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如何再度辉煌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2-01-20 11:20:00
裁判员加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在计划经济时代,尽享垄断经营之利,长期稳居全国丝类出口“霸主”地位。
转轨时期,作为四川外贸领域最大的体制改革试点,它被华神集团“吞食”。这桩承债兼并案所涉及我国最大金额“有损债务折实”,为外贸体制及国企改革趟出了新路。
春秋数易,几度沉浮。2001年,它引领450多万蚕农增收,以1.6亿美元的出口创汇业绩跃居全省首位,成为西部最大的出口企业。
见证历史风云,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董事长、四川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旭东淋漓诠释其发展战略。
记者:西部最大的出口企业、该省丝绸行业的龙头,省丝绸公司头上的光环很耀眼。但就出口规模和实力,仅相当于沿海地区的一个乡镇企业。面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全新竞争格局,省丝绸公司恐怕不会只做“西部王”吧。
彭旭东:机遇与挑战并存,恐怕是现在最为流行的一个词汇。对省丝绸而言,挑战已属别无选择,机遇并非尽在掌握。加入WTO,国际产业结构分工越来越细,赋予专业外贸公司更大的生存空间。
跨出丝绸行业领域,走综合外贸的路子,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去年,我们把具有四川特色的罐头和调味品摆上了新西兰的连锁超市;将皮制品、被套出口到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将通过了国际SGS检测的毛巾、睡衣系列产品直接摆上了澳大利亚最大的TARGET商场。出口种类从过去单一的丝绸扩大到各类服装、床上用品、皮革制品、食品、调料、酒类、医药、机电产品等。去年,非丝绸产品在公司全年出口总额中占40%以上份额,成为公司利润的增长点。最近,公司赴迪拜的人员即将动身,一方面巩固印度、韩国等丝绸传统市场,更重点开发中东、北非、俄罗斯等新市场。公司确立新的竞争法则:以多元化的市场、多元化的产品构建多元化的贸易体系。
记者:这就像著名的商界谚语,“不要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彭旭东:对!为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也不要把鸡蛋装在借来的篮子里。为此,公司探索了一条以产权为纽带的贸工农一体化实业之路,并实现了双赢。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依赖行政纽带捏合的基地模式,先后以托管、租赁等方式接管了梓潼、盐亭等县的丝绸公司、丝绸厂、蚕种厂、茧站的资产,以并购、参控股等方式实现资产联结,如今,已实现了以绵阳为中心的绵阳绿神集团、以内江为中心的川南绿神集团,以及雅安、崇州等产业化茧丝生产基地的战略布局。货源基地的建设也带动了地方200多家丝绸工业企业的发展和450多万户蚕农致富。栽桑养蚕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方向。
记者:这是一石二鸟的效果。但在世界范围物流高度发达、“出口”与“内销”已无明显差别的今天,对外贸易只盯着国际市场,战术是否单一?像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大商业企业,有意把采购中心设置在中国,用自己的销售体系和市场品牌推进全球战略。据了解,沃尔玛总部采购代表对省丝绸开发的大豆蛋白纤维服饰表示了浓厚兴趣,也许,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出口转内销”。那么,省丝绸会有涉足“内销”领域的兴趣吗?
彭旭东:发展自己的产品,打造市场品牌,是专业外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去年,我们投资开发的“凯妮司”大豆蛋白纤维服饰在90届广交会上精彩亮相,华联集团、北京燕莎、上海一百表示了希望进场设柜销售的意愿。同时,公司将以国家级华神农业技术资源中心、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科院镇江蚕研所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保持绿色生态型织物的开发研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再造“绿神”茧丝绸原料品牌优势。与之相依,将建立完善的外贸代理管理体系,利用省丝绸在国外市场的资信、渠道、经验,打造“金顶”代理品牌,走向美国“耐克”经营模式,成为搭载企业驶向国际市场的代理“航母”。
记者:三个品牌,构架起省丝绸未来发展的支撑点。据悉,省丝绸正在进行“有损债务折实”谈判,将促成全国外贸最大一桩承债兼并案“水落石出”。你如何看待这种制度转换的成本?
彭旭东:市场经济运行法则,必然要求国有企业为不良资产积累付出代价。华神集团兼并省丝绸这桩“事实婚姻”式兼并,使省丝绸获得了3年挂帐停息的喘息机会。通过改章建制,3年出口连年攀升,今年出口跃居全省榜首,创下1.6亿美元的业绩。但兼并并未解决省丝绸遗留问题,目前,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与我们都认为用“有损债务折实”的方法,对省丝绸5.2亿元的债务“缩水打折”,促成省丝绸通过承债兼并获得资本金,依靠造血机能进入良性循环,这是用面对现实的原则解决国企改革问题的方法,有利于金融债权的回收,有利于出资人付出相应的代价,有利于国企的发展。
记者:据透露,华神一度曾有意从此次兼并中“撤退”,寻求别的兼并主体?
