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今年丝绸出口是个啥形势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9-11 11:37:00
                     今年丝绸出口是个啥形势 
       访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陈亦庆   
    近日,就上半年的丝绸出口情况和下半年茧丝产销形势等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副总裁陈亦庆。
    记者:丝绸业是一个外向型产业,对国际市场依存度很高,加之丝绸产业链长,不但跨动植物两个领域,而且涉及农工贸三个方面,在预测和主动调整方面有其难度和滞后性,所以每次国际市场的起落都给行业带来震荡和损害。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丝绸业又处在新的起落阶段,请您谈谈今年上半年丝绸出口情况如何?
    陈亦庆:根据海关统计,2002年1~6月我国丝绸商品(真丝产品)出口10.74亿美元,同比减少15.97%。与去年同期相比,尽管丝类、绸缎、制成品的出口数量都有增长,但丝类、绸缎、服装及制成品的累计出口金额都下降。其中蚕丝类出口11828吨,同比增加6.31%,出口额2亿美元,减少18.30%(桑蚕丝出口量增长26.84%,出口额减少4.85%);绸缎出口(含真丝针织物)1.47亿美元,同比减少17.02%(坯绸出口量增加3%,出口额减少16.85%);服装和制成品出口7.26亿美元,同比减少15.08%(服装出口7604万件套,6.28亿美元,同比出口量减少20.44%,出口额减少18.22%)。从出口平均单价看,除服装外各类丝绸产品同比均有下降,尤其是丝类产品的平均出口单价的降幅一般在20%~30%。
    由于丝绸原料性商品对世界经济、国际市场需求的反应较为敏感,加之去年原料性产品的出口基数较低,今年上半年这类产品出口量已开始增长,而且其增幅有逐步上升的趋势。
    据海关统计和对出口折丝量的匡算,今年上半年丝绸商品出口折丝量约2.95万吨(长、短纤维,下同),比去年同期增加0.8%。其中蚕丝类、绸缎和制成品的累计出口折丝量分别占上半年累计总出口折丝量的34.43%、12.97%和14.77%,出口量同比增长22.26%、17.62%和11.81%;而针织服装和非针织服装的累计出口折丝量分别占总出口折丝量的14.57%和23.26%,出口量同比减少14.71%和21.75%。
    从出口对象看,上半年出口量增幅较大的国别、地区,丝类主要是印度(双宫丝、绢纺纱线)、日本(其它桑蚕丝、捻丝、废丝、绢纺纱线)、意大利(土丝、其它桑蚕丝)、德国(废丝)、韩国(废丝、绢纺纱线)、巴基斯坦(绢纺纱线);坯绸主要是日本、印度、韩国、新加坡、伊朗;印染绸主要是中东地区(阿联酋、沙特)、拉美等;服装主要是日本。
    记者:从数字上看,上半年丝绸出口总体仍显疲软。请分析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陈亦庆:初步分析大致有以下原因:
    一、年初以来的种种迹象表明,世界经济状况复杂,复苏缓慢,国际市场对丝绸需求仍显疲软。据反映,企业一般应有合理的库存,国际市场经过较长时间的清淡后,库存也应消化无几了,然而上半年国内外客户单子少、数量小的情况仍未根本改变,表现出客户缺少购买欲望,较为谨慎。
    二、国际市场疲软的同时,国内蚕茧生产总体上仍基本正常,茧丝库存压力没有缓解,价格一路走低,国内企业低价竞销愈演愈烈,丝绸产品出口和内销价格降到历史低位,使上半年出口总额同比减幅很大。
    三、目前,世界上存在约160多个自由贸易区和双边自由贸易协定,区域保护及绿色壁垒对我国出口也有较大影响。
    四、我国丝绸业总体上技术设备较落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滞后,这不仅影响了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和竞争力,也难以增加丝纤维的消费总量。
    五、企业间竞争激烈,困难增加。首先,随着出口经营权的扩大,经营主体的增加,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由于在出口退税、银行贷款、降低成本和灵活做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产生了激烈的竞争。例如,目前占我国纺织丝绸出口65%左右的国有外贸企业,在上述条件方面远不如三资企业优越,相应地削弱了它们的出口竞争力,严重制约了它们的出口。其次是去年工厂购进的原料价格相对较高,遇到今年低迷的行情,不是加大库存,积压资金,就是亏本经营。今年,不少地区的春茧质量下降,绢纺原料又很便宜,增加了缫丝生产成本和丝厂解困的难度。各地反映,企业的亏损面增加很多。还有,出口退税长期滞后,解决迟缓,企业资金周转困难也是一个原因。
    记者:在我国上半年丝绸出口总体疲软的情况下,对日本的出口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对印度的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这是为什么?
