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积极适应纺织品输欧管理新政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7-25 07:56:00
7月20日起,《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纺织品出口许可证将作为海关通关验放的凭证,我国企业对欧盟出口相关十类产品将按照分配方案有序出口。“尽管部分企业可申请数量很少,但是没有企业放弃,”山东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企业积极申领配额
山东省商务厅这位负责人介绍,山东是纺织品出口大省,本次山东省企业分配到的可申请数量中,20类和39类(床单和台布)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在商务部规定日期之前,企业全部对可申请数量进行了确认。这位负责人说,企业普遍认为,本次分配体现了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但是大多数企业分到的数量都比较少,企业正在等待第二次分配方案的出台。这位负责人介绍,20日是《办法》实施的第一天,上午就已经有企业前来申请出证。
江苏省有关主管部门的人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江苏省拿到的总量较多,几乎所有企业都对自己可申请的数量进行了确认,没有企业放弃。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是数量不能满足需求。
宁波市外经贸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宁波企业也没有一家放弃申请,一些企业数量非常少,但是他们也先申请下来,欲等待第二次配额出台后一起出口。宁波市外经贸局前段时间召集了百余家纺织品出口企业,就《办法》进行详细解读。
“三枪的第一批数量已经确认完毕,4类的T恤衫数量相对较多,但仍然不够用,”上海三枪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明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谭明表示,目前三枪对于欧美地区设限产品已经暂停接单。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企业的对策主要放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扩大对原非配额地区,例如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出口关税取消后,对原非配额地区的出口将更为顺畅;另一方面是改善出口结构,增加非设限产品的出口。
福建南益集团的业务人员黄艳对记者表示,南益集团的产品由于以前一直通过香港转口欧盟,因此这次拿到的分配数量非常少。集团一方面等待第二次分配,另一方面与客户协商,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对欧盟出口的问题。“客商比我们更着急,”黄艳说,“他们一直在积极地跟我们研讨解决办法。”
东莞市一家纺织企业的外贸业务员表示,东莞企业以前多数通过香港转口欧盟,因此这次普遍拿到的数量较少。
上海吉联服饰有限公司有关人员也表示,这次吉联分到4类611件,这个数量太小,没办法接到这么少数量的订单。
鹿王羊绒集团由于之前一直通过香港转口欧盟,本次没有拿到配额。集团负责人表示,鹿王将把一部分生产转移到香港和非洲的分厂,取得香港或者非洲的原产地证明,以解决无配额可用的问题。
纺企亟盼第二次分配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部分企业获得的2005年第一批可申请数量很少,但这是企业根据《办法》理应享受的权利,商务部必须维护。根据《办法》的规定,对于无法使用的出口数量,企业可以向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上交申请。但是该负责人仍建议分得数量较少的企业先申请第一次分配的量,待第二次分配下达后一并安排出口。
但是对于某些企业意图通过香港等地转口以免除配额限制的想法,商务部这位负责人表示,欧盟成员国海关根据纺织品原产地规则判定相关产品是否原产自中国,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输欧纺织品许可证。只要我国企业的产品在香港未做任何必要的加工,那么产品的原产地属性未发生任何改变,就必须出具相关出口证书。
关于众多企业关心的第二次分配,商务部这位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缺乏准确的输欧10类纺织品在2005年6月11日~7月20日出运到欧盟成员国的准确数量,因此,第二次分配数量暂时无法公布,预计8月中下旬将出台准确的数据。根据管理办法,本年度第二次分配将沿袭第一次分配的形式。
四类产品输欧数量已过半
记者了解到,由于在20日之前企业可以自由出口,这段时间企业疯狂抢运,其中5类(毛衫)的出口量最多。根据欧盟海关公布的数据,截至7月19日,5类毛衫的欧盟海关清关率已经达到88.12%,而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毛衫的中国海关出关率为82.74%。对于这种“倒挂”现象,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有关人士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大量此类纺织品通过转口进入欧盟,因而这批货物在中国海关方面未列入输欧统计。
