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9-05 16:40:00
GB18383—2001《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已于9月1日发布实施。新标准的发布实施,为絮棉制品打假、查处黑心棉提供了锐利武器。
絮用纤维制品是指利用絮用纤维的填充物的制品,包括棉胎、棉被、褥子、垫子、枕套、服装等,是一种消费量很大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絮用纤维制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健康安全,必须保证质量。
但是,目前市场上制售的絮用纤维制品的质量状况令人担忧。一方面,絮用纤维制品标准不全、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将污染严重的棉花加工下脚料、废旧纺织品,甚至是生活垃圾、医用废弃物作为填充物,制售伪劣甚至有毒有害的絮用纤维制品,令人触目惊心。
按行业标准规定,棉胎需用六级以上的棉花制备。去年以来,棉花价格上涨,而市场上的棉胎价格却没有随之大幅上扬,主要原因就是大量使用劣质原料。过去,纺织厂淘汰下来的废棉价格每吨700元,由于被非法用于制絮棉制品,这些废棉也就一直卖到每吨5000元,致使市场上出售的不少絮棉制品质量不合格。如内蒙古自治区纤检局今年一季度检验的近20批次棉胎,全部不合格,其中50%是“黑心棉”。江苏省徐州市纤维检验局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床上用品质量进行执法检查,合格率只有72.2%。据反映,不少省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床上用品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合格率普遍较低。这种情况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决定对学生的床上用品进行政府采购,要求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进行质量把关。这些质量低劣的床上用品不仅使莘莘学子蒙受损失,有的还被当做救灾物资运往灾区。
更有甚者,有的造假窝点利用有毒害的垃圾棉制备絮棉制品。如江苏省盐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查获不法分子用医院废旧棉纱、火化场死人穿用过的棉衣、棉被等加工而成的“黑心棉”,执法人员现场查获18吨。四川省纤维检验局根据群众举报,查获“射洪太空床上用品厂”用卫生纸、卫生巾、一次性纱布、烂棉花漂白后制作的“黑心棉”棉胎2万多床,其中还有制成草绿色包装的军棉被。
“黑心棉”的泛滥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今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披露了成都市不法分子利用废弃医用棉制作劣质有害棉被、枕头牟取暴利的案件。朱镕基总理立即指示,必须将不法分子抓捕归案,依法严惩。为了落实朱总理的指示,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部署了絮棉打假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6月间,全国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共接到群众举报346个,出动执法人员9690多人次,对2346家絮棉制品制售企业或特殊用户的1618吨絮棉制品原料和35.2万件套絮棉制品进行了检查,办理了836个絮棉制品违法案件,销毁造假设备721台套,端掉造假黑窝点259个,有力地打击了制售伪劣絮棉制品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黑心棉”的泛滥不仅严重地扰乱了絮用纤维制品市场的秩序,而且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必须坚持予以打击。中央领导同志指出:人民政府就是要保护人民的安全和健康,决不允许这种伤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发生。对不法分子要绳之以法,加大查处力度和打击力度。GB18383-2001标准正是为了严厉打击“黑心棉”的需要而制定的,一定要坚决贯彻实施。
我国过去一直没有絮用纤维制品的国家标准,只有“棉胎”等行业标准和一些地方标准。由于技术法规的不健全,一些不法分子便趁机制售“黑心棉”。《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正是为了适应絮棉打假工作的需要而制定的。该标准规定了絮用纤维制品的通用技术要求,着重对原料、含杂质率、卫生、标识等方面作了强制性规定。如严禁用医用废弃纱布、工业废料、生活垃圾棉、棉短绒等作为絮用纤维制品的原料。在卫生要求方面规定不得检出绿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不得对皮肤和粘膜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不得检出蚤、蛑、臭虫等可能传染疾病与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足动物和蟑螂卵等;不得有异常气味。
