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茧丝产销形势和价格分析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10-29 13:29:00
今年上半年的丝绸出口虽然逐月放慢,但总的情况还是比较好的,总量匡算,茧丝供应出现不小的缺口。因此,四、五月份以前的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茧丝价格一直处于相对高位,干茧平均价为6.79万元/吨(10级,出丝率33%。下同),生丝平均价21.35万元/吨(3A,20D/22D,下同)。进入6月以后,价格明显下滑,干茧降到5.31万元/吨,生丝降到19.22万元/吨。7月2日,干茧价为4.5万元/吨,生丝价为16.1万元/吨。其主要原因是:
(一)四、五月份以前,由于去年出口的惯性,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出口的负面影响的滞后,丝绸出口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国内茧丝供应表现出偏紧,茧丝行情尽管也在逐步下走,但四、五月以前总的处于高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惯性的逐步减弱,国际经济增长减缓对出口负面影响越来越凸现出来,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客户观望,出口放缓越来越显现。首先在丝绸原料性的丝类商品的出口上,后来在绸缎、服装的出口上逐渐明显出来。从四月份开始,丝类、蚕茧出口首先出现负增长,其它丝绸产品的出口增幅也开始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二)从生产和供应方面看,今年四月中下旬以后,全国各地的春茧从南到北陆续上市。据了解,今年春茧从总体上看,质量好,产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国今年蚕茧生产的发展普遍较猛,全年蚕茧产量有可能增长10%左右。这给人们带来了茧丝供应充裕的预期。这些产销和供求的实际情况,并由此造成过低的预期效应,使6月以后的茧丝价格明显下跌,甚至出现了一个月内丝价下跌3-4万元/吨的非理性现象。
根据近年来茧丝行情波动的实际情况看,在产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干茧价一般在5.5万元/吨左右,生丝价18-19万元/吨,是较为合理的价位,离开这个价位过低或过高,迟早会在某些新的因素影响下逐步回归。
今年7月初以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价格又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其主要原因:(1)对印度的生丝出口使四川丝价回升并带动了江浙等地的茧丝价格上涨;(2)各地工厂进入生产高峰期,江浙等地丝厂去外地购茧(本地春茧在库先不用)以弥补原料缺口,引发了很多需求及其预期需求。据反映,一些丝厂、绸厂的茧丝原料备货较充裕,有的工厂已将年底前所需的原料备妥;(3)中间商囤积,待价而沽。
从国际经济环境,以及我国茧丝产销和供求的基本面来分析,估计在今年年底前,茧丝价格再明显上涨有难度。
首先,世界经济环境对丝绸出口正面影响可能很有限。
半年多来的事实已证明,约占世界GDP 1/3的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滑,对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不景气反过来又使美国经济受到冲击。据专家预计,美国经济的景气应能复苏,但目前仍处于低速调整期,并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不大可能出现快速反弹。甚至,有人认为世界经济正面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情况可能比预计的更严重。美国商务部7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的实际GDP仅增长0.7%,为过去8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最低的一个季度。美联储经过6次降息后,空间已有限,其经济回升的日期可能会延后。今年年初以来,美国为刺激其经济所实施的降息、减税政策,即使有可能于今年第四季度产生效果,美国和世界经济相继出现复苏,市场需求有所回升,但反映到出口上同样也有个滞后问题,尤其象丝绸这类既非生活必需品,也非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因此,年内世界经济复苏对我丝绸出口实际的正面影响估计是很有限的。
其次,在丝绸出口方面,今年下半年,特别是后期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负增长。
从国际市场对丝绸的需求相对稳定的观点出发,丝绸原料性商品上半年的订单和成交出口较少,下半年可能会有所恢复,特别是九月份以后。这应该是对价格有支撑力的利好估计。但是,丝绸服装和制成品的出口增幅可能因世界经济下降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明显,使这部份丝绸产品的出口增幅继续下降,甚至在下半年后期可能也会出现负增长。从下半年丝绸原料性商品出口和丝绸服装、制成品出口情况综合分析估计,在后期整个丝绸出口累计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可能基本持平或出现一定幅度的负增长。
第三,全国蚕茧生产势头较猛,下半年茧丝供应偏松。
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对我国蚕茧生产的影响也有个滞后问题。至目前,今年我国蚕茧生产发展势头一直较好。各地受经济效益的刺激,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他们一方面调整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同时着力提高科学养蚕的水平,并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今年下半年如无大的自然灾害,预计全国全年的蚕茧产量有可能达到50万吨左右。
根据上述分析,今年下半年总的茧丝供应偏松,如无特殊情况,茧丝价格在目前基础上缺乏回升的实际支撑力,难以明显回升。这种情况有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然而,下半年的茧丝行情可能还将受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包括秋茧上市前后的茧丝行情对秋茧收购价格的影响;国内过大的加工能力,工厂某些期间性或非理性的买卖行为;印度对我丝类的实际需求和对其出口动向,以及欧洲客户休假后的订货情况等。
