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确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措施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盘活和统筹使用沉淀的存量财政资金,有效支持经济增长;确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的措施,培育经济新动力;决定适当扩大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更好惠民生、助发展。
会议指出,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是“互联网+”行动的重要内容。要创新政府管理和服务,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发展,为其清障搭台,在发展中规范和引导。一要简政放权,放宽电子商务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按规定将网络从业人员纳入社会保险,给予同等就业创业扶持。建立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创业投资基金加大对电子商务初创企业的支持,放开外商投资电子商务业务外方持股比例限制。二要推动电子商务与贸易流通、工业生产、金融服务等相关领域联动发展,创新和拓展面向“三农”的服务,推进网络购物、网络化制造和经营管理、跨境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成长,建设促进居民消费的电子商务平台,支持实体店与电商、线上与线下协同发展。三要加强法规标准和信用体系建设,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和舞台,提升电子商务产品质量,完善网上交易投诉和维权机制,打击网络盗窃、诈骗等违法行为,保护知识产权和网络交易安全。让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助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电子商务发展新机遇
对电子商务行业来说,2014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因为去年全球范围内电商销售额达到了创纪录的1.3万亿美元。阿里巴巴成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IPO公司,绝大多数美国消费者都已经习惯在线上购买产品。不夸张的说,2014年可谓是电商之年。
而今年,或许电商还会更上一层楼,因为预计全球电商增长率将会达到6.4%。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许多电子商务公司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客户体验,尽可能地减少商户与客户之间的摩擦,驱动、并支持销售增长。加之政策的支持,2015年我国电商行业会出现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国电商的关键突破口在于:新的模式。
一、制造场景,做客户的精品店
就跟线下的精品店一样,专注于一个品类或一类群体,创造一种购物场景,满足他们想到的所有需求。比如卖潮品的,可以借助一些热门的时尚杂志、综艺节目、韩剧等制造场景,让客户得到满足感,能实实在在的拥有某某明星的同款衣服、鞋子等。这就要求垂直平台对客户行为及需求非常了解,所制造的就是客户所想要的。就像男女生谈恋爱一样,相似才能相融。
二、注重社群营销
这两年中,社群电商、微商等概念词被炒得极其火热,这不得不叹服微信的强大力量。微信在改变人们日常沟通交流习惯的同时,也在逐步影响着购物的行为习惯。现在很多人会通过朋友圈买东西,或者通过朋友圈分享购物心得。朋友圈适合传播、分享、又好玩,合理利用,集群效应凸显。拍拍网就看重这一点,发布了免费应用「拍拍微店」,还有最近异常火热的口袋购物旗下的「微店」。之于垂直电商,有其天然的细分客户群,营造社群环境,制造好玩、有趣的场景,是很好切入的。最近,美丽说就跟微信合作,进驻微信钱包,占据了这样一个大大的入口。
三、垂直电商一定要整合产业链功能
综合电商由于跨行业跨渠道,产业链是不好整合的,也没办法整合。垂直电商就不一样,产业链功能是协同作用的,同时为了极致的客户体验,这个整合是很有必要的。即使自己资源有限,无法做到,也可以通过社会化资源整合来做到。取消二三级渠道,让消费者受益。比如做酒类电商的,可以跟社区便利店合作,把酒的仓储配送交给便利店,绕开传统的酒类批发商和终端烟酒店。做生鲜电商的,可以跟各地海鲜市场合作,同步数据更新,保证配送的及时新鲜又便宜。垂直电商就是要垂得有个性,可以跟O2O结合起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社会效率。
2015年电商肯定还会继续向前发展,虽然整体电商格局基本已定。中国市场这么大,网民这么多,市场愈加的成熟,个性化需求不断显现,电商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尤其是垂直电商。
电商风口上还有其他猪在飞?
一、新垂直电商或催生新马云
新的垂直电商不只是简单的品类垂直,而是场景垂直。以前垂直电商更多的是从商品的物理属性进行垂直,属于物质层面,而现在的垂直电商更多的是从商品的延伸属性进行垂直,属于精神层面。前者是基于商品表层的普通定义,后者则包含了用户内心的潜在认定,而这种划分本身就包含了用户的价值取向,所以在运营上会更加适合用户的购买习惯。
礼物说垂直的是礼物市场,礼物是什么?你说不出个具体的东西,它不是一个品类,它是一种场景,什么都可以是礼物,小到鲜花蛋糕巧克力,大到一顿大餐一场旅行一段完美时光,都是礼物。当我们切入礼物这个场景消费心理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内容、运营、推广非常好做,短短8个月就积累了1000万用户,现在一个月能卖5000万的礼物,这是什么?这就是巨大的垂直需求爆发的强大消费力!