还应该指出,有关部门在查处假冒伪劣絮棉制品时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查处,故意对所使用的原料冠以“人造棉”、“再生棉”甚至“太空棉”等似是而非的名称。针对这种情况,新制定的标准定位于“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凡絮用纤维制品,不论用什么原料,叫什么名称,都必须符合强制性的通用技术要求。
絮用纤维制品是指利用絮用纤维的填充物的制品,包括棉胎、棉被、褥子、垫子、枕套、服装等,是一种消费量很大的生活必需品。因此,絮用纤维制品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人身健康安全,必须保证质量。
但是,目前市场上制售的絮用纤维制品的质量状况令人担忧。一方面,絮用纤维制品标准不全、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的问题比较突出;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不顾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将污染严重的棉花加工下脚料、废旧纺织品,甚至是生活垃圾、医用废弃物作为填充物,制售伪劣甚至有毒有害的絮用纤维制品,令人触目惊心。
按行业标准规定,棉胎需用六级以上的棉花制备。去年以来,棉花价格上涨,而市场上的棉胎价格却没有随之大幅上扬,主要原因就是大量使用劣质原料。过去,纺织厂淘汰下来的废棉价格每吨700元,由于被非法用于制絮棉制品,这些废棉也就一直卖到每吨5000元,致使市场上出售的不少絮棉制品质量不合格。如内蒙古自治区纤检局今年一季度检验的近20批次棉胎,全部不合格,其中50%是“黑心棉”。江苏省徐州市纤维检验局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床上用品质量进行执法检查,合格率只有72.2%。据反映,不少省级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对大中专院校学生床上用品进行质量监督检查,合格率普遍较低。这种情况引起了当地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决定对学生的床上用品进行政府采购,要求由专业纤维检验机构进行质量把关。这些质量低劣的床上用品不仅使莘莘学子蒙受损失,有的还被当做救灾物资运往灾区。
更有甚者,有的造假窝点利用有毒害的垃圾棉制备絮棉制品。如江苏省盐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查获不法分子用医院废旧棉纱、火化场死人穿用过的棉衣、棉被等加工而成的“黑心棉”,执法人员现场查获18吨。四川省纤维检验局根据群众举报,查获“射洪太空床上用品厂”用卫生纸、卫生巾、一次性纱布、烂棉花漂白后制作的“黑心棉”棉胎2万多床,其中还有制成草绿色包装的军棉被。
“黑心棉”的泛滥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今年1月12日,中央电视台披露了成都市不法分子利用废弃医用棉制作劣质有害棉被、枕头牟取暴利的案件。朱镕基总理立即指示,必须将不法分子抓捕归案,依法严惩。为了落实朱总理的指示,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部署了絮棉打假工作。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至6月间,全国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共接到群众举报346个,出动执法人员9690多人次,对2346家絮棉制品制售企业或特殊用户的1618吨絮棉制品原料和35.2万件套絮棉制品进行了检查,办理了836个絮棉制品违法案件,销毁造假设备721台套,端掉造假黑窝点259个,有力地打击了制售伪劣絮棉制品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
“黑心棉”的泛滥不仅严重地扰乱了絮用纤维制品市场的秩序,而且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必须坚持予以打击。中央领导同志指出:人民政府就是要保护人民的安全和健康,决不允许这种伤害人民利益的事情发生。对不法分子要绳之以法,加大查处力度和打击力度。GB18383-2001标准正是为了严厉打击“黑心棉”的需要而制定的,一定要坚决贯彻实施。
我国过去一直没有絮用纤维制品的国家标准,只有“棉胎”等行业标准和一些地方标准。由于技术法规的不健全,一些不法分子便趁机制售“黑心棉”。《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正是为了适应絮棉打假工作的需要而制定的。该标准规定了絮用纤维制品的通用技术要求,着重对原料、含杂质率、卫生、标识等方面作了强制性规定。如严禁用医用废弃纱布、工业废料、生活垃圾棉、棉短绒等作为絮用纤维制品的原料。在卫生要求方面规定不得检出绿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等致病菌;不得对皮肤和粘膜产生不良刺激,引起过敏反应;不得检出蚤、蛑、臭虫等可能传染疾病与危害人体健康的节足动物和蟑螂卵等;不得有异常气味。
还应该指出,有关部门在查处假冒伪劣絮棉制品时发现,一些不法分子为了逃避查处,故意对所使用的原料冠以“人造棉”、“再生棉”甚至“太空棉”等似是而非的名称。针对这种情况,新制定的标准定位于“絮用纤维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凡絮用纤维制品,不论用什么原料,叫什么名称,都必须符合强制性的通用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