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人民币升值明显,外贸难做。目前,许多企业能够抵消汇率所挤压掉的利润的办法,是“以量补价”,但如果再加上原材料价格和高烧不退的海运费用,“做一单亏一单”。
外贸企业如何对付汇率波动?
-
1. 外汇套保操作的门槛;
-
2. 议价权。
不过挺难的。这也是许多中小微企业无法企及的。外汇套保操作门槛,首当其冲是资金的门槛,另一重门槛则在于专业的操作人才。
甚至有些企业一顿操作猛如虎,最后把自己搞成了投机的赌徒。试问有哪个中小微的外贸企业拥有专业的金融知识足够操作金融衍生产品?财务听完都能笑了——“我要会这个,还能在你这儿呆着?”
但还是建议稍有余力的企业起码去向银行了解一下远期结售汇,不求炒外汇赚钱,但起码不是“裸奔”。
议价权这一点,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最终还是取决于你有没有议价权。它一般掌握在头部企业手中,中小企业很难避免互相压价。
比较有效的做法仍然是,报价时更谨慎一点,留出升值的余地;或者在报价单或合同中约定,一旦汇率波动幅度超过一定范围,则有相应的补救措施。
但此时能否说服买家与你分摊风险,就看企业自身的实力了。
最后要提的,是我们中小企业的汇率风险管控意识。
我这里拿到的一组数据就能说明这一情况:
“最近三年多的时间,美元对人民币月平均汇率为6.7747,银行买入外汇(企业卖出美元)与当月出口额的平均比率为83.74%,而卖出外汇(企业买入美元)与当月进口额的平均比率为107.23%。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期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经历了从贬值、升值和贬值过程。在中美贸易摩擦期间,外汇买入和卖出比例没有多大变化。疫情暴发后,银行买入外汇的比例激增,但是2020年4月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银行卖出美元的比例激增后回落,于2020年末再次出现弹升,但2021年前四个月比例大幅滑落。疫情期间,银行买入和卖出比例双双激增,说明我国企业失去了对汇率变化的理性思考。”
5月31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决定自2021年6月15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至7%。这是央行时隔14年首次动用该工具,并且以往央行调整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一般每次调整0.5个百分点,此次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幅度为2个百分点,明显超出以往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力度较大,彰显央行调控决心。
其实这几年外贸行业,一个明显的感觉是,外贸与其说是越来越难做,不如说是越来越专业。
那种轻松赚钱的上升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但它也并不是“钱途”将尽,最终大浪淘沙下来,专业过硬、业态新颖、紧跟时代的企业,仍然会迎来发展机遇。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