彭旭东:有过彷徨,但硬着头皮走了下来。省丝绸前亏过大,债务负担过重,面临破产倒闭。国家经贸委没有出台任何债务折实的指导文件,我们的兼并属“摸‘不’着石头过河”。但国际上有先例,原民主德国有一家欧洲最大的钢厂,通过对资产进行评估后,原报价100亿马克的钢厂最后被人家用102马克的象征性价格买下,最终损失由德国财政予以核销。但无论如何,这笔全国最大一笔呆坏帐的折实,将决定省丝绸未来发展的前景,奠定兼并成功的基础,为我省乃至全国外贸体制改革、国企改革趟出一条路。
记者:看来改革最需要的是如丝般坚韧的毅力。(信息来源:四川日报)
转轨时期,作为四川外贸领域最大的体制改革试点,它被华神集团“吞食”。这桩承债兼并案所涉及我国最大金额“有损债务折实”,为外贸体制及国企改革趟出了新路。
春秋数易,几度沉浮。2001年,它引领450多万蚕农增收,以1.6亿美元的出口创汇业绩跃居全省首位,成为西部最大的出口企业。
见证历史风云,四川省丝绸进出口公司董事长、四川华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旭东淋漓诠释其发展战略。
记者:西部最大的出口企业、该省丝绸行业的龙头,省丝绸公司头上的光环很耀眼。但就出口规模和实力,仅相当于沿海地区的一个乡镇企业。面对加入WTO所带来的全新竞争格局,省丝绸公司恐怕不会只做“西部王”吧。
彭旭东:机遇与挑战并存,恐怕是现在最为流行的一个词汇。对省丝绸而言,挑战已属别无选择,机遇并非尽在掌握。加入WTO,国际产业结构分工越来越细,赋予专业外贸公司更大的生存空间。
跨出丝绸行业领域,走综合外贸的路子,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去年,我们把具有四川特色的罐头和调味品摆上了新西兰的连锁超市;将皮制品、被套出口到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将通过了国际SGS检测的毛巾、睡衣系列产品直接摆上了澳大利亚最大的TARGET商场。出口种类从过去单一的丝绸扩大到各类服装、床上用品、皮革制品、食品、调料、酒类、医药、机电产品等。去年,非丝绸产品在公司全年出口总额中占40%以上份额,成为公司利润的增长点。最近,公司赴迪拜的人员即将动身,一方面巩固印度、韩国等丝绸传统市场,更重点开发中东、北非、俄罗斯等新市场。公司确立新的竞争法则:以多元化的市场、多元化的产品构建多元化的贸易体系。
记者:这就像著名的商界谚语,“不要把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彭旭东:对!为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也不要把鸡蛋装在借来的篮子里。为此,公司探索了一条以产权为纽带的贸工农一体化实业之路,并实现了双赢。打破计划经济条件下依赖行政纽带捏合的基地模式,先后以托管、租赁等方式接管了梓潼、盐亭等县的丝绸公司、丝绸厂、蚕种厂、茧站的资产,以并购、参控股等方式实现资产联结,如今,已实现了以绵阳为中心的绵阳绿神集团、以内江为中心的川南绿神集团,以及雅安、崇州等产业化茧丝生产基地的战略布局。货源基地的建设也带动了地方200多家丝绸工业企业的发展和450多万户蚕农致富。栽桑养蚕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我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具有比较优势的方向。
记者:这是一石二鸟的效果。但在世界范围物流高度发达、“出口”与“内销”已无明显差别的今天,对外贸易只盯着国际市场,战术是否单一?像家乐福、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大商业企业,有意把采购中心设置在中国,用自己的销售体系和市场品牌推进全球战略。据了解,沃尔玛总部采购代表对省丝绸开发的大豆蛋白纤维服饰表示了浓厚兴趣,也许,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出口转内销”。那么,省丝绸会有涉足“内销”领域的兴趣吗?
彭旭东:发展自己的产品,打造市场品牌,是专业外贸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去年,我们投资开发的“凯妮司”大豆蛋白纤维服饰在90届广交会上精彩亮相,华联集团、北京燕莎、上海一百表示了希望进场设柜销售的意愿。同时,公司将以国家级华神农业技术资源中心、西南农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科院镇江蚕研所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建立科技创新机制,加速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保持绿色生态型织物的开发研究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再造“绿神”茧丝绸原料品牌优势。与之相依,将建立完善的外贸代理管理体系,利用省丝绸在国外市场的资信、渠道、经验,打造“金顶”代理品牌,走向美国“耐克”经营模式,成为搭载企业驶向国际市场的代理“航母”。
记者:三个品牌,构架起省丝绸未来发展的支撑点。据悉,省丝绸正在进行“有损债务折实”谈判,将促成全国外贸最大一桩承债兼并案“水落石出”。你如何看待这种制度转换的成本?
彭旭东:市场经济运行法则,必然要求国有企业为不良资产积累付出代价。华神集团兼并省丝绸这桩“事实婚姻”式兼并,使省丝绸获得了3年挂帐停息的喘息机会。通过改章建制,3年出口连年攀升,今年出口跃居全省榜首,创下1.6亿美元的业绩。但兼并并未解决省丝绸遗留问题,目前,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与我们都认为用“有损债务折实”的方法,对省丝绸5.2亿元的债务“缩水打折”,促成省丝绸通过承债兼并获得资本金,依靠造血机能进入良性循环,这是用面对现实的原则解决国企改革问题的方法,有利于金融债权的回收,有利于出资人付出相应的代价,有利于国企的发展。
记者:据透露,华神一度曾有意从此次兼并中“撤退”,寻求别的兼并主体?
彭旭东:有过彷徨,但硬着头皮走了下来。省丝绸前亏过大,债务负担过重,面临破产倒闭。国家经贸委没有出台任何债务折实的指导文件,我们的兼并属“摸‘不’着石头过河”。但国际上有先例,原民主德国有一家欧洲最大的钢厂,通过对资产进行评估后,原报价100亿马克的钢厂最后被人家用102马克的象征性价格买下,最终损失由德国财政予以核销。但无论如何,这笔全国最大一笔呆坏帐的折实,将决定省丝绸未来发展的前景,奠定兼并成功的基础,为我省乃至全国外贸体制改革、国企改革趟出一条路。
记者:看来改革最需要的是如丝般坚韧的毅力。(信息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