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县蚕桑生产“三赢”战略初显成效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5-19 11:10:00
由于受到去年国内外丝绸市场总体较为疲软和农村外出劳力增多等因素制约,部分蚕农积极性有所下降。今年以来,县乡政府、县丝绸公司、蚕农联手,构建“政府营造产业发展环境,县丝绸公司全力培植骨干产业,蚕农增加经济效益”的三赢战略,以抓好优质蚕茧工程,调整行业结构,提高茧丝绸产品质量。以龙安乡为例:龙安乡作为开县常年发种量2900张的蚕桑基地乡,紧紧抓住近期国内外市场茧丝价格已出现止跌且平稳略升趋势、茧丝出口量及部分主销市场需求有所增加、今年下半年丝绸出口将可回升的有利形势,乡政府与县丝绸公司牵头,抽调县丝绸公司、乡经济发展办公室等部门人员组成联合调研组,着力考察生产能力、产品质量、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由于政府加强了宏观政策引导,蚕农市场经济意识增强,蚕丝行业通过理性经营及时调整生产,“三赢”成效初显。
1.争抓退耕还林契机,稳固优化蚕业基础,为茧丝绸加工提供优质原料。
实施县委县府提出的“十百千万优质茧产业化工程”,必须坚持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目前,龙安蚕桑发展逐步实现育苗栽桑与良桑嫁接改造、优良蚕桑品种试验试繁并重上来;从粗放养蚕转移到养蚕设施改造、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集约经营上来;从一家一户养蚕经营转移到专业化生产上来,对全乡蚕桑基地村开展动态考核,建立严格的考核责任机制,在去年新建桑园350亩,栽桑19万株的基础上,今年已纳入规划新建桑园1200亩、新植桑树120万株。
2.大力推行“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推进集约化、产业化进程。
解放开县丝绸发展的生产力,必须在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上拓展新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协调工农关系,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搭建好行业大平台。重点发展、完善蚕桑专业合作社,辅以二次返利等优惠政策吸引蚕农加入。今年以来,龙安乡在县丝绸公司的指导下,按照“民有、民管、民享”的合作组织原则,新建“联利、联心、联力”的蚕桑专业合作社2个,入社蚕农达360户。
3.加强技改力度,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提高开县茧丝品质,必须负重自强,整合蚕丝业资源,开拓创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建立良性的产业链,坚持以质取胜不动摇,千方百计提高蚕茧质量。结合春蚕和春耕生产,县丝绸公司派出大批科技人员和乡政府干部一道,以贯彻《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为契机,开展栽桑养蚕技术大培训,并将蚕桑科技VCD在乡广播电视站反复宣传播放,开展科技赶场,出台多项激励措施,大力推行小蚕共育、室外大棚养蚕、纸板方格蔟等实用技术,全力提高养蚕单产、提高蚕茧内在质量,增加蚕农经济效益。乡政府对新建的养蚕大棚每间验收合格补助600元,现已新建17处养蚕大棚,共补贴蚕农建棚资金10200元。
4.重点扶持养蚕大户,搞好示范点建设。
提升开县茧丝绸整体水平,必须抓住制约发展的质量瓶颈,按照“突出基础,重抓技术,整体推进”的思路,乡村蚕桑技术员蹲点指导、资金重点倾斜的原则,对新增养蚕大户及时配备喷雾器、消毒池、消毒药物若干,严格控制蚕病危害,通过重点户和专业户的示范辐射作用,使蚕农养上放心蚕。
5.规范鲜茧流通秩序,坚持市场准入。
坚持“谁投资发展,谁收购受益”的原则,严格鲜茧收购资格的认定审批条件、程序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规范鲜茧流通秩序力度,工商部门依法取缔无证收购单位,技术监督部门坚决查处违反质量标准的收购单位,营造良好的收购经营秩序;鲜茧收购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市场进行调节;鲜茧质量检验收购体现优质优价。
1.争抓退耕还林契机,稳固优化蚕业基础,为茧丝绸加工提供优质原料。
实施县委县府提出的“十百千万优质茧产业化工程”,必须坚持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目前,龙安蚕桑发展逐步实现育苗栽桑与良桑嫁接改造、优良蚕桑品种试验试繁并重上来;从粗放养蚕转移到养蚕设施改造、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健全、集约经营上来;从一家一户养蚕经营转移到专业化生产上来,对全乡蚕桑基地村开展动态考核,建立严格的考核责任机制,在去年新建桑园350亩,栽桑19万株的基础上,今年已纳入规划新建桑园1200亩、新植桑树120万株。
2.大力推行“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推进集约化、产业化进程。
解放开县丝绸发展的生产力,必须在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上拓展新思路,引入竞争机制,协调工农关系,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搭建好行业大平台。重点发展、完善蚕桑专业合作社,辅以二次返利等优惠政策吸引蚕农加入。今年以来,龙安乡在县丝绸公司的指导下,按照“民有、民管、民享”的合作组织原则,新建“联利、联心、联力”的蚕桑专业合作社2个,入社蚕农达360户。
3.加强技改力度,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提高开县茧丝品质,必须负重自强,整合蚕丝业资源,开拓创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建立良性的产业链,坚持以质取胜不动摇,千方百计提高蚕茧质量。结合春蚕和春耕生产,县丝绸公司派出大批科技人员和乡政府干部一道,以贯彻《茧丝质量监督管理办法》为契机,开展栽桑养蚕技术大培训,并将蚕桑科技VCD在乡广播电视站反复宣传播放,开展科技赶场,出台多项激励措施,大力推行小蚕共育、室外大棚养蚕、纸板方格蔟等实用技术,全力提高养蚕单产、提高蚕茧内在质量,增加蚕农经济效益。乡政府对新建的养蚕大棚每间验收合格补助600元,现已新建17处养蚕大棚,共补贴蚕农建棚资金10200元。
4.重点扶持养蚕大户,搞好示范点建设。
提升开县茧丝绸整体水平,必须抓住制约发展的质量瓶颈,按照“突出基础,重抓技术,整体推进”的思路,乡村蚕桑技术员蹲点指导、资金重点倾斜的原则,对新增养蚕大户及时配备喷雾器、消毒池、消毒药物若干,严格控制蚕病危害,通过重点户和专业户的示范辐射作用,使蚕农养上放心蚕。
5.规范鲜茧流通秩序,坚持市场准入。
坚持“谁投资发展,谁收购受益”的原则,严格鲜茧收购资格的认定审批条件、程序和市场准入制度;加大规范鲜茧流通秩序力度,工商部门依法取缔无证收购单位,技术监督部门坚决查处违反质量标准的收购单位,营造良好的收购经营秩序;鲜茧收购实行政府指导价,由市场进行调节;鲜茧质量检验收购体现优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