    陈亦庆:上半年,我国对日本丝绸出口额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桑蚕丝、捻丝、废丝、绢纺纱线等出口增长较快。据报道,主要是因为今年以来在日元贬值和全球经济回升的刺激下,其经济出现了好转迹象。如,某些产业的生产有回升,企业倒闭减少,失业率下降;个人消费持续增长;出口增长得到恢复,贸易盈余扩大。日本经济景气由6月的“触底”,上调为部分经济动向指标开始复苏。
    上半年印度进口我国桑蚕丝2966吨,同比增加62%其中进口双宫丝2136吨,同比增长105%,进口柞蚕丝496吨,同比增长89%,进口绢纺纱线508吨主要是纟由丝,同比增长60%,进口坯绸665万米,同比增长336%。其进口增加的原因:一是由于印巴关系紧张,印度出口商预测因战争阴云将影响其丝绸出口,外国客户提前6个月就给印度下了订单,使印度新年度以来丝绸出口增加,其中4月份出口增加18%,使印度上半年的需丝量增加。二是印度政府今年公布一项规划,要求增加高质量的丝绸产品,今年要达到900吨,去年仅为500吨,以使印度丝绸在国际市场赢得更大的份额。三是印度客商利用我国茧丝行情低落的机会,增加进口量,降低成本。
    记者:下半年已经过去了两个多月,我国茧丝产销情况会有什么新的变化?在价格方面会不会有所好转?出口方面和丝绸企业有哪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陈亦庆:下半年的茧丝供应过剩压力将进一步增大,茧丝价格难以回升。今年3月份,在青岛召开的全国蚕茧收烘工作研讨会上,大家的基本共识之一是,我国茧丝产销形势正在形成实质性的供大于求。
    今年,尽管有些主产区春茧生产不同程度地遭受了自然灾害的影响,其蚕茧质量、单产有所下降,但据初步统计,全国春茧产量仍增长了11.74%。此外,秋茧生产如能有一个较为正常的年景,茧丝价格不再明显走低,加之蚕茧在农副产品间的比较效益仍相对较好等原因,估计今年秋茧产量也还能维持一定的水平,全年蚕茧量甚至还可能有所增加。如果全年全国桑蚕茧比去年增长3%~5%,柞蚕茧生产与去年基本持平,下半年的供丝量将达到5.7万吨左右含上半年过剩结转到下半年的数量,假设下半年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5%,按此匡算,下半年茧丝包括长短纤维,供应过剩约1.5万吨。
    在出口方面,下半年丝绸产品的出口量有可能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出口金额下降局面可能难以扭转。理由是:世界经济的复苏前景难以预料,即使今年下半年有较快回升,要明显反映到丝绸出口上估计也要到明年上半年了。但是,只要世界主要经济体不再出现新的衰退,随着需求的缓慢回升,出口减幅有望缩小。此外,美元贬值对丝绸出口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今年下半年茧丝价格总体上难有回升,如无特殊情况,可能仍会在低水平上小幅波动。然而,以下一些情况值得业内人士注意:
    一、印度的变数可能较大。上半年印度进口中国丝类和坯绸较多,据反映,今年6月前后又基本处理了去年下半年以来从中国进的压港货。因此,下半年印度可能难以保持上半年的需求势头。还有,近年来印度一直认为中国的低价生丝冲击了印度的蚕桑、丝绸业,印度广大蚕农和有关方面呼吁其政府提高中国生丝进口关税,以限制中国丝的进口,保护其丝绸业的发展。最近,印度政府已正式向中国提出了对中国生丝出口的反倾销问题,这将对我国丝绸出口印度带来重大影响。
    二、今年春茧生产发展过猛的某些主产区,其秋茧生产能不能保持相对稳定,那些秋蚕发种减幅较大的主产区,其秋茧生产的下降对全国蚕茧产量的影响程度有多大,这些都难以确定。
    三、由于今年有些主产省的春茧质量、单产下降,实际的有效供丝量,尤其是质量较好、品位较高丝的供应量将减少;有些地区夏蚕、早秋蚕的饲养量减少;印度对我生丝出口反倾销等有可能使国内茧丝价格继续低迷,直接影响中、晚秋茧的生产。这些因素进而影响到今年下半年甚至明年供丝量减少的预期。与此同时,如果国际需求又显示较快回升,从而使形势可能变得较为脆弱,不排除茧丝价格出现反弹回升的可能。
    因此,今年下半年的茧丝产销、供求形势以及行情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有可能因蚕茧生产增加或需求下降,使形势更为严峻,价格继续走低;也有可能受某些因素的推动,形势出现逆转,价格反弹,甚至由于人为因素出现非理性的上扬。
    记者:根据目前严峻的茧丝产销形势,您有何建议?
    陈亦庆:首先,我们要认清形势,积极调整。按我国目前的生产力水平和蚕桑生产基础,以及随着蚕业科技的进步和蚕茧单产、质量的提高,不仅能完全满足我国丝绸内外销的需要,而且茧丝年供应量超过1994、1995年也是完全可能的。在目前丝绸消费尚无质的突破的情况下,进一步扩大蚕桑生产规模将有损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国家和各地有关部门加强对茧丝产销形势的宣传和信息传导,使蚕丝生产的基层部门,尤其是蚕农对形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进而主动调整种植结构和蚕茧生产。在行情长期低落的情况下,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有计划地减少发种量、缩小种桑养蚕的规模等,也应视为行业自我修复并走向新的平衡的一个重要途径。
    其次,建议国家综合实施宏观调控。除了需要采取措施、扩大内外销售,增加丝绸消费外,要适时启动国家对厂丝的储备,使我国丝绸流通领域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茧丝流通量,维持一个相对合理的价位,从而稳定行业信心。目前的茧丝价格已跌到15年来的最低水平,请有关部门给予关注。
    第三,从多年来丝绸行业起起落落的情况看,这一产业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一个易多易少的动荡产业。这一轮的调整将是优胜劣汰、更深层次的调整,而且更主要的是要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整。因此,建议国家和各地加快推进茧丝绸市场体系建设,提高行业基础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为行业的长远稳定发展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