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引领,抓党建重要“点”。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行“1+7+N”主题模式,即每月开展一次活动,做到7个规定动作一个环节不少,一道程序不丢,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支部书记每月领学“四史”等指定书目,开展“我是茧都人、缫丝我最行”党员能力素质竞赛4期、参与党员215人次,落实高级人才顶岗锻炼机制,实施薪酬制度改革,持续增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2)“Y”夯基,抓业务工作“线”。推行“党委带支部、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三带模式”,充分发挥党员在蚕桑生产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原则,探索“有机雄蚕饲养”“人工饲料养蚕”“十天养蚕法”技术,开展“远红外线烘茧”“桑枝食用菌”项目,全力推进小蚕共育“双百工程”、大蚕饲养“千户工程”。组织蚕桑专家、产业大户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技推广200余次,按照“公司帮大户、大户带群众”的模式全面推行“1+2”帮带机制,构建网格化联动服务体系。培育新型经营主体80个,带动全县1100户养蚕大户、2.5万户蚕农共同发展。
(3)“Z+Y”融合,抓巩固提升“面”。选派93名农技人员组建20支技术服务队,深入基层一线联基地、联产业,对蚕农进行技能培训和技术帮扶。强化乡镇茧站服务功能,推行茧站干部坐班制,开展送物资设备、送技术上门服务1.2万余次。打破村界地域观念,由一个蚕桑弱村与一个蚕桑强村建立产业联合党支部32个,把先进村的经验技术复制到后进村,用强村带动弱村,帮助提升养殖技术。结合产业布局和生产经营情况,由公司牵头组建联合党支部,公司党委统筹抓总、子公司拓市场搞经营、合作社带群众促发展。建成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理系统、智慧蚕桑信息云平台、全产业链电商平台,同时加快推进顶级蚕茧生丝标准制定、国家干茧生丝公证检验实验室、西部最大茧丝绸交易中心、10万床有机蚕丝被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