据目前已掌握的情况,总量匡算,今年茧丝供应可能偏多一点,但实际上可能多也多不了多少,象我们这样一个丝绸产销大国,适当多一点也可以说产销基本平衡。然而,由于我们这个行业不成熟,往往是多也多不得,少也少不起,容易出现预期效应的放大,产生很大的盲目性。我们要认真分析,正确把握。
(一)四、五月份以前,由于去年出口的惯性,以及世界经济形势变化对出口的负面影响的滞后,丝绸出口一直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国内茧丝供应表现出偏紧,茧丝行情尽管也在逐步下走,但四、五月以前总的处于高位。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出口惯性的逐步减弱,国际经济增长减缓对出口负面影响越来越凸现出来,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客户观望,出口放缓越来越显现。首先在丝绸原料性的丝类商品的出口上,后来在绸缎、服装的出口上逐渐明显出来。从四月份开始,丝类、蚕茧出口首先出现负增长,其它丝绸产品的出口增幅也开始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二)从生产和供应方面看,今年四月中下旬以后,全国各地的春茧从南到北陆续上市。据了解,今年春茧从总体上看,质量好,产量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全国今年蚕茧生产的发展普遍较猛,全年蚕茧产量有可能增长10%左右。这给人们带来了茧丝供应充裕的预期。这些产销和供求的实际情况,并由此造成过低的预期效应,使6月以后的茧丝价格明显下跌,甚至出现了一个月内丝价下跌3-4万元/吨的非理性现象。
根据近年来茧丝行情波动的实际情况看,在产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干茧价一般在5.5万元/吨左右,生丝价18-19万元/吨,是较为合理的价位,离开这个价位过低或过高,迟早会在某些新的因素影响下逐步回归。
今年7月初以来,中国茧丝绸交易市场的价格又出现较大幅度的回升。其主要原因:(1)对印度的生丝出口使四川丝价回升并带动了江浙等地的茧丝价格上涨;(2)各地工厂进入生产高峰期,江浙等地丝厂去外地购茧(本地春茧在库先不用)以弥补原料缺口,引发了很多需求及其预期需求。据反映,一些丝厂、绸厂的茧丝原料备货较充裕,有的工厂已将年底前所需的原料备妥;(3)中间商囤积,待价而沽。
从国际经济环境,以及我国茧丝产销和供求的基本面来分析,估计在今年年底前,茧丝价格再明显上涨有难度。
首先,世界经济环境对丝绸出口正面影响可能很有限。
半年多来的事实已证明,约占世界GDP 1/3的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幅度下滑,对全球经济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较大影响,而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经济的不景气反过来又使美国经济受到冲击。据专家预计,美国经济的景气应能复苏,但目前仍处于低速调整期,并由于某些因素的制约,不大可能出现快速反弹。甚至,有人认为世界经济正面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情况可能比预计的更严重。美国商务部7月2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的实际GDP仅增长0.7%,为过去8年来经济增长速度最低的一个季度。美联储经过6次降息后,空间已有限,其经济回升的日期可能会延后。今年年初以来,美国为刺激其经济所实施的降息、减税政策,即使有可能于今年第四季度产生效果,美国和世界经济相继出现复苏,市场需求有所回升,但反映到出口上同样也有个滞后问题,尤其象丝绸这类既非生活必需品,也非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因此,年内世界经济复苏对我丝绸出口实际的正面影响估计是很有限的。
其次,在丝绸出口方面,今年下半年,特别是后期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负增长。
从国际市场对丝绸的需求相对稳定的观点出发,丝绸原料性商品上半年的订单和成交出口较少,下半年可能会有所恢复,特别是九月份以后。这应该是对价格有支撑力的利好估计。但是,丝绸服装和制成品的出口增幅可能因世界经济下降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明显,使这部份丝绸产品的出口增幅继续下降,甚至在下半年后期可能也会出现负增长。从下半年丝绸原料性商品出口和丝绸服装、制成品出口情况综合分析估计,在后期整个丝绸出口累计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可能基本持平或出现一定幅度的负增长。
第三,全国蚕茧生产势头较猛,下半年茧丝供应偏松。
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对我国蚕茧生产的影响也有个滞后问题。至目前,今年我国蚕茧生产发展势头一直较好。各地受经济效益的刺激,种桑养蚕的积极性普遍高涨。他们一方面调整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同时着力提高科学养蚕的水平,并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今年下半年如无大的自然灾害,预计全国全年的蚕茧产量有可能达到50万吨左右。
根据上述分析,今年下半年总的茧丝供应偏松,如无特殊情况,茧丝价格在目前基础上缺乏回升的实际支撑力,难以明显回升。这种情况有可能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
然而,下半年的茧丝行情可能还将受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包括秋茧上市前后的茧丝行情对秋茧收购价格的影响;国内过大的加工能力,工厂某些期间性或非理性的买卖行为;印度对我丝类的实际需求和对其出口动向,以及欧洲客户休假后的订货情况等。
据目前已掌握的情况,总量匡算,今年茧丝供应可能偏多一点,但实际上可能多也多不了多少,象我们这样一个丝绸产销大国,适当多一点也可以说产销基本平衡。然而,由于我们这个行业不成熟,往往是多也多不得,少也少不起,容易出现预期效应的放大,产生很大的盲目性。我们要认真分析,正确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