礼物说是用户手机上占地一平方厘米的24小时不打烊的礼物店,用户可能在睡前听到一首歌想起某个好友就买了个礼物送给他,这种随时随地的消费场景,让原本碎片的感性的礼物需求得以被满足。
二、微商社交平台电商化
曾几何时,社交化电商一度被认为是电子商务平台的未来趋势,能否冲破第三方平台的流量分发瓶颈,关键就在于社交电商了。
为此,以8亿用户占据移动互联网流量入口的社交平台微信,被视为是颠覆淘宝电商生态的最大威胁者,结盟京东、开放微信公众平台、发力微信支付,大有一番血洗拍拍电商前耻的火药味。以至于,稳坐电商头把交椅的阿里巴巴也不淡定了,以5.86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在数据接口封杀微信来源、布局移动社交产品来往、微淘等。纵观电子商务局势,二马终将在社交电商领域掀起一场鏖战。
然而,一年多来,社交电商的概念很少提及了,反倒是朋友圈电商、人人电商、微店等依托微信社交生态产生的“微商”引起了社交震荡。在朋友圈卖面膜、卖眼睫毛、卖女装、卖佛珠还有一些做海外代购的生意越来越多,单月流水竟可达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水准,制造了一个个创富神话不说,更是释放了大众对于微商美好未来的全部想象。
SNS+电商,场景如何互通?用户有一种潜在的习惯和意识,在淘宝平台上就会放心的购物消费,而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天然就是为娱乐消遣的。SNS+电商,存在一个场景过渡问题。从单纯的用户习惯角度来阐述二者融合的难度,有一定道理,模拟一个场景,比如:好朋友很久没联络,突然间来问候自己了,第一句话就是,我最近买了一款产品,挺好用,在我朋友圈第一条,你也买一下吧。用户很不习惯社交关系上染上电商的元素。但从长远来看,未来电商站长关键在在于注意力上,只要用户的注意力在社交平台上,电商就不可能不渗透。如何自然地处理社交和电商的关系,需要平台方在产品上的探索,也需要用户习惯和意识上的培养,现在看来,前路还很遥远。
三、海淘跨境电商全球化电子商务
近期,貌似格局已定的电商市场,又有了重新开战的理由——随着政策藩篱的打开,一块电商企业“觊觎”很久的蛋糕被摆上了桌面。面对新鲜出炉的“跨境电商”,各路电商重新站回了起跑线上。跨境电商已成为市场热点之一,预计未来3年仍能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长。
2月25日,备受瞩目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完成草签。在政策预期明朗后,“憋”了很久的中国电商企业一股脑的冲向韩国,京东、阿里、唯品会、聚美优品等几乎在同一时间派出重兵赴韩国招商,韩国厂商也在一夜间成为中国电商企业眼中的香饽饽。
3月26日,京东集团CEO李强东亲赴韩国,出席了在首尔国际会议会展中心举办的招商推介活动。在此之前,聚美优品、阿里、唯品会等已经在韩国举办了大规模的招商活动。相比之下,由一把手出面的京东,可谓规格最高,其中也不难看出京东对韩国市场的重视。在推介会上,对于与韩国的渊源,刘强东调侃称:“1992年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中韩建交了,二是我从家乡江苏宿迁考到北京读书了”。
此前,网易与中国外运合作建立了跨境电商平台。业内人士称,国内的电商业务无法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越来越喜欢“海淘”。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自2012年起注册跨境电商的公司超过了2000家。
艾瑞市场咨询公司数据显示跨境电商商品总值在2014年上升到了中国外贸总额的14.8%,在2013年仅占11.9%。到了2017年,电商部门将贡献出五分之一的外貌总额。分析师称规模较小的公司很难从阿里巴巴手里抢到海淘市场的一席之地,阿里巴巴控制着中国80%的电商业务。2014年淘宝推出了天猫国际,试图赢得美国市场的商机。美国在线零售商亚马逊也加紧在中国的扩张,8月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开设门店。
当这些公司开始在海淘市场厮杀的时候,最大的赢家是销到中国来的外国品牌。中国的大门已经为外企敞开,包括大品牌,和小型、中型企业。现在消费者对高质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可是前所未有的高。政策的支持,行业巨头积极应对,未来我国跨境电商全球化将更加迅速。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