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货币】央行再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 或将还创新高
来源:中新网
作者:中新网
时间:2011-03-21 08:43:11
上周,央行决定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上调后,大型银行存款准备金率达到20%,创出历史新高。

  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向央行缴纳的存款准备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高达20%的存款被强制存放央行,商业银行体系的信用扩张能力大大受限,会造成银根偏紧,投资和社会支出减少。

自2010年以来,央行已第9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今年已是第3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密集且幅度较大地使用这一货币政策工具,无疑是希望降低市场流动性,遏制通胀。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份宏观经济数据,CPI达到4.9%,略高于市场预期。同时,据财新网报道,央行一位官员透露,CPI高点或在4月份。刚刚结束的“两会”上,政府一再重申必须坚决遏制通胀,其中,采取“稳健”货币政策回收流动性,降低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是最根本和最有效办法。

  日本爆发地震、海啸以及核危机,日本央行紧急向金融机构注入高达51.8万亿日元,以稳定金融市场。巨量日元注入市场,对国际经济,特别是本已十分宽松的流动性有如洪水再遭暴雨,使得亚洲等新兴市场抵御输入型通胀压力陡增。在此背景下,央行动用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工具,应对日本地震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十分必要。

  应对流动性泛滥和遏制通胀,相对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数量型工具,加息等价格型工具是更直接、效果更显著的货币工具。在国内CPI居高不下,又添日本地震新忧的情况下,央行为什么屡屡使用包括增加央票发行等数量型工具,而对加息总是慎而又慎呢?

  一方面,2月份经济数据显示,投资、出口等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正以较大幅度下降,而国内消费始终没有良好表现,近期央行的一项调查再次证明,居民消费意愿仍然较低。这就使得动用货币政策遏制通胀需要平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加息直接提高生产成本,减弱投资意愿,对经济增长有很强遏制作用,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既可控制信贷总量,又不会直接打压生产和投资意愿,是相对审慎的货币工具。

  另一方面,在美元疲软,欧洲经济复苏缓慢背景下,人民币等亚洲货币一直是国际游资青睐的对象。提高人民币存款利率,无疑会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使得更多流动性输入国内经济体系,对本已饱受流动性泛滥压力的中国经济,谨慎加息非常必要。

  基于以上论述,如果未来数月CPI仍处高位,央行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很大,准备金率可能在未来2个月内反复创出历史新高。

  让金融机构上存20%存款,相当于冻结社会总存款的20%,无疑使得资金效率大幅度降低。而且,上存存款由央行向金融机构支付利息,终究需要消耗社会财富。如何看待今天的付出?2008年拯救经济金融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货币当局大量释放流动性,以稳定金融市场和拯救经济恶性下滑。资金宽松、接近零利率,刺激投资和生产,确实对经济复苏有强心剂作用,但代价就是这两年遭遇流动性泛滥和通货膨胀。

  国内宏观经济调控局面的复杂,不仅在于自身经济增长模式和结构存在问题,还在于全球化背景下,需要权衡国际贸易、汇率,影响经济波动的因素增加,复杂性增加。





(esilk.net声明:本网登载此文旨在传递更多行业资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