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是广东省蚕桑生产的主产区,种桑养蚕历史悠久,主要分布在阳山、英德、连南等县(市)。其中,阳山县是全省最大的优质原料茧生产和优质蚕种繁殖生产基地,现有桑园面积约1.1万亩,年产鲜茧约2200吨,年产值达1.1亿元。
种植抗病桑树和饲养抗病家蚕品种
桑树为多年生木本植物,根系发达,生长速度快,可耐轻度盐碱,抗旱耐寒能力较强。桑树具备一定的耐涝能力,但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也会受到危害,持续淹没时间超过一周通常就会死亡,这是由于水淹胁迫会使桑树体内的氧气、二氧化碳、乙烯的浓度发生显著变化,氧气在根系的扩散率可出现高达104的降幅,根系缺氧限制了桑树的有氧呼吸和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产生。桑树对涝害的适应性与品种、树龄、桑园排水情况等因素有关。部分品种对涝害耐受性强于其他品种,老桑比新桑耐受性更强,桑园排水良好,桑树的涝害适应性会有所提高。因此在洪涝灾害频发的地区,应选择种植适应性较强的桑树品种,并进行合理的桑园管理,保持良好的排水条件,可采取开挖排水沟、修建排水沟、加压排水等方法来加强排水设施,同时培养高效土壤,合理施肥,加强土壤保持稳定层结构,有助于提高土壤的排水性。
遭受过洪涝灾害的桑树易发生病害,桑叶质量下降并导致蚕病的发生,因此种植抗病桑树品种、饲养抗病家蚕品种对于灾后复产具有积极的意义。
清远蚕区为桑树青枯病高发区,桑树在高温环境下相对容易感染青枯病,而洪水侵袭更会加快青枯病的传播速度。为推动清远市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从2018年开始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清远分院联合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清远市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中心,持续推广优良桑、蚕新品种,开展桑树种植、家蚕饲养、病虫害防控、蚕桑综合利用等实用技术培训,促进清远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目前我省推广的抗病桑树品种主要有抗青枯病系列品种和高产优质兼强健性桑树品种,包括:粤桑120、粤桑110、粤桑119和粤桑11号、粤桑51号等。我省推广的抗病家蚕品种主要有综合抗性较强的粤蚕6号、强健高产品种粤蚕8号等。
桑树品种粤桑120于2019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对青枯病的相对抗性率为81.2%,达到中抗水平,适宜在青枯病疫区种植。生长势强,群体整齐,遗传性状表现稳。叶片大,叶质优,产量高,平均年亩产桑叶量为3115.6kg。
粤桑110于2019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为高抗青枯病品种,适宜在青枯病疫区种植。长势旺盛、群体整齐,叶质优,产量较高,平均年亩产桑叶量2998.7kg。
粤桑119于2019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为高抗青枯病品种,适宜在青枯病疫区种植。叶质优,产量较高,平均年亩产桑叶量2888.5kg。
粤桑11号于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为高产优质兼强健性桑树品种,对青枯病为弱抗,不宜在青枯病地块种植,但对广东气候环境的综合抗性较强。生长势旺,叶大肉厚,叶质优,发芽早,再生能力强,耐剪伐,种子产量高且发芽性能好,产量高,年亩产桑叶量为3500-4200kg。
粤桑51号于2013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为高产优质兼强健性桑树品种,对青枯病为弱抗,不宜在青枯病地块种植,但对广东气候环境的综合抗性较强。生长势强,叶片大,叶质好,再生能力强,耐剪伐,枝条较硬,不易倒伏。产量高,平均年亩产桑叶量为3650-4270kg。
家蚕品种粤蚕6号于2006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1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繁育性能好,全茧量1.55-1.70克,茧层率21.5-22.5%,万蚕产茧量优于两广二号;一茧丝长1000-1100米,解舒率75%左右,净度93分,丝质优良,为高产优质家蚕品种,综合抗性能力较强。
家蚕品种粤蚕8号于2009年通过广东省品种审定,2020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发育快,强健性高于两广二号;熟蚕齐涌,产茧量高;一茧丝长1000-1100米、解舒率75-80%,净度93分以上,为强健高产家蚕品种。
洪灾后蚕桑抗病防治复产建议措施
洪水易诱发桑园斜纹夜蛾虫灾,须重视桑树病虫害防治。在洪水退去后须尽快排除桑园积水,防止桑树长时间浸渍。对冲刷严重,造成土壤沟蚀、桑根裸露的桑园,应尽快扶正桑树,及时填土保根。地势较高、偶尔受到洪涝灾害的桑园,洪涝退水后受淹桑园应及时剪枝,促进桑芽萌发。剪伐高度采用低刈方式(剪口距地面20-30cm)或根刈方式(平地面剪伐)均可。离江河较近、常受洪水危害的低水位桑园及低洼土地常受内涝危害的桑园,可先让桑树恢复根系生长,待汛期将过时再考虑是否降枝,以免桑树剪伐后受二次洪涝危害。被水淹过的桑园常有淤泥沉积,造成桑园土壤板结,待桑园土面稍干时要及时耕翻,打碎沉积泥块,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桑树长出新梢后应增施肥料,加强管理。对易发生的虫害如斜纹夜蛾,具有群居性特点,易于巡园发现,可人工巡查捕捉,摘除虫叶可彻底把虫杀灭。如夏伐后桑园距用叶期时间较长,可用90%的万灵(90%的灭多威)5000-7000倍喷杀(1克90%的万灵加水5-7公斤,10克包装的万灵1包加水50-70公斤),对防治斜纹夜蛾效果较好,安全间隔期为15天。但必须正确配制药液浓度,以免浓度过高延长安全间隔期,影响养蚕用叶安全。
在家蚕饲养方面,应对水浸过的养蚕环境应及时做好消毒防病工作,对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进行全面的清理、清扫、清洗,彻底清除淤泥和脏物,并使用2%的新鲜石灰水或含有效氯1%的漂白粉液(用1公斤漂白粉加水25公斤配制)进行全面消毒,尽可能做到“二消一洗”,杀灭环境病原,防止病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