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发市场“期货玩法”待变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3-10 14:11:00
棉花、白糖、玉米等期货交易品种何时能够走进交易所是近年来期货业内普遍关注的话题。就在玉米等品种紧锣密鼓地准备就绪的风光时刻,另一个市场———批发市场的低调与沉默却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关注。
对于批发市场引进期货交易机制,业内人士颇有微词。对此批发市场内部人士坚持认为,批发市场只是借鉴了期货的一些交易方式,“形似神不似”。
而这种争论显然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日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公告称,国家标准GB/T18769—2002《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规范》正在进行修改,并向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修改意见和建议。预计2003年4月底完成修订工作。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此次修订小组的成员包括国家经贸委、中国证监会、中国期货业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等机构的相关人士以及一些专家学者。
由于原《规范》中引起争议最大的是保证金制度和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因此我们分析此次《规范》修订的核心内容是“保证金制度”问题,修订小组在刚刚结束的第一次讨论会议中对保证金制度还尚未讨论制定出成熟的修订方案。
批发市场的电子化交易黑猫还是白猫?
“您对海南、广西和吉林这三大批发市场有了解吗?”当记者直接提到这个问题时,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下称中期公司)的一位负责人显然不愿意正面作答,在记者的追问之下,该人士只给了记者一个讳莫如深的回答:“批发市场是业内比较敏感的话题,我不想对它做任何评论。”
“所谓期货,与远期合约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标准化的远期合约。”格林期货首席分析师于军礼向记者介绍,“批发市场所借用的就是期货的交易模式。”
“这个市场的确是这样做的(指期货交易模式),我认为,所有的疑问都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一是这个市场的存在以及它的运作究竟是不是合理的;二是如果大家对它有疑问应该怎样对待这种疑问。”前广西中轻食糖批发市场(非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负责人付晓钟这样解答记者的若干疑问。
据了解,目前全国有四大批发市场———广西食糖中心批发市场、海南橡胶中心批发市场、吉林玉米淀粉批发市场和全国棉花批发市场根据《规范》都在采用保证金制度和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等交易模式,而且通过电子商务的运用实现在互联网上建立多对多的企业关系,并通过撮合、拍卖、招标等形式,使买卖双方通过网上订货、物流配送的方式完成交易。此后,批发市场按照国标规范开始了一条不同于传统现货市场的道路。
《规范》的修订工作已经展开保证金制度成为修订焦点
批发市场与期货市场相似的交易手法令很多非专业人士感到困惑。特别是棉花、玉米、白糖等期货交易品种仍然“犹抱琵琶半遮面”,期货业内对《规范》下的批发市场远期电子化交易的态度也莫衷一是。
中期公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认为,批发市场的经营管理人员应该尽量与期货交易所沟通,批发市场和期货市场应该各具特色、互为补充,在交易方式上也不完全等同于期货交易,有自己的方式,如交割方式采取滚动交割、协议交割等。
但也有人认为批发市场引进期货交易机制缺乏监管,会引起人们对期货市场的误解和偏见,认为应该坚决取缔。
与期货市场相比,批发市场不存在市场禁入,对企业的资金来源也并无限制,在中国境内注册登记的企业法人(包括国有企业、经济实体)均可参与;加上它的进入门槛较低,参与者只需缴纳一定的摊位费,对交割等的限制也不是很严,这种灵活的机制与较低的成本,对现货商,尤其是中小企业很有吸引力。
因此,令业内人士忧虑的是批发市场会否抢占先机、分流资金,今后商品交易所推出白糖、玉米等期货新品能否成功运行将面临巨大挑战。
对此问题,中国糖业协会副理事长蒋天圣认为,即使交易所推出相应的期货交易品种,也未必“是批发市场的对手”。
如何摆正期货市场与批发市场二者的位置关系,如何能够使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让我们对《规范》的修订案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