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春蚕单产高茧质优价格低
来源:admin
作者:admin
时间:2003-06-25 06:53:00
春茧收购工作已全部结束。据蚕桑业务部门的初步统计,全省春蚕饲养量为85万张,同比减少23万张,下降21%;产茧4万吨,同比减产8000吨,减16.7%;春茧收购价格平均572. 8元/50公斤,同比降低54元/50公斤。
今年春蚕生产的特点是:单产高,茧质优,茧价低。蚕种蚁量足,饲养期间天气比较适宜,桑叶充足,为单产提高创造了条件,全省平均张产高达47.7公斤,比去年提高3.8公斤,尤其是重点蚕区出现不少张产超百斤的市、县、乡、村、户。湖州市20.72万张春蚕种,平均张产达50.5公斤,比上年同期提高4公斤,该市南浔区对5个乡镇的抽样调查,张产超百斤的农户占70%,最高的善琏镇平乐村高阿虎2张蚕种,张产达59.25公斤;海宁市盐官镇中新村张福良的10张春蚕种,也达到了50.35公斤。在行情低迷时期,各级业务部门注重蚕茧质量的提高,加上上蔟期间气候较好,春茧质量达到了“二高一低”(上茧率高、出丝率高、茧层含水率低)的近年最好水平。由于丝绸行情持续低迷,实际收购比历史较低的去年还要下降8.6%。虽然全省茧价下降幅度较大,但部分实行蚕茧产销联合的县收购价格均大大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如淳安县均价为746元,高于杭州市平均100多元;磐安县均价为730元,高于金华市平均164元;缙云县均价也达700元。
茧质优良,但茧价趋低,此种现象在蚕桑历史上罕见,造成今年春蚕生产茧优价低的原因,主要是从2001年下半年以来,茧丝绸市场行情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水平,加上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也直接影响到茧丝市场行情,进而影响春茧的收购价格。据中国茧丝交易市场资料,厂丝价格自去年4月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以来,长期在低位运行,今年4~5月厂丝现货价格只有11~11.7万元/吨,目前还不到11万元;干茧价格从5月初的3万元/吨,下降到月底的2.89万元/吨。受市场低迷影响,今年省定春茧中准级收购指导价每50公斤600元,比去年下降50元,各地可上下浮动15%。
面对不利的市场行情,为了有利稳定蚕桑生产,各级业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严厉打击蚕种非法经营,确保优质蚕种供应;全面推广优质强健蚕品种,合理安排饲养时间,加大提高茧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使蚕种单产和蚕茧质量均达到了近年来最好的水平。由于蚕种单产和蚕茧质量的提高,减少了茧价下降造成的损失,全省平均张种收入为546.45元,比去年减少5.13元,降幅为0.9%,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茧价下降的影响,有利蚕农情绪的稳定。
但由于蚕农春茧的实际减收较多,加上对市场行情的回升缺乏充分的信心,全省夏秋蚕饲养量减少明显。据初步统计,全省夏蚕饲养蚕种约9.4万张,减少近四分之一;秋蚕各地发种初步计划将比去年同期减少30%左右。但秋蚕的饲养量受夏茧、早秋茧收购价格影响明显,增减的变幅还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据业内有关权威人士分析,下半年将出现茧丝产销和供求相对平衡,茧丝价格可望逐渐回升。因此,各地要加强宣传引导,要求广大蚕农管理好夏秋桑园,不要弃管、弃养。(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处)(转摘自《蚕丝在线》)
今年春蚕生产的特点是:单产高,茧质优,茧价低。蚕种蚁量足,饲养期间天气比较适宜,桑叶充足,为单产提高创造了条件,全省平均张产高达47.7公斤,比去年提高3.8公斤,尤其是重点蚕区出现不少张产超百斤的市、县、乡、村、户。湖州市20.72万张春蚕种,平均张产达50.5公斤,比上年同期提高4公斤,该市南浔区对5个乡镇的抽样调查,张产超百斤的农户占70%,最高的善琏镇平乐村高阿虎2张蚕种,张产达59.25公斤;海宁市盐官镇中新村张福良的10张春蚕种,也达到了50.35公斤。在行情低迷时期,各级业务部门注重蚕茧质量的提高,加上上蔟期间气候较好,春茧质量达到了“二高一低”(上茧率高、出丝率高、茧层含水率低)的近年最好水平。由于丝绸行情持续低迷,实际收购比历史较低的去年还要下降8.6%。虽然全省茧价下降幅度较大,但部分实行蚕茧产销联合的县收购价格均大大高于当地平均水平,如淳安县均价为746元,高于杭州市平均100多元;磐安县均价为730元,高于金华市平均164元;缙云县均价也达700元。
茧质优良,但茧价趋低,此种现象在蚕桑历史上罕见,造成今年春蚕生产茧优价低的原因,主要是从2001年下半年以来,茧丝绸市场行情达到了近年来的最低水平,加上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也直接影响到茧丝市场行情,进而影响春茧的收购价格。据中国茧丝交易市场资料,厂丝价格自去年4月降至历史最低水平以来,长期在低位运行,今年4~5月厂丝现货价格只有11~11.7万元/吨,目前还不到11万元;干茧价格从5月初的3万元/吨,下降到月底的2.89万元/吨。受市场低迷影响,今年省定春茧中准级收购指导价每50公斤600元,比去年下降50元,各地可上下浮动15%。
面对不利的市场行情,为了有利稳定蚕桑生产,各级业务部门做了大量工作,严厉打击蚕种非法经营,确保优质蚕种供应;全面推广优质强健蚕品种,合理安排饲养时间,加大提高茧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先进适用技术到位率,使蚕种单产和蚕茧质量均达到了近年来最好的水平。由于蚕种单产和蚕茧质量的提高,减少了茧价下降造成的损失,全省平均张种收入为546.45元,比去年减少5.13元,降幅为0.9%,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茧价下降的影响,有利蚕农情绪的稳定。
但由于蚕农春茧的实际减收较多,加上对市场行情的回升缺乏充分的信心,全省夏秋蚕饲养量减少明显。据初步统计,全省夏蚕饲养蚕种约9.4万张,减少近四分之一;秋蚕各地发种初步计划将比去年同期减少30%左右。但秋蚕的饲养量受夏茧、早秋茧收购价格影响明显,增减的变幅还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据业内有关权威人士分析,下半年将出现茧丝产销和供求相对平衡,茧丝价格可望逐渐回升。因此,各地要加强宣传引导,要求广大蚕农管理好夏秋桑园,不要弃管、弃养。(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处)(转摘自《蚕丝在线》)