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纺织行业经济效益增幅逐月回落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1-08-20 10:24:00
上半年,我国纺织全行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但增幅逐月回落。棉纺业、化纤业减利,服装、丝绸、纺机、针织、印染等行业增利较多;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增利较多,上海、湖北、河南、天津、四川、辽宁减利增亏较多。
上半年,纺织全行业实现利润113.97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比一季度下降了11.16个百分点;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49.98亿元,同比增长21.81%;盈利企业盈利额163.96亿元,同比增长8.00%。
据业内分析,造成全行业效益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的影响日益显现,造成我国纺织出口增幅回落,进而使纺织全行业销售数量增幅逐月回落。1-2月纺织全行业销售数量增长14.29%,1-3月增长14.25%,1-4月增长13.75%,1-5月增长13.02%,1-6月增长12.80%。因此,由销售数量增长而增加的利润额逐月减少,1-6月累计同比增利50.59亿元,其中1-2月同比增利15.12亿元,3月同比增利9.73亿元,4月同比增利8.50亿元,5月同比增利8.84亿元,6月同比增利8.41亿元。二是纺织企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幅度不断扩大。1-2月平均售价同比下降0.41%,1-3月同比下降0.21%,1-4月同比下降0.41%,1-5月同比下降0.60%,1-6月同比下降0.86%。由于价格下跌而造成的减利逐月增大,1-6月累计同比减利35.67亿元,其中1-2月减利4.78亿元,3月增利0.70亿元,4月减利6.77亿元,5月减利9.34亿元,6月减利15.48亿元。
棉纺业、化纤业减利,服装、丝绸、纺机、针织、印染等行业增利较多。上半年,棉纺业实现利润11.57亿元,同比减少6.46亿元;化纤业利润14.86亿元,同比减少10.41亿元;服装业实现利润40.21亿元,同比增加7.89亿元;丝绸业利润8.56亿元,同比增加3.35亿元;纺机业利润5.51亿元,同比增加2.71亿元;针织业利润5.95亿元,同比增加1.40亿元;印染业利润5.34亿元,同比增加1.20亿元;毛纺织业、麻纺织业利润也有所增加。
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增利较多,上海、湖北、河南、天津、四川、辽宁减利增亏较多。上半年,在全国纺织行业中,盈利在1亿元以上的地区依次是浙江(35.92亿元)、江苏(28.37亿元)、山东(18.90亿元)、上海(11.61亿元)、福建(6.12亿元)、广东(4.91亿元)、河北(4.09亿元)、天津(2.62亿元)、内蒙古(1.96亿元)、湖北(1.37亿元),以上10个地区的盈利总额115.87亿元;亏损额较多的依次是陕西(0.71亿元)、新疆(亏损0.69亿元)、四川(亏损0.36亿元),北京、辽宁、吉林、江西、湖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也是全行业亏损。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利较多的主要是:浙江增利10.14亿元、山东增利2.54亿元、江苏增利1.11亿元、广东增利0.42亿元;减利增亏较多的是:上海减利2.05亿元、湖北减利1.97亿元、河南减利1.50亿元、天津减利1.15亿元、四川减利增亏0.95亿元、辽宁减利增亏0.74亿元。由于棉纺业和化纤业在国有纺织工业中比重较大,棉纺业和化纤业的效益下滑,造成国有纺织工业效益下滑。
上半年,国有纺织企业3246户实现利润11.32亿元,同比减少17.60亿元,下降了60.86%;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23.63亿元,同比增加6.90亿元,增加了41.22%;盈利企业盈利额34.95亿元,同比减少10.70亿元,减少了23.45%。国有棉纺业和化纤业减利额占国有纺织工业减利额的94%,其中国有棉纺业实现利润5.78亿元,同比减少6.36亿元;国有化纤业实现利润4.42亿元,同比减利4.42亿元。由于6月份国家采取了增加棉花进口、计划内尚未出口的新疆转为内销、加大国家储备棉抛售力度、提高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四项应急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棉价快速回落,国有纺织企业效益下滑势头有所好转,6月份国有纺织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0.51%,与5月份同比下降78.31%相比,降幅有所减缓。