纺织商会有关人士表示,毛衫的输欧总量将很快用完,而其他几类纺织品,受到企业抢运的影响,清关率也快速飙升。欧盟海关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2类(梭织棉布)欧盟海关清关率达到13.05%,4类(T恤衫)为29.04%,6类(梭织裤子)为40.68%,7类(女式衬衫)为37.23%,20类(床单)为28.22%,26类(连衣裙)为24.01%,31类(胸衣)为28.11%,39类(台布)为18.11%,115类(亚麻或苎麻纱)为31.29%。而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T恤衫、床单、亚麻或苎麻纱出关率也已过半,分别达到51.54%、62.31%、68.76%,所余数量已经不多。
企业积极申领配额
山东省商务厅这位负责人介绍,山东是纺织品出口大省,本次山东省企业分配到的可申请数量中,20类和39类(床单和台布)的数量占全国总量的30%以上。在商务部规定日期之前,企业全部对可申请数量进行了确认。这位负责人说,企业普遍认为,本次分配体现了公平、公开、透明的原则,但是大多数企业分到的数量都比较少,企业正在等待第二次分配方案的出台。这位负责人介绍,20日是《办法》实施的第一天,上午就已经有企业前来申请出证。
江苏省有关主管部门的人士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江苏省拿到的总量较多,几乎所有企业都对自己可申请的数量进行了确认,没有企业放弃。企业普遍反映的问题是数量不能满足需求。
宁波市外经贸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宁波企业也没有一家放弃申请,一些企业数量非常少,但是他们也先申请下来,欲等待第二次配额出台后一起出口。宁波市外经贸局前段时间召集了百余家纺织品出口企业,就《办法》进行详细解读。
“三枪的第一批数量已经确认完毕,4类的T恤衫数量相对较多,但仍然不够用,”上海三枪进出口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明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谭明表示,目前三枪对于欧美地区设限产品已经暂停接单。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企业的对策主要放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扩大对原非配额地区,例如东南亚地区的出口,出口关税取消后,对原非配额地区的出口将更为顺畅;另一方面是改善出口结构,增加非设限产品的出口。
福建南益集团的业务人员黄艳对记者表示,南益集团的产品由于以前一直通过香港转口欧盟,因此这次拿到的分配数量非常少。集团一方面等待第二次分配,另一方面与客户协商,通过其他方式解决对欧盟出口的问题。“客商比我们更着急,”黄艳说,“他们一直在积极地跟我们研讨解决办法。”
东莞市一家纺织企业的外贸业务员表示,东莞企业以前多数通过香港转口欧盟,因此这次普遍拿到的数量较少。
上海吉联服饰有限公司有关人员也表示,这次吉联分到4类611件,这个数量太小,没办法接到这么少数量的订单。
鹿王羊绒集团由于之前一直通过香港转口欧盟,本次没有拿到配额。集团负责人表示,鹿王将把一部分生产转移到香港和非洲的分厂,取得香港或者非洲的原产地证明,以解决无配额可用的问题。
纺企亟盼第二次分配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尽管部分企业获得的2005年第一批可申请数量很少,但这是企业根据《办法》理应享受的权利,商务部必须维护。根据《办法》的规定,对于无法使用的出口数量,企业可以向所在地商务主管部门提交上交申请。但是该负责人仍建议分得数量较少的企业先申请第一次分配的量,待第二次分配下达后一并安排出口。
但是对于某些企业意图通过香港等地转口以免除配额限制的想法,商务部这位负责人表示,欧盟成员国海关根据纺织品原产地规则判定相关产品是否原产自中国,进而确定是否需要输欧纺织品许可证。只要我国企业的产品在香港未做任何必要的加工,那么产品的原产地属性未发生任何改变,就必须出具相关出口证书。
关于众多企业关心的第二次分配,商务部这位负责人表示,由于目前缺乏准确的输欧10类纺织品在2005年6月11日~7月20日出运到欧盟成员国的准确数量,因此,第二次分配数量暂时无法公布,预计8月中下旬将出台准确的数据。根据管理办法,本年度第二次分配将沿袭第一次分配的形式。
四类产品输欧数量已过半
记者了解到,由于在20日之前企业可以自由出口,这段时间企业疯狂抢运,其中5类(毛衫)的出口量最多。根据欧盟海关公布的数据,截至7月19日,5类毛衫的欧盟海关清关率已经达到88.12%,而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7月18日,毛衫的中国海关出关率为82.74%。对于这种“倒挂”现象,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有关人士解释说,这主要是因为大量此类纺织品通过转口进入欧盟,因而这批货物在中国海关方面未列入输欧统计。
纺织商会有关人士表示,毛衫的输欧总量将很快用完,而其他几类纺织品,受到企业抢运的影响,清关率也快速飙升。欧盟海关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2类(梭织棉布)欧盟海关清关率达到13.05%,4类(T恤衫)为29.04%,6类(梭织裤子)为40.68%,7类(女式衬衫)为37.23%,20类(床单)为28.22%,26类(连衣裙)为24.01%,31类(胸衣)为28.11%,39类(台布)为18.11%,115类(亚麻或苎麻纱)为31.29%。而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T恤衫、床单、亚麻或苎麻纱出关率也已过半,分别达到51.54%、62.31%、68.76%,所余数量已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