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是中国的名片,也是世界认识中国的具有生命力的标签。背倚古城墙,遥望凤凰台,在南京秦淮河畔,有着这样一座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这座古典风格和现代技术相融合的展馆收藏具有江南丝绸文化特点的丝绸文物、非遗产品等展品500多件,依托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名城的背景,更好地展示江南丝绸文化,传承创新丝绸“非遗”技艺与工艺。
再现江南丝绸的前世今生提起丝绸,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苏州和杭州,其实南京一直以来都是江南的丝绸织造业中心。相对于吴侬软语的民间丝绸繁盛之地苏杭,南京则以高雅大度的官办丝绸制造业闻名。代表丝织物最高水平的“云锦”就产自南京,由于南京丝绸业的繁盛,清代特在南京设江宁织造府,作为官办丝绸供给机构。郑和“七下西洋”开启海上丝绸之路,南京也是其策源地和起航地。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首席文化官马培培介绍,一直到近代,南京都是官办生产丝绸最集中、最发达、生产技艺最高超的地区,也是民营丝绸生产从业人员最多、产量最大的地区。然而由于工业的发展、产业的转型,近年来南京丝绸行业一直没有得到较好的发展,因此在南京设立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对于江苏重新开创新的丝绸品牌、传承丝绸文化、推广丝绸生产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也能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丝绸是南京的一张名片。作为南京第一座从美学角度阐释江南丝绸文化的专业主题博物馆,其以丰富的表现手法再现了江南丝绸的前世今生。建成后的江南文化丝绸博物馆是一座古典风格和现代技术相融合的展馆,收藏具有江南丝绸文化特点的丝绸文物、品种纹样、文史资料以及各种珍贵的非遗产品和丝绸制品等近500余件,1200平方米的展厅面积共分4个展区,通过丝绸精品常设展、主题临展、模拟场景、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展示丝绸文化与技艺的绚丽精湛。
手工织出南京版的“清明上河图”你见过《清明上河图》,但是你见过“织”出来的“清明上河图”吗?在馆内,现场展示了一幅“织”出来的南京版“清明上河图”--《南都繁会图》。该作品全图长达3.5米,共绘制有109个商家的招牌、幌子和匾额,以及侍卫、戏子、渔夫、邮差、商人等1000多种不同的职业身份,反映了当年秦淮河两岸的繁盛景象。图中所绘“南市街”“北市街”均属南北走向街区,即如今的雨花路、东西干长巷,反映了南京市井商业贸易的繁荣。
站在《南都繁会图》前,你很难相信图中细腻的人物和景物不是画的。马培培告诉记者,这都是用织造工艺精心复原织造而成,在织造、配色、还原度等方面水平极高,以高超的织锦技术再现了南京古代的盛世之景。该幅作品一比一复原画作,耗时超过8个月时间。此外,馆内还展出了一幅大型苏绣作品《金陵绮梦》,表现的是《红楼梦》中“海棠诗社”的场景。说到《红楼梦》就不得不提起其作者曹雪芹,当年曹家三代四人曾担任江宁织造府大臣数十年之久,而曹雪芹的童年也是在南京度过的。该幅作品接近满绣,工艺水平极高,每个人物面部表情刻画得精致、生动,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
在体验中了解“非遗”技艺为了推动文化旅游新起点,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在筹建之初就拉开了与传统博物馆的区别,除了展品,馆内还开发设计了“江南丝塾”品牌体验活动,让参观者特别是青少年在参观过程中可以自己动手体验,寓教于乐,在体验中思考。此外,博物馆还以丝绸文化为载体,设计开发了一系列与传统文化、蚕桑美食、中华礼仪相关的体验活动,参观者可以在体验学习中提升文化修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还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南京云锦”的织造技艺也搬到了现场,参观者可以在游览过程中与世界非遗文化亲密零距离接触,更能了解到“通经断纬”织造技艺的精髓。“把博物馆带回家”也是江南丝绸文化博物馆在打造“文化旅游”名片当中的另一创举。丝博馆不仅将传统文化很好地保留下来,更是积极与现代接轨与时尚融合,广泛与各界合作,成立了“大师工作室”与“现代丝绸创意设计中心”,与众多艺术设计大咖合作开发具有丝博馆特色的一系列文创产品,如“大雅斋”系列、“红楼梦”系列和“丝路山水”系列等,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