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海门三星:全国十九个家纺业特色镇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5-07-25 07:53:00
三星镇位于海门市的西北,东南与本市的德胜、天补两镇接壤,西与通州市的川港、姜灶、金沙镇为邻,全镇土地面积36平方公里,本地人口3.55万人,全镇90%有农户从事绣品经营,2002年底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予“中国家纺绣品名镇”称号,是全国十九个家纺产业特色镇之一。
  三星镇家纺产业发展的现状
  三星镇的家纺产业在我国首屈一指。全镇1.3万户人家,有9000多户从事家纺产品的生产加工和经营销售;在本地的3.55万人口中,有近两万人经营着家纺产业的各类经济实体;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中国叠石桥国际家纺城”里,除本镇人外,有四万多的外来人口从事家纺产品的经营;每日有3万以上人次的人流量在这里交易家纺产品;全镇现有1000多家工业生产企业,近6000户个体工商户,仅2004年就新增民营生产企业908家,新增个体工商户4488个,新增注册资金9.6亿元。镇内最大规模的民营企业,年销售额已达3亿元。三星镇家纺产业的集群发展,已影响、辐射到海门周边的通州、启东3个县市,10多个乡镇,从业人员达20多万人;经三星镇叠石桥市场集散到各地的家纺产品,已畅销至全国的 200多个大中城市和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南非、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三星镇以绣品经济为主体的民营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呈井喷状发展态势。2004年全镇民营经济总量突破80亿元,比上年增长65.2%。仅2005年第一季度,全镇的工业用电量就突破966万度,同比增长86%;完成国税收入969万元,地税收入764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8%、84%,两税收入在全市遥遥领先。近几年来,三星镇的民营经济呈现出如下特点:
  (1)生产规模化。
  1995年,为解决场地狭小问题,适应产业经济发展,镇党委政府在叠石桥绣品城东侧的召良村开辟了工业园区,第一期工程166亩,到2001年底,镇党委政府对规划进行了调整,镇工贸园区占地7平方公里,建设用地3100多亩。到2004年底,共有100多个项目进区,总投入20亿元。全镇现有个私企业1000多家,个体加工户近6000户,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产值销售超亿元的企业4家,2004年叠石桥市场成交额达105亿元。
  (2)分工社会化。
  通过市场这个无形之手,利用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协作,把千家万户个体、私营企业连接起来,在一定区域相对集中生产同类产品和系列产品,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块状经济和区域产业链,实现了民营企业由“分散、小规模经营向社会化、集约化经营”转变。通过市场带动民营企业,通过产品形成专业市场,通过大力建设特色工业园区,促进个私企业走专业化的道路。同时,随着家纺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分工也越来越细化,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劳动效率。
  (3)设备智能化。
  三星镇的绣品生产起初是手绣,后来发展到用缝纫机绣,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普遍用电动绣花机绣花,目前更是向电脑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全镇拥有电脑绣花机3000多台,电脑多针绗缝车300多台,工业缝纫机6000多台,喷胶棉生产线15条,其他相关设备600多台,设备总值20多亿元。并成功实现了加工设备由进口向出口的战略转变。
  (4)产品系列化。
  产业发展之初,叠石桥市场的产品主要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随着绣品市场不断壮大,经营理念不断改进,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叠石桥市场上的绣品也不断推陈出新,档次逐步提高,目前,已拥有30多个家纺系列,200多个花式品种。如今三星绣品,不仅品种多而且质量高,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5)营销国际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业,三星绣品的营销模式成功实现了由“游击战”向“阵地战”转变。近几年来,更是大胆走出国门,挺进国际市场。到去年底,全镇30多个绣品大户带领500多位农民在俄罗斯、罗马尼亚、匈牙利、南非、塞尔维亚、黑山等国创办了300多家境外企业。2004年,全镇实现外贸供货额10亿元。为三星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开拓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三星镇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加速了全镇人民的致富步伐,民营经济对国家的贡献额也在逐年增加,上交税收年均以30%的速度递增。人口仅占全市1/33的三星人,却创造了占全市1/13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销售额接近全市的1/10,尤为重要的是,三星镇家纺产业产生了巨大的辐射作用,极大地影响和带动着周边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天补、德胜、三和、海门镇以及通州市的川港、姜灶、金沙镇的广大农民依托叠石桥绣品专业市场,纷纷走上了富裕之路,也主要从事绣品生产。三星镇成为南通市区域经济中心镇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近年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以及叠石桥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越来越少的状况,三星镇党委、政府变压力为动力,创新思路,积极应对国家宏观调控,以扎实的举措,加大园区建设、市场扩容和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宏扬创业、创新、创优的时代精神,通过集聚民力,激发民智,吸纳民资,全力打造“产业、载体、服务”三大平台,促进全镇民营经济健康发展。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9.4亿元,完成工业生产总值65.2亿元,财政税收1.03亿元,实现三产增加值7.4亿元,叠石桥家纺市场年成交额105亿元,外贸收入突破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突破1000万美元,技改投入突破10亿元,创造工业利税4.1亿元,全镇工业用电量突破5000多万度。全镇人均GDP超5.79万元,人均储蓄存款超4.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8元,居南通市之首,率先融入苏南。
  近几年,随着叠石桥国际家纺产业、市场的进一步形成,三星镇的叠石桥市场已成为江苏省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和购物旅游景区,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华夏绣品第一镇”、“三星绣品名天下”已成为三星镇一块闪亮的金字招牌,特色产业使三星镇成了江苏的“小温州”、江苏的“小香港”。2002年12月,国家发改委以叠石桥的家纺产业为题,在三星镇举办了《中国叠石桥家纺产业发展高层论坛》,《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全国近百家新闻媒体,先后对我们三星镇进行了报道,叠石桥市场区域影响力和美誉度日益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