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入世纺织业要增强国际竞争力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2-25 13:43:00
2001年我国纺织工业生产和销售保持了稳定增长,纺织品服装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创历史最高水平。但是纺织行业经济效益却明显下降。全行业实现利润267.7亿元,同比下降5.4%,减少22亿元。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利润9.5亿元,下降83.4%。
据分析,影响2001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是:
一、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大幅度回落,更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价格进一步下降。
二、国内外棉价差距较大。6月份国家采取了四项应急措施后,国内棉价才逐步回落,但全年国内平均棉价仍比国际高出1300元/吨,全行业因此减少利润约60多亿元。
三、出口退税速度慢。既加剧了纺织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矛盾,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加大了企业资金成本,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
国企应变能力差,减利47亿;非国企积极应对,增利25亿
纺织经济运行情况反映出行业内还存在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
纺织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慢,缺乏市场适应能力。在出口增速减缓、内需增长不快的情况下,生产势头不减,造成产销率下降,库存增加,价格下跌。去年全行业产销率96.43%,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全行业产成品资金960亿元,同比增长10.4%。
国有企业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市场形势急剧变化后首先受到冲击的仍然是国有企业。去年纺织行业国有企业减利47.5亿元,非国有企业却增利25亿元。除内蒙古、青海、山西、安徽外,其他16个地区国有纺织企业整体亏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国有企业机制不活,人员多、社会负担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0%,比非国有企业高出近5个百分点。
企业设备老化,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去年纺织行业新产品产值率为3.7%,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低6.3个百分点。如化纤业仍然以大路产品为主,差别化纤维只占20%左右。
入世对纺织业的挑战不容忽视
入世对纺织工业的有利影响有:一是可以及时获得多边优惠待遇;二是有利于扩大企业进口自主权,可以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我国纺织产品的竞争力;三是投资领域逐步开放,外资进入的步伐将加快,化纤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印染后整理等见效快、国内技术落后的产业有望成为外资进入的重点。
入世后,更多外资将进入纺织业,这有利于加快技术革新,对我国纺织业的技术和设备改造、产业升级将起到推动作用,特别是纺织业的瓶颈产业———染整业将成为他们投资的重点。而流通领域的外资企业可以帮助中国纺织企业直接进入国外的采购系统,从而促进出口。
同时也要看到,入世对纺织行业的好处远没有预想的那么大,短期内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不可能出现大幅度增长。而入世对于纺织工业现实的挑战更不容忽视:全球纺织贸易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墨西哥、加拿大等新兴纺织工业国家与我国展开激烈竞争;部分国有纺织企业尤其是中西部企业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降低关税、取消配额后,化纤产品价格将更多地受到国际市场的约束。
入世后,三资企业获得了国民待遇,而它的一些优惠政策,如减免税等,国企不可能获得,国企的负担三资企业也没有。另一个不利因素是外资对国内市场的挤占。现在新引进的外资不受内销外销的限制,特别是在服装领域,挟洋品牌而来的高档时装会在中国大大增加,必将加剧对已经十分激烈的国内市场的争夺。
今年纺织行业除了可以获得多边的优惠待遇外,最直接的反应是纺织原料及产品关税将下降2.5个百分点。但是,入世后带来的挑战更明显,我国纺织行业的比较优势正在下降,劳动力成本已高于巴基斯坦、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对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的直接出口占47%,加上间接出口接近60%,这三大主销市场经济的衰退必将对我国出口带来影响。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着多种压力:巩固现有市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打破绿色壁垒与新型保护主义等。
国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纺织行业要把困难估计得严重一点,把影响时间预计得长一点,把应对预案准备得充分一点。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强调,要重视纺织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行政管理和行业中介组织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提高中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
《人民日报》 (2002年02月24日第五版)
据分析,影响2001年我国纺织行业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是:
一、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纺织品服装出口增速大幅度回落,更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价格进一步下降。
二、国内外棉价差距较大。6月份国家采取了四项应急措施后,国内棉价才逐步回落,但全年国内平均棉价仍比国际高出1300元/吨,全行业因此减少利润约60多亿元。
三、出口退税速度慢。既加剧了纺织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的矛盾,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也加大了企业资金成本,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
国企应变能力差,减利47亿;非国企积极应对,增利25亿
纺织经济运行情况反映出行业内还存在一些深层矛盾和问题。
纺织企业对市场反应速度慢,缺乏市场适应能力。在出口增速减缓、内需增长不快的情况下,生产势头不减,造成产销率下降,库存增加,价格下跌。去年全行业产销率96.43%,同比下降0.46个百分点。全行业产成品资金960亿元,同比增长10.4%。
国有企业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市场形势急剧变化后首先受到冲击的仍然是国有企业。去年纺织行业国有企业减利47.5亿元,非国有企业却增利25亿元。除内蒙古、青海、山西、安徽外,其他16个地区国有纺织企业整体亏损。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国有企业机制不活,人员多、社会负担重。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占销售收入的10%,比非国有企业高出近5个百分点。
企业设备老化,创新能力不足,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去年纺织行业新产品产值率为3.7%,比全国工业平均水平低6.3个百分点。如化纤业仍然以大路产品为主,差别化纤维只占20%左右。
入世对纺织业的挑战不容忽视
入世对纺织工业的有利影响有:一是可以及时获得多边优惠待遇;二是有利于扩大企业进口自主权,可以更好地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提高我国纺织产品的竞争力;三是投资领域逐步开放,外资进入的步伐将加快,化纤等资本密集型产业以及印染后整理等见效快、国内技术落后的产业有望成为外资进入的重点。
入世后,更多外资将进入纺织业,这有利于加快技术革新,对我国纺织业的技术和设备改造、产业升级将起到推动作用,特别是纺织业的瓶颈产业———染整业将成为他们投资的重点。而流通领域的外资企业可以帮助中国纺织企业直接进入国外的采购系统,从而促进出口。
同时也要看到,入世对纺织行业的好处远没有预想的那么大,短期内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不可能出现大幅度增长。而入世对于纺织工业现实的挑战更不容忽视:全球纺织贸易格局正发生深刻变化,墨西哥、加拿大等新兴纺织工业国家与我国展开激烈竞争;部分国有纺织企业尤其是中西部企业竞争力不强的矛盾依然突出;降低关税、取消配额后,化纤产品价格将更多地受到国际市场的约束。
入世后,三资企业获得了国民待遇,而它的一些优惠政策,如减免税等,国企不可能获得,国企的负担三资企业也没有。另一个不利因素是外资对国内市场的挤占。现在新引进的外资不受内销外销的限制,特别是在服装领域,挟洋品牌而来的高档时装会在中国大大增加,必将加剧对已经十分激烈的国内市场的争夺。
今年纺织行业除了可以获得多边的优惠待遇外,最直接的反应是纺织原料及产品关税将下降2.5个百分点。但是,入世后带来的挑战更明显,我国纺织行业的比较优势正在下降,劳动力成本已高于巴基斯坦、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国际竞争更加激烈。
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中,对美国、日本和欧盟三大经济体的直接出口占47%,加上间接出口接近60%,这三大主销市场经济的衰退必将对我国出口带来影响。2002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面临着多种压力:巩固现有市场,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打破绿色壁垒与新型保护主义等。
国家经贸委有关负责人指出,纺织行业要把困难估计得严重一点,把影响时间预计得长一点,把应对预案准备得充分一点。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强调,要重视纺织产业集群区域经济竞争力,提高行政管理和行业中介组织服务的国际竞争力,加快提高中国纺织工业国际竞争力。
《人民日报》 (2002年02月24日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