上半年,纺织全行业实现利润113.97亿元,同比增长2.89%,增幅比一季度下降了11.16个百分点;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49.98亿元,同比增长21.81%;盈利企业盈利额163.96亿元,同比增长8.00%。
据业内分析,造成全行业效益增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一是全球经济增速减缓的影响日益显现,造成我国纺织出口增幅回落,进而使纺织全行业销售数量增幅逐月回落。1-2月纺织全行业销售数量增长14.29%,1-3月增长14.25%,1-4月增长13.75%,1-5月增长13.02%,1-6月增长12.80%。因此,由销售数量增长而增加的利润额逐月减少,1-6月累计同比增利50.59亿元,其中1-2月同比增利15.12亿元,3月同比增利9.73亿元,4月同比增利8.50亿元,5月同比增利8.84亿元,6月同比增利8.41亿元。二是纺织企业产品出厂价格下降幅度不断扩大。1-2月平均售价同比下降0.41%,1-3月同比下降0.21%,1-4月同比下降0.41%,1-5月同比下降0.60%,1-6月同比下降0.86%。由于价格下跌而造成的减利逐月增大,1-6月累计同比减利35.67亿元,其中1-2月减利4.78亿元,3月增利0.70亿元,4月减利6.77亿元,5月减利9.34亿元,6月减利15.48亿元。
棉纺业、化纤业减利,服装、丝绸、纺机、针织、印染等行业增利较多。上半年,棉纺业实现利润11.57亿元,同比减少6.46亿元;化纤业利润14.86亿元,同比减少10.41亿元;服装业实现利润40.21亿元,同比增加7.89亿元;丝绸业利润8.56亿元,同比增加3.35亿元;纺机业利润5.51亿元,同比增加2.71亿元;针织业利润5.95亿元,同比增加1.40亿元;印染业利润5.34亿元,同比增加1.20亿元;毛纺织业、麻纺织业利润也有所增加。
浙江、山东、江苏、广东增利较多,上海、湖北、河南、天津、四川、辽宁减利增亏较多。上半年,在全国纺织行业中,盈利在1亿元以上的地区依次是浙江(35.92亿元)、江苏(28.37亿元)、山东(18.90亿元)、上海(11.61亿元)、福建(6.12亿元)、广东(4.91亿元)、河北(4.09亿元)、天津(2.62亿元)、内蒙古(1.96亿元)、湖北(1.37亿元),以上10个地区的盈利总额115.87亿元;亏损额较多的依次是陕西(0.71亿元)、新疆(亏损0.69亿元)、四川(亏损0.36亿元),北京、辽宁、吉林、江西、湖南、广西、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也是全行业亏损。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利较多的主要是:浙江增利10.14亿元、山东增利2.54亿元、江苏增利1.11亿元、广东增利0.42亿元;减利增亏较多的是:上海减利2.05亿元、湖北减利1.97亿元、河南减利1.50亿元、天津减利1.15亿元、四川减利增亏0.95亿元、辽宁减利增亏0.74亿元。由于棉纺业和化纤业在国有纺织工业中比重较大,棉纺业和化纤业的效益下滑,造成国有纺织工业效益下滑。
上半年,国有纺织企业3246户实现利润11.32亿元,同比减少17.60亿元,下降了60.86%;其中亏损企业亏损额23.63亿元,同比增加6.90亿元,增加了41.22%;盈利企业盈利额34.95亿元,同比减少10.70亿元,减少了23.45%。国有棉纺业和化纤业减利额占国有纺织工业减利额的94%,其中国有棉纺业实现利润5.78亿元,同比减少6.36亿元;国有化纤业实现利润4.42亿元,同比减利4.42亿元。由于6月份国家采取了增加棉花进口、计划内尚未出口的新疆转为内销、加大国家储备棉抛售力度、提高棉纺织品出口退税率四项应急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内棉价快速回落,国有纺织企业效益下滑势头有所好转,6月份国有纺织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60.51%,与5月份同比下降78.31%相比,降幅有所减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