特色显著的茧丝绸产业化经营体系,走出了一条“公司+高校院所+品牌+蚕业农场、蚕业合作社+农户”的茧丝绸产业化发展路径。
科技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
没有桑叶,冬天还有蚕宝宝“上山”?这就是鑫缘集团饲料养蚕“梦”工厂项目。鑫缘从2019年开始研究探索经济型可复制饲料养蚕新模式,在其“工厂化全龄饲料育”蚕室内,蚕宝宝吃的是专业饲料,睡的是空调房,接受自动化全周期照看,确保顺利结茧。2024年,安徽鑫缘天柱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与地处大别山东麓的中畈村牵手合作建设全龄工厂化人工饲料养蚕一期项目。今年1月22日,国务院总理李强走进潜山市槎水镇中畈蚕桑产业园参观养蚕车间,对通过科技赋能蚕桑生产,实现全循环养殖,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感到高兴。
“传统产业要焕发新的生机,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打造新质生产力”,储呈平强调。鑫缘的工厂化全龄饲料育模式,包括饲料全龄化,即蚕的喂养从蚁蚕、小蚕、中蚕、大蚕实现全龄饲料喂养;饲喂自动化,自主研发设备、蚕具等,实现生产流程的机器替代人工;环境精准化,饲养车间根据各龄期蚕的生长特点,保证温度、湿度偏差,饲养全过程灭菌消毒实现“清洁育”生产;蚕茧高质化,蚕茧满足缫丝厂生产大5A高品位白厂丝的原料需求。此外,还根据不同情况研究出“有桑期间‘适龄转桑’模式”和“无桑期间‘大龄饲料蚕分户育’模式”,充分挖掘农户空余劳动力和闲置房屋资源,规避农业面源污染,颠覆了五千年蚕业生产靠天吃饭的传统模式。
近年来,鑫缘每年都保持着亿元以上的研发投入,积极打造科创平台,一是建立创新激励机制,挖掘企业创新团队潜能;二是加强与高校院所的紧密合作,完善产学研机制,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科技触角引领行业发展;三是吸引丝绸业内高新技术企业加盟,进一步增强鑫缘的科研属性。在储呈平的不懈努力下,从2009年国家科技部批准,到2013年通过验收,鑫缘集团成功组建了中国茧丝绸行业中唯一的国家桑蚕茧丝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研发硕果累累,有40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其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丝胶回收与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发明等电点沉淀与超滤及纳滤一体化回收丝胶技术,实现产业化高效回收丝胶及其应用,有效防止脱胶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开发了多种丝胶蛋白的应用途径及其产品。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桑蚕天然彩色茧丝蛋白纤维资源开发与应用”项目,率先建立天然彩色茧的烘干、缫丝、织造生产加工体系,解决了天然彩色茧工程化产业化技术、产品颜色不匀和加工过程中色素流失的国际性难题。另外,新开发的蚕丝鹅绒被、护肩蚕丝被、真丝棉衬衫、桑茶、护肤品、丝绸创意名画等一系列新品也成了市场新宠。
接下来,储呈平又着手建设第三个园区——生物科技园,通过从天然蚕茧中提取丝素蛋白制成多种类型的生物医学材料。其中,鑫缘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完全自主研发的“生物型接骨空心螺钉”突破硬质蚕丝蛋白材料的技术壁垒,打破了我国高端生物医用材料严重依赖进口,可降解骨固定材料市场长期被欧洲、日本等公司占据的局面,实现了世界首创,具有可降解、生物相容性佳、高力学性能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骨科、整形等多种生物医疗场景。2025年,将全面推动“生物型接骨空心螺钉”注册报证工作,蚕丝蛋白鼻部整形材料临床试验也在进行中。
模式创新——脱贫攻坚是奉献也是双赢
储呈平还是全国脱贫攻坚奖奉献奖获得者。“这些年来,我获得过不少荣誉,但在我的心目中,农民的脱贫致富才是对我最高的奖赏”,储呈平说:“其实,这是一个双赢的工程。作为鑫缘集团,我们的产业基础需要进一步拓展,西部地区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空间。而这些贫困县的茧丝绸产业亟需提升发展,我们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可以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撑。客观来说,只有双赢,才能够将这项事业做得长久。”
2007年,储呈平积极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部署和“东桑西移“战略,率领鑫缘团队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实施“产业扶贫”工程,收购面临破产的国营茧丝绸企业——环江县缫丝厂,成立“广西江缘茧丝绸有限公司”,通过“先行建立示范基地——推广现代养蚕技术—设立蚕茧收购站点——投资建设现代缫丝企业”“四步走”,发展当地蚕桑茧丝绸产业。如今,江缘公司已具备年产900吨白厂丝的生产能力,成为广西扶贫龙头企业和环江县屈指可数的利税大户。2020年5月9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而在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报喜的10名群众代表中,有两人就是鑫缘集团帮扶的蚕农。
2015年,储呈平率领鑫缘在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安徽潜山市投资建设桑蚕基地,组建“安徽鑫缘天柱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带动110户200名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稳定增收。2016年,储呈平率队在江西省永新县投资承建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永新茧丝绸产业分店,开展科技服务和各类公益服务活动。2017年,储呈平到江苏泗洪县建设蚕桑基地,帮助当地蚕农建成23个蚕业家庭农场1300多亩;2018年,成立泗洪鑫缘茧丝绸有限公司,带动种植桑园面积1万亩,1500户农民实现脱贫致富。2018年,储呈平率队在陕西略阳发展密植桑园3609亩,新建5个小蚕供育室和10个养蚕大棚,培育7个新型经营主体。还有广西德保、安徽霍山……这些年来,储呈平每年有大半时间奔波在产业扶贫的道路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储呈平的带领下,鑫缘创新推出“七大扶持举措”:免费技术扶持——由一流专家团队全程负责;生产装备扶持——补助30%的蚕桑生产设施、设备的购买费用;蚕茧销售扶持——蚕茧全部以保护价收购,并对溢价部分进行二次返利;金融保险扶持——提供50万元以下的生产所需无息贷款,为蚕农缴纳养蚕保险;土地流转扶持——蚕业农场流转承包地发展桑园的首年土地租金全额补助,次年及以后每年每亩补助200元;促进就业扶持——优先录用低收入家庭蚕农子女到集团企业就业;紧急救助扶持——遇有突发性重大困难,给予合作农场、农户慈善捐助。就这样,鑫缘集团将“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有效推动了贫困地区种桑养蚕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方向发展。
“创新是我贯穿始终的坚持。转型、转制、转舵,通过三转使鑫缘活力增强,在此基础上,抓住科技创新,驱动整个产业的升级,同时通过品牌的创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参与国家标准的制定,来赢得行业的地位和话语权,而参与产业扶贫、乡村振兴,更为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储呈平总结道。2017年,商务部调研组来到鑫缘集团,总结出“鑫缘模式”的典型经验,通过专刊《商务参阅》向全国推广。事实上,独具创新魅力的“鑫缘模式”对中国茧丝绸产业发展具有方向性意义。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在鑫缘的践行中,一个颠覆性、革命性的桑蚕茧丝新时代即将来临。
《江苏丝绸》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