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English
总部客服电话 : 13506730168 0573-82111407 广西办事处 : 13567378882 湖州办事处 : 13957350021 茧丝公检信息查询
订单农业呼唤诚信农民 江苏晨风集团收茧风波引出的话题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4-05-28 08:35:00

  眼下各蚕桑产区正为春茧生产紧张地忙碌着。据行家分析预测,今年春茧将继续保持去年晚秋茧以来的大好行情。行情高涨,丝绸企业理应高兴才是,然而,记者日前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坛晨风集团采访时,集团负责人却感到忧心忡忡。

市场行情大好,企业负责人为何反而发愁,事情还得从头说起。

  晨风集团是我省屈指可数的大型服装企业和自营出口大户,去年销售额超过15亿元,自营出口达1.33亿美元。晨风是靠丝绸服装出口起家的,自然希望有个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然而,从多年来的实践看,在我国所有的农产品中,蚕茧是最容易大起大落的。1995年,蚕茧行业就遭遇了一次大滑坡,价格跌到历史最低谷。各地掀起了一股毁桑潮,晨风集团所在的金坛市当年桑园面积也从4.8万亩猛跌到7000多亩,而且剩下来的都是“十边地”。蚕茧价格暴跌,而晨风集团的出口形势却十分红火,当时公司的丝绸服装主要出口日本,但企业负责人敏锐地意识到欧美丝绸服装市场开拓的潜力很大。要把丝绸服装打入欧美市场,就必须建立稳定的优质原料基地。集团作出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尽快把金坛的桑园面积恢复起来。为此,1997年,集团出台政策,每建一亩桑园,补贴150元,鼓励农民种桑养蚕。后来,又接着出台了奖励政策,推广应用方格蔟,以提高蚕茧质量。

  经过几年摸索以后,2001年,晨风集团出台了一个鼓励种桑的大手笔:招标建立桑园丰产方,各镇或村每建一个千亩丰产方,集团奖励500万元,500亩丰产方奖励100万元,100亩丰产方奖励5万元。同时,实行一系列配套政策:发展订单生产,蚕茧行情低迷时,集团按每担850元的保护价敞开收购,行情高时,随行就市,按市场价收购;推广方格蔟继续实行补贴;在桑园面积多的地方,集团出资建收茧站;集团出资从外地聘请72名蚕桑技术人员,手把手地教农民种桑养蚕,等等。这些强有力的激励政策的实施,大大调动了各乡镇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全市桑园面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恢复,第一年就扩桑1.3万亩,到目前全市桑园面积恢复到3万多亩,晨风集团为此投入了1.2亿元。集团雄心勃勃,准备再投入6000万元左右,使全市桑园面积扩大到6万亩。

  在大力度投入、大面积扩桑的同时,晨风集团还通过收茧卡与各养蚕农户签订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集团负责技术指导服务,在行情低迷时按850元的保护价敞开收购,行情高涨时以市场价收购,养蚕农户的义务是保证将养出的蚕茧出售给晨风集团的收茧站。去年春,蚕茧行情低迷,市场价只有550元/担,晨风集团信守承诺,按850元的保护价全部收购,使广大农户避免损失,尝到了订单农业的好处。

  蚕茧价格大起大落的一幕再次发生,去年晚秋茧收购时节,蚕茧价格突然暴涨,晨风集团及时调整收购价格,开出了940元的收购价格。但是,由于去年遭受50年一遇的干旱和虫灾,江浙一带蚕茧大减产,外地茧贩纷纷涌入金坛,展开一场激烈的原料争夺大战。浙江茧贩子纷纷开出更高的价格,走街串户收购蚕茧。晨风一看苗头不对,将价格一提再提,与茧贩子抗衡。然而,外地个体茧贩子反应更快,他们的出价总是比晨风的价格高出50元。茧贩们还使出了他们的杀手锏:只要是蚕茧,不管质量好坏照单全收。蚕茧行业的人都知道,毛脚茧是蚕茧质量的大敌。什么叫毛脚茧?晨风集团茧站的人告诉我们,蚕“上山”结茧,一般要7?8天吐完丝后才能化蛹,蚕吐丝期间,不能受干扰,一动蚕就会停止吐丝,产量下降。晨风集团以前在开展技术服务时反复告诫农民,蚕没有化蛹千万不能采茧,并明确表示不收毛脚茧。然而,茧贩一抢购,情况就完全变了。毛脚茧严重影响产丝量,但因为毛脚茧里的蚕没有吐完丝化蛹,尽管质量差,但分量比优质茧还重,出售时反而占便宜,蚕农们纷纷采下毛脚茧出售。有的蚕农拿了这种茧到晨风的收茧站出售,遭到拒绝,便理直气壮地说:“你们不收,人家收,你可不要怪我不卖给你们。”

  这场蚕茧收购“大战”以晨风的惨败而告终。去年晚秋茧晨风一共向蚕农发放了18000多张种,晨风只收购到500担,其余全部被外地茧贩收掉。集团负责人气愤地说 “真是我们栽桃,人家吃桃。行情低迷时,贩子的影子都看不到,行情一涨,他们就来抢茧。”更使他们“伤心”的是绝大多数蚕农的不诚信行为:当各地都在毁桑的时候,是晨风花费巨资扶持农民恢复种桑养蚕;当行情低迷的时候,是晨风出保护价收购,让蚕农免遭损失,保证一亩桑园一年能有1500元以上的净收入,在当前种植行业中这样的效益是很可观的。然而,蚕茧行情一好,蚕农们就把晨风“抛弃”了。

  那么,蚕农们对此是怎么看的呢?我们在当地进行了采访,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谁出价高,我就卖给谁。极少数蚕农宁可少收入也坚持把茧卖给晨风,这种讲诚信的做法反而被人讥为“傻瓜”、“呆子”。那么,他们不怕晨风报复惩罚、“清理门户”吗?他们普遍这样认为,大家都这样干的,“法不责众”,如果真的采取惩罚措施,那就再来毁桑改种其它作物。

  那么,能不能改变运作方式,像一些蔬菜加工龙头企业一样,把农民的田租下来,雇农民养蚕再收购呢?面对这种建议,晨风有关负责人连连摇头:你雇农民养蚕,农民把结出的蚕茧偷偷拿出去卖给茧贩子怎么办?还有,同样养蚕,有的人养出来的产量高,有的产量低,如果工资一样,谁愿意养好?

  晨风有关负责人说,集团与蚕农其实是个利益共同体,大家信守协议,搞好了对企业、农民都有好处,否则,只能是一起受损失。当前,农业效益低,市场风险大,农民增收难,如果蚕农们能讲诚信、守协议,我们愿意继续投入巨资扶持蚕桑生产,这样广大蚕农也能获得稳定的高效益。今年春茧预计又是一个好行情,我们丝绸企业最怕的就是这种行情,行情一好,大家抢购,蚕茧质量大滑坡。但是,我们企业对蚕农没有什么约束力,除了加强诚信宣传外没有什么好办法。今年春茧收购如果再像去年晚秋茧一样,那今后谁还愿意当冤大头,投巨资去扶持蚕桑生产。

来源:新华报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