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中国成了全球大工厂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8-31 11:39:00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日期临近,国际资金纷纷进入中国抢滩卡位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其中制造业动静最大。此间有人士指出,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已见端倪。 
    跨国公司生产基地转移 
   今年6月底,飞利浦电子集团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在北京和阿姆斯特丹联合宣布,两大集团已经原则上达成谅解备忘录,将把飞利浦手机的生产力量全部转移到位于中国深圳的合资企业飞利浦桑达,这意味着飞利浦将其手机生产完全搬到了中国。而MOTOROLA、NOKIA、西门子等手机品牌厂商也纷纷在中国扩大手机生产厂的规模。以西门子为例,其将上海基地的手机年产量从目前的1000万部提高到明年的1400万部,增幅高达40%,上海西门子移动通信公司将成为西门子在德国之外惟一的一个移动电话生产基地,是西门子公司在整个亚太地区的生产中心。对爱立信,中国是全球四大供应中枢之一,与外包相反,爱立信正在和全资公司商量,如何增加在中国的手机产量,而且要向全球供货。 
  日本制造业目前正上演着逃亡剧情——在东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143家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表示将在3年内把生产基地外迁。据日本经济新闻社的一项调查,目前正在讨论向海外转移生产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二的企业2000年度的海外生产比例尚不到30%。松下电器已宣布将美国肯塔基州的微波炉生产线搬到了上海;东芝公司近日也宣布停止在日本国内生产显像管电视,把包含数字电视在内的电视机生产线全部转移到中国…… 
    不堪承受本土高昂的生产成本 
  跨国公司为何纷纷将自己的制造基地向外转移呢?制造成本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 
  上海松下微波炉公司总经理说得明白:“如果不移师中国,不降低成本,松下的名字很可能从中国微波炉市场上消失。”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一项调查,日本企业购买工业产品和服务价格与外国有极大差距。日本经济产业省针对152项工业产品、33项产业服务,选择2000年9月到11月这一段时间,比较了7个国家和地区的价格。结果是:日本的价格是德国的2.08倍;是韩国、中国台湾地区、香港地区和新加坡的2.29到3.83倍。和中国大陆比较,工业产品的价格是2.49倍,产业服务是8.44倍,差距十分巨大。日本事务机制造商理光公司的发言人松波称:理光将增加深圳厂的数据复印机产量。他说:“成本利益促使我们做出这种选择。在深圳可以降低新产品开发费达40%。”他表示,理光还将提高上海传真机厂的产量。 
    中国市场前景诱人 
  以半导体市场为例。据去年年底一期国际权威IT产业机构Dataquest的报告,中国大陆对半导体的需求量快速增加,未来4年将以每年33%的速度增长,在2010年时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半导体市场。然而中国大陆的半导体产品有9成以上是仰赖进口。商机所在自不待言。 
  IT产业的发展历程经历过生产据点从美国迁徙到日本、日本转移到韩国、韩国又转到台湾的若干个阶段,现在所呈现的由台湾到中国大陆的趋势,线路已经十分明确。事实上,半导体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从全球竞争观点来看,业者自然会寻求更具优势的地方作为发展地。中国大陆的半导体内需市场庞大、工资低廉以及工程技术、研发人力资源丰富,因此赴中国大陆投资几乎是全球同业者的必然选择。  
  爱立信公司一位负责人还强调说,无论哪个跨国通讯公司,都会把中国作为自己最好的生产基地,这基于两个重要条件:高素质、高技能的劳动力,以及已经成为世界头号移动大国的市场空间。 
    关于母国意识的争论 
  中国拥有廉价的土地、廉价的能源和廉价优质的劳动力这些代工制造的优势,但上述原因已不能完全解释这一波世界制造中心的转移。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其中有几个突出的迹象值得关注。 
  在美国股市的下跌中,以制造业为主的公司下跌最为严重,而以服务业为中心的公司相对较好。美国1月份的制造业指数从去年12月份的44.3下降到了41.2,不仅降到了1991年3月以来的最低水平,而且跌破了42.7这一标志整体经济升还是降的重要关口。在日本制造业亏损的行列中,出现了日本光通信、NEC、东芝等一批国际知名的资讯电子公司,而更让日本业界震惊的是,连全球最大家电生产商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在今年4月至6月也首次出现了近200亿日元约1.6亿美元的净亏损。松下曾被视为日本企业经营典范,素有“家电国王”之称。所以,它们移出本国颇有几分无奈。 
  在过去的调整中,跨国公司由于“母国意识”,总是先行关闭在国外的工厂,但这次例外。他们首先关闭了本土公司。有分析人士指出,这并不意味着母国意识的淡漠,而是他们的调整由战术阶段进入到战略阶段。以家电领域为例,有专家分析认为,洋品牌生产线向中国转移最重要的意义是为洋品牌与中国家电在未来全球市场的竞争做准备。从某种意义上说,洋品牌的这一举动实际上是在从侧面狙击中国家电。 
  同时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大调整的总体趋势,是发达国家必须向更高端的产业链条转移,